- +1
廣東科技廳原廳長受審:老板為其子還賭債,批復近億資金回報
新華網消息,1月8日上午,廣東省科技廳原廳長李興華涉嫌受賄案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李興華涉嫌接受多家科技企業賄送價值超過2160萬元的“干股”,并涉嫌收受1991萬元人民幣、110萬港元和3萬美元,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老總。作為回報,經李興華審批給他們的科技扶持資金超過2.7億元。
“新華視點”記者通過旁聽庭審現場、采訪相關部門發現,這些科技扶持資金有的進了涉嫌行賄的企業腰包,有的被企業老板騰挪償還李興華兒子的巨額賭債,有的變成了企業對李興華的“干股回饋”……
老板替其子還千萬賭債獲批近億扶持資金
一名涉案的廣東科技系統官員此前接受審訊時說:“很多企業把國家扶持的科技資金視為額外利潤,不用去創造、不用去勞動就可以獲得。”這句話道出了諸多企業向李興華“示好”、博取科技扶持資金的“玄機”。
為獲得李興華的信任和支持,廣州首誠太合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斌、唐潮等人為李興華之子李晟償還了巨額賭債。
記者在庭審中獲悉,李晟嗜賭成性,因參與東莞賭博、澳門賭球和歐洲杯賭球等欠下巨額賭債。起訴書顯示,從2010年開始,葉斌、唐潮兩年多6次出資替李晟還債1840萬元。因擔心親自處理兒子涉賭問題會影響仕途,李興華每次都請葉斌幫忙和賭徒商談,讓賭徒寫下不再引誘李晟賭博的承諾書。
作為回報,李興華多次帶葉斌參加個人應酬活動,介紹葉斌與廣東省科技廳官員認識,并就葉斌公司項目向時任廣東省科技廳高新處處長王韌、產學研處處長盧進等打招呼,為其公司申請扶持資金提供幫助。
經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司法鑒定中心司法會計檢驗,2010年10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葉斌等人掌控的首誠太合公司、東奧信息公司、圣洋信息公司、中信能源公司共獲得科技扶持資金人民幣9505萬元。
盡管李興華在法庭上辯稱,是葉斌主動提出幫他的兒子還債,他還曾對葉斌提出兩點要求:一是不能用科技扶持資金,而要用葉斌的錢來還;二是等家里把房子賣了還錢給葉斌。但實際上,李興華并沒有賣房還錢,葉斌也沒有“慷慨仗義”到自掏腰包。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償還賭債的資金由葉斌等人從上述公司和廣州匯中弘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賬上支取,并最終以購買設備、虛構咨詢費項目支出、提取備用金等名義平賬。還債款已從大批科研扶持資金中得到了“補償”。
除此之外,科研扶持資金還成了一些企業維持經營的“活命錢”。經有關部門調查,在首誠太合獲得的“產業生態地理信息系統二期項目”中,真正用于項目的資金還不到扶持總額的一半,其余都變成了該企業的凈收入。而葉斌掌控的數家公司,也正是靠省科技廳的扶持資金才得以維持運轉。
2013年六七月份,李興華案發前,李晟和母親魏梅蘭先后出國至今未歸。
多家公司賄送“干股”,科研資金“分配唯親”
庭審中,李興華當庭認罪,但對指控的部分細節有異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李興華不僅收受企業經營者賄送的金錢、禮品,而且收受至少8家公司的“干股”,并由其侄女、侄子、妻姐、妻姐夫及弟弟的司機幫忙代持,在這些公司申請科技扶持資金時提供“幫助”。
起訴書顯示,這8家企業賄送給李興華的“干股”價值至少為2160萬元。除廣州花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外,另外7家企業均在李興華的“照顧”下,獲得了低則數百萬、多則數千萬的科研扶持資金。
這些行賄企業中不乏上市公司。檢察機關發現,李興華曾收受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旭亮賄送的勤上光電公司35萬股(按IPO發行價為840萬元人民幣)、廣東晶湛節能公司33.3%的干股(折合350萬元人民幣)及現金70萬元。李興華不僅在科技系統會議和公共場合多次“點名肯定”勤上光電公司,而且在黨組會議審議和拍板通過該公司申請的多個科技扶持項目,幫助該公司獲得扶持資金4245萬元。
這家公司上市后,給所有原始股東持10送10的配股優惠,因此李興華實際掌握的股份變為70萬股,按IPO發行價共計1680萬元。2012年底,原始股交易解禁后,李興華把股票賣出,得款500多萬元。
“企業、特別處于初創期的高科技企業,都希望得到科技廳的資金扶持、政策支持以及信息方面的指導。”李興華在接受審訊時坦言,“這類企業的老板最常采用的行賄方式就是給科技廳領導送干股,這既可以借此綁定利益,獲得長期的支持和關照,把企業做大,又不用當下付出代價。”
然而,通過送禮金、贈“干股”獲得科技系統領導青睞的公司是否真的都借助扶持實現創新了呢?勤上光電公司2014年12月1日就收到中國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股票存在被實施退市及暫停上市的風險。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通過公關地方政府上市的公司一般都有些問題。對二者而言,這是一種“雙贏”,企業有科技部門支持,能獲得更多的政策優惠、財政補貼,地方政府也把上市公司當作“搖錢樹”,通過上市公司擴大融資,占有更多的社會資源。
多名學者型官員涉科技腐敗案,權錢交易“自由進出”
自2012年廣東科信系統掀起反腐風暴開始,除李興華外,已有廣東省科技廳原副廳長王可煒、廣東省科技廳原黨組副書記張明、廣州市科信局原局長謝學寧等70人涉案被查。辦案人員感慨說,這些人多數曾為廣東的科技工作做出過貢獻,有的甚至還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學者型官員。
筑牢制度的籠子,意味著既要把籠子扎緊,也要把門關好,但李興華案卻折射出科研扶持資金管理工作長期存在“重立項輕管理、重投入輕績效”的問題。辦案人員告訴記者,科研資金從立項、編制目錄開始就存在“人情項目”,資金下撥后則普遍存在管理缺失、缺乏績效評估的現象。
“科研扶持資金應該用于創新驅動,不能缺乏監督和審核,如果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那政府引導豈不是比風投公司的風險還大?”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陳鴻宇認為,缺乏有效評估和監管的科研扶持資金,類似于“制度籠子門不關”,權錢交易容易“自由進出”,大量資金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制度會淪為紙面上的流程與標準。
針對上市公司涉案的問題,董登新建議,中國證監會要制定IPO負面清單,建立勞工、稅收、誠信等清單標準,發現問題要嚴懲不貸;并且建立重獎舉報機制,在上市預披露階段加大監察力度,重點甄別、隔離地方保護主義,讓廣大股民發揮舉報作用。
近一年多來,廣東省科技廳開展“科技業務管理陽光再造行動”,力求加快轉變財政資金投入結構和方式,加強規范對各類服務對象的監督管理,健全政務信息公開透明制度。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還需創新扶持資金的分配方式、加大績效評價力度,構建“資金申報有績效目標管理、資金使用有績效跟蹤與督查、支出結果有績效評價和績效問責”的全過程績效管理體制,對未能完成既定績效目標、使用效益低下的,嚴格追究扶持資金審批過程中相關人員的責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