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4年中國反腐觀察之一|“必須贏”
2014年11月3日,擔任中央紀委書記近兩年的王岐山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
面對過去兩年間反腐敗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卻用了“輸不起”來概括。原因何在?
權力反腐疑問重重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曾擔任過不同層級“一把手”的省部級干部中,頭十年因腐敗而受到查處的僅2人,第二個十年增加到15人,第三個十年躍升為100人左右。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一連對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克杰、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河南省原副省長呂德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段義和等6名省部級及以上腐敗高官執行了死刑,腐敗不但依然前腐后繼,而且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
對于三十多年的反腐敗,群眾不理解,黨員不理解,干部不理解:“反腐反腐,越反越腐”等議論,為什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開始流傳?基層不理解,中層不理解,高層也不理解:“縣處級以上干部,隔一個槍斃一個有漏網的,統統槍斃有冤枉的”,這個說法怎么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四處傳開?行賄人員不理解,受賄官員不理解,專門機關更不理解:權錢交易,官員怎么就“一拉一個準”;隔墻開槍,問題怎么就“一查一個準”;獄中交代,怎么“叫誰下誰就準下”……?
所有的疑問,都有一個指向:30多年的權力反腐,到底怎么了?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宣言
2012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擔任兩屆總書記10年的胡錦濤同志代表中央委員會作了28700多字的政治報告。在這份報告中, “制度”一詞竟高頻率出現了100次。面對依然嚴峻的反腐敗形勢,胡錦濤同志第一次極其嚴肅地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這句話,前面沒有假設的“如果”,后面不是“將要”的預期,其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刻,用詞之精準,由此可以洞見。
同樣是在這次黨代會上,歷任過村黨支部書記、縣委書記、市委書記、浙江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的首次亮相中,就以“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來表露反腐決心。十八大結束兩天之后的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又以“物必先腐,而后蟲生”之說警示官員。他指出:“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這樣,新任總書記上任三天已兩談“警醒”。
2012年12月4日,新任總書記不到20天的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并且要求,這八項規定“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八項規定是一個莊嚴承諾,既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為端正黨風政風率先垂范;也反映出新一屆黨中央對當前反腐敗局勢的深刻并清醒的認識:必須強力反腐、從嚴治黨。在一個月后的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習總書記下定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反腐決心。這是用 “反腐輸不起”倒逼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宣言。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綱領
十八大前,我撰文提出,新一屆黨中央將面臨三個“不得不”的關口:一是政治體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關口;二是兩極分化,到了不得不解決的關口;三是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關口。這其中,反腐敗因其共識度最高、支持度最廣、口子最小、見效最快,而必須成為攻關破局的首選。
十八大前多次深入實際的基層調研,多個層次、多個地域、不同書記崗位上的多年歷練,讓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深刻認識到,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了,必須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以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態度,盡快形成反腐高壓態勢,為治本贏得時間。
面對越演越烈的腐敗態勢,面對嚴重的“燈下黑”現象,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十八大以來,中央以關權入籠為決心,以治標為突破,以巡視為先鋒,以“三轉”(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為聚焦,以辦案為主業,以監督為重點,以“四兩”(兩責任、兩為主、兩覆蓋、兩頭打)撥千斤,使壓力層層傳導。
2012年12月6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案件查處”欄目,首次通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四川省原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被調查的消息。中央的強力反腐敗拉開序幕。
2013年,全國18.2萬名黨員和公職人員受黨紀政紀處分,平均每天近500名;全國3萬多干部因違反八項規定被處理,平均每天82名。兩年來,大約60名涉嫌違紀違法的省部級及以上級別高官被查處,平均每月2名多。截至2014年7月31日上午10點,被中紀委網站通報涉嫌違法違約紀的官員中,廳局級以上干部達300多名。如此高強度、大力度、長時間的反腐行動,極大震懾了問題官員和貪腐官員,其中相當多的人開始收斂收手了。
形成反腐高壓態勢一年后的2014年1月,在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以深化改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明確了“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的反腐目標(也即政改目標)。這是用 “反腐輸不起”倒逼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綱領。
對“反腐必須贏”的政治反思
從下定“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反腐決心,到明確“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的反腐目標,這場沒有硝煙的反腐敗之戰,不僅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威風,而且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為治本贏得了時間。
已歷時兩年的反腐敗,在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那里,經歷了從“為治本贏得時間”,到“輸不起的斗爭”的認識歷程。
兩年來的反腐敗斗爭成效,不僅國內肯定,而且舉世公認。但作為反腐敗一線最高指揮員的王岐山,卻用了“輸不起”三個字來總結。這是對于用 “反腐輸不起”倒逼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反思。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行動
在前所未有反腐成效面前,“輸不起”之說折射出的不僅是反腐敗形勢的極其嚴峻和險峻,而且證明了王岐山作為反腐前線最高指揮官頭腦的清醒。
我以為,越是在反腐敗斗爭的第一線,越能真正感受到形勢的極其嚴峻;越是查案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越能真正明白腐敗呆賬存量前所未有的極其巨大;越是高壓態勢下的強力反腐,越能真正懂得化阻力為動力的極其不易。
從可能性、現實性來看,所謂 “反腐輸不起”大概有這樣九種情況:一是多年治標,讓治本輸不起;二是黨不管黨,讓黨建輸不起;三是蘇聯模式,讓執政輸不起;四是缺乏特區,讓政改輸不起;五是等級授職,讓普選輸不起;六是呆賬存量,讓化解輸不起;七是冷眼旁觀,讓民意輸不起;八是燈下之黑,讓自身輸不起;九是失之交臂,讓機遇輸不起。
防止這九大“輸不起”,在于能否贏得時間。十八大以來的強力反腐,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壓態勢,為打勝這場反腐之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為了贏得時間,在最初的階段,堅持以治標為主,誰問題嚴重查誰,誰腐敗突出抓誰;保持強力反腐的高壓態勢,以上率下,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使反腐壓力層層傳導,讓“超調量”(控制系統動態性能指標中的一個指標值)保持在一個合理可控的范圍內,從而收到校枉雖過正,最終能復原的立竿見影效果。這是用 “反腐輸不起”倒逼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行動。
“反腐必須贏”的頂層設計
但是,“反腐輸不起”不單要贏得時間,更要贏得空間。因為,贏得時間雖然是“輸不起”的前提和條件,贏得空間才是“輸不起”的關鍵和根本。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證明,當年鄧小平在沿海邊畫的那幾個圈,也即設立的經濟體制改革特區,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贏得空間并最終成功的關鍵和根本。
經濟體制改革如此,比經濟體制改革更為復雜、困難、艱巨的政治體制改革,則更必須盡快設立政改特區,才能贏得空間!
贏得空間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既是兩軍對壘的搶灘陣地,也是科學家必須有的試驗之場,還是試錯糾偏的試驗田和發展鞏固的落腳地,更是可供復制拷貝的樣板間和升級換代的N.0版。
于是,十八大以來的兩年,中央和中央紀委的戰略部署、工作思路和邏輯關系也越來越清晰:治標力度前所未有,是為形成反腐高壓態勢;已經形成的反腐高壓態勢,是為集中力量打擊重點;通過集中力量打擊重點,可以讓相當多的問題官員收斂收手;為讓更多的問題官員收斂收手,應該分而治之,推行有條件赦免;為讓“有條件赦免問題官員”不淪為空談誤國,需要設立政改特區先行先試,率先全面深化改革;通過設立政改特區率先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治本,也就是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這是用 “反腐輸不起”倒逼 “反腐必須贏”的頂層設計。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智慧
高壓態勢兩年后的下一步,中央的反腐會突出四個要點:一是時間上的聚焦:以十八大之后仍然不收斂不收手的貪腐官員為查處重點;二是空間上的聚焦:現處在重要崗位,可能還會被提拔的;三是問題上的聚焦:線索集中的;四是影響上的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下一步反腐敗斗爭突出“四要點”,將為一些問題官員留下“金盆洗手”的時間和機會。
深刻的反思,使中央認識到,在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的雙重轉換下,由于政治體制改革未能與經濟體制改革同步,由于實踐中未能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由于三十多年來,我們只在經濟領域而未在政治領域擯棄蘇聯模式,因此不僅腐敗的形勢極為嚴峻,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各級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明顯不足。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尖銳指出:“我們國家無論在體制、制度上,還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與前蘇聯有著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艷陽天;弄不好,蘇聯的昨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而擯棄“蘇聯模式”的權力結構和選人用人體制,既是當前反腐敗的治本之策,也是不走“老路”走出“新路”的成功之道。
三十多年的權力反腐,使我們深刻的認識到,最大的問題是沿用至今的“蘇聯模式”,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設立政治體制改革特區。
當前高壓態勢下的強力反腐,使我們更清醒認識到,更大的政治勇氣已經不是敢不敢反,更大的政治智慧已經是敢不敢改!這是用 “反腐輸不起”倒逼 “反腐必須贏”的政治智慧。
以政改特區推動制度反腐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1889~1975)斷言: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湯恩比不僅看到了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而且看到,中國大一統的歷史經驗、文化成就和制度成果使中華文明具備統一世界的基礎,故而在其與日本宗教學者池田大作的對話《展望21世紀》中指出:中國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有資格帶領人類走向大一統。他認為:社會文明的衰落,多因為難以應對道德與宗教的挑戰,而不是物質文明的挑戰。
我以為湯恩比博士得出的這一結論,不僅凝聚了其一生的心力和智力,而且是對中華文明特別是封建權力結構(制度文明)的最深刻解讀和領悟。
一部人類社會史,既是一部權力擴張與權力制約的沖突史,也是一部腐敗與反腐敗的斗爭史,還是權力結構的發展史,更是權力與權利的搏弈史。其中,最大的公約數是權力,最好的形式是公開,最深厚的動力是群眾,最能發現問題的機制是監督,最有效的控制力量是制衡,最終實現制衡的法寶是民主與法治。而制度反腐的過程,就是推動權力結構不斷改革并“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的過程。
綜上所述,反腐敗斗爭的輸與贏,既表現于能否贏得時間上,更體現在能否贏得空間上。其一,古今中外歷史反復證明:國家、社會治理的好壞,常常贏在權利的合理保障和伸張,輸在權力的過度濫用和膨脹。其二,只有改革黨的領導,才能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否則,適得其反。再不改革黨的領導,很可能輸;只有堅決改革黨的領導,我們才會贏。其三,不改革權力結構,權力反腐肯定輸;通過設立政改特區的先行先試,以在局部率先“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制度反腐則肯定贏!
(本文原標題為《反腐斗爭的輸與贏——用輸不起倒逼必須贏》,作者系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制度反腐專家,文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