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讀圖|“國寶級”大家田余慶先生的身影、最后一天的書桌
中古史大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田余慶先生12月25日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田先生在去世前一天,仍伏案工作。田先生的家人和學生整理了田先生的一些照片,授權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發表,以懷念先生。另附田余慶的學生、北京大學中古史中心教授閻步克12月25日撰寫的《田余慶生平》,澎湃新聞經授權發表。
家人布置的田余慶先生靈堂,桌上放著他生前用的手杖、看書用的放大鏡、眼鏡和最后一天讀的書。田余慶的學生、北京大學中古史中心教授羅新微博(@羅昕PKU)寫道,“這張照片是2010年6月6日在北大拍的,田先生最喜歡,多次說將來要在告別儀式上使用,說這樣才“走得瀟灑”。熟悉田先生的人都知道,瀟灑二字跟他的性格至少表面上是難以沾邊的,但他心里還是在追求一種瀟灑的人生?;剡^頭來看,他的人生真是完美且瀟灑,足以讓我用十輩子的時間來效仿。”田余慶的弟子陳爽在田先生去世當天于其家中拍攝到的場景。攤開的書中,左邊是嚴耕望的《魏晉南北朝佛教地理稿》,右邊是先生自己的《拓拔史探》。田余慶去世前一天還在伏案工作。田余慶先生和夫人1999年在大覺寺的合影。1990年代初,田余慶先生在其博士生的讀書報告上寫的批語(右邊黑色手跡)。田余慶先生2010年寫在照片背后的字,瀟灑人生是他心底的追求。1987年夏,時任歷史系主任的田余慶先生與北大歷史系1983級本科生的畢業合影。第二排坐者右七為田余慶先生。【延伸閱讀】
閻步克撰寫的《田余慶生平》
田余慶先生,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祖籍湖南湘陰,1924年2月11日生于陜西省南鄭縣(今漢中市)。先后就讀于湘雅醫學院(貴陽、重慶)、西南聯合大學政治系(昆明),195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史學系。歷任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助教,歷史系助教、講師、教授,歷史系主任,系學術委員會主席等職,對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發展,尤其是對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的創建,做出了突出貢獻。還曾兼任國務院學術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與出版規劃小組成員等職務。
田余慶先生早年曾在北大文科研究所民國史室從事中國近代史、民國史的教學與研究。曾與金毓黻合編《太平天國史料》,并參加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1952年院系調整,調入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講授中國通史等課程,主要致力于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與教學。
田先生多年勤奮耕耘,留下了一系列碩果。他參加了翦伯贊主編的大學歷史教科書《中國史綱要》的編著,擔負其中“秦漢魏晉南北朝”部分的寫作。這部教科書由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因體系嚴謹,內容精練深入,受到了學界的廣泛好評。1988年,此書獲得了第一屆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特等獎。
1989年,田先生對門閥政治的研究成果結集為《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初版)一書。這部著作的主線,是東晉若干執政大門閥與司馬氏皇權的關系。始于瑯邪王氏與司馬氏的合作,進及郗鑒的獨特作用,流民與北府兵問題之始末,諸桓與司馬皇權的關系,太原王氏的政治表現,次等士族對門閥政治的終結,等等。由此揭示了東晉“門閥政治”的性質是“皇權政治的變態”,對中國中古政治形態及其演變,提供了一個“變態─回歸”的解釋模式。
其分析方法和精彩結論,集中反映了田先生的學術風格與獨到史識,受到了學界高度評價。這部著作先后榮獲1990年“光明杯”優秀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1991年第三屆北京大學科學研究著作一等獎,1991年北京市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991年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優秀獎,1992年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特等獎,1994年第一屆國家圖書獎,2008年北京大學“三十年學術精品”獎,2011年“思勉原創獎”等。
1993年,田先生的關于秦漢魏晉史的若干論文,匯編為《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1993年初版),收入《說“張楚”》、《論輪臺詔》、《隆中對再認識》、《李嚴興廢與諸葛用人》《孫吳建國的道路》等十幾篇重要論文。對秦漢魏晉史上的若干重大問題,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實質性推進。
在《拓跋史探》的書頁邊,田余慶先生做了筆記。顯然,先生生前是在看嚴耕望的《魏晉南北朝佛教地理稿》,校定自己的《拓拔史探》。2003年,田先生以近80歲的高齡完成《拓跋史探》一書。這部著作,對北魏子貴母死、離散部落等現象,北魏國史和鮮卑與烏桓的“共生”關系等問題,加以精細辨析。以此為基礎,從政治、制度、社會、文化、民族多個方面,揭示了拓跋部向專制皇權國家發展所涉及的重大問題,揭示了草原部落間的姻戚、結盟、共生關系對國家發育進程的深刻影響,在方法論上有明顯推進,在民族史和政治史的交界面上開拓了北魏拓跋史研究。2004年12月,《拓跋史探》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特等獎。
田先生一生潛心史學。其治學風格嚴謹精密,視野開闊,辨析銳利,研究方法獨具特色。他強調傳統史料考證與科學分析的細致結合,特別注重揭示紛紜史實的內在聯系及其歷史意義。他能在翔實考證的基礎上,以小見大,把握其關鍵,提出獨到的史學見解,勾勒出一代政治變遷的重大線索。對田先生論著中“史”與“論”之出色結合,有關的書評都給予了高度贊賞。
??偙蠼淌谟幸粋€很有代表性的評價:“一部史學著作不但需要有宏觀方面的理論概括和創造性見解,而且需要有微觀方面的嚴謹處理和史料的細致考訂和巧妙運用。前者欠缺,后者便易流于饾饤、繁瑣;后者單薄,前者又會失之空洞、缺乏說服力”,而田先生的研究,可稱是“兩者有機結合的一個典范?!逼湮恼潞苌賾爸鳌⒓本椭?,篇篇精粹可讀,這一點在學界頗有口碑。
正如田先生在其《秦漢魏晉史探微》一書“前言”中的自白,他的寫作態度是“有恨無悔”──寧可因有所思卻未成文而遺恨,也不肯率易成文,而后因疏誤而致悔。他也注重教書育人,經常告誡學生,青年人不必追求發表數量,而應努力“提高個人的學術境界”。“學術境界”之字意味深長,堪為后學所細心體會。
田余慶先生安息。
挽聯:
“郁郁乎文,析東晉及拓跋,窮微闡奧,著文足以不朽;
巖巖其志,寧有恨而無悔,播火傳薪,遺志是當永遵。”
這張照片為1991年田余慶先生的香港研究生張偉國論文答辯后的合影。后排左起:馬克堯、張澤咸、田余慶、周一良、張偉國、何茲全、??偙蟆s新江、羅新。前排左起;陳爽、閻步克、何德章、韓樹峰、張燦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