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漫談國軍︱“慘淡經營”的97軍:三次組建全部落敗
在第97軍的歷史上,一共編成過三次,但這三支部隊的經歷及結局都可以用“慘淡經營”來形容。比如首次使用的部隊因抗戰而成立,結果卻因反共不力而被撤消番號;第二次使用時,一度作為衛戍陪都的精銳,卻在對日作戰中不堪一擊;待到第三次使用時,又因派系問題而產生傾軋,最終落得一個全軍覆滅的結局。
反共反被滅
第97軍第一次成立于1938年6月,轄第94師和騎兵第4師,前者是湖北地方雜牌改編,后者是失去靠山的東北軍余脈。兩師裝備差,又因承擔游擊任務而缺乏補給。
第97軍的成軍目的是在太行山打游擊,但艱苦的環境使得該軍不僅斷絕了補給,減員嚴重的問題也更加突顯,騎4師更是成了一個徹底的步兵師,完全喪失機動力。為求生存,朱懷冰經過屢次申請,終于得到了調往河北平原的命令。97軍抵達冀西地區時,正值國共合作破裂,這使立足未穩的97軍還沒得到喘息就又被推到了反共前線。
不想八路軍于3月5日發起攻擊后,97軍的防御很快就被破壞。因為八路軍已經掌握97軍軍部的具體位置,直接派部隊把朱懷冰的老窩給端掉了。當時的94師師長蔡劭病逝,繼任師長還沒有到位,只能由朱懷冰親自指揮,可軍部被端,他自顧不暇,哪有時間指揮被切斷聯系的94師呢?在東打西躲的環境下,97軍堅持了10天后終于全線潰敗,朱懷冰自己也當了八路軍的俘虜。
朱懷冰被俘后不久就被釋放,但97軍只剩下2000余人,朱氏自感無顏面對上級,便請求辭職。97軍番號隨即被裁,部隊縮編為第94師后派到中條山打游擊,結果又在1941年的中條山會戰中被日軍殲滅,時任師長的劉明夏及部分官兵被俘后選擇投敵。第一支97軍就這樣結束了不光彩的歷史。
不堪一擊的衛戍軍
到了1943年2月,軍事委員會為了增強陪都的衛戍力量,挑選了兩支由河南保安部隊改編而來的第166師和第196師合編為一個軍,任命李明灝擔任軍長。至于該軍的番號,則選定了第97軍。
由于李明灝親共,他在1944年7月被免去軍長職務,繼任的軍長陳素農出身黃埔三期,作為天子門生,自然是志得意滿。可他前腳剛到軍部,后腳就接到了出征命令。陳素農在中條山曾經打了三年游擊戰,有著豐富的對日作戰經驗,但他并不熟悉97軍人事,更不了解戰斗力,就這樣調出去打仗,結果很難說。
南丹之敗使堂堂衛戍軍顏面無存,陳素農因此被免職。繼任軍長陳武試圖重新恢復實力,但他沒等到那個時候,部隊就在1945年4月被裁撤了。97軍被縮編為第166師后編入第8軍,在軍長李彌的整訓下成為一支勁旅。1949年1月,第166師在淮海戰場結束了它的歷史。
倒霉的游雜軍
1945年6月,第97軍的番號被第三次使用。這一次的使用者是湯恩伯,他將這個番號賦予了幾支由地方游雜部隊改編而來的暫編第1軍,由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王毓文擔任軍長。97軍轄第33師、第82師和新編第29師,但這三個師各分系統,互不往來。
一個97軍,內部竟然分為王毓文、段海洲(33師師長)、辛少亭(新29師師長)、鐘定軍(82師副師長)四派。好在97軍成立后不久便迎來抗戰的勝利,得到了開赴徐州受降的任務,這讓王毓文和全軍官兵都喜出望外。
9月26日,正當97軍官兵在歡慶抗戰勝利時,他們接到了率部進入山東的命令。第二天一早,97軍又踏上了急行軍的道路。當時的山東境內,正由八路軍接收,軍委會為了限制中共勢力坐大,決定即調集周邊軍隊迅速入魯。
雙方搶占城市縣鎮,只要一方不讓就會發生交火。10月12日97軍進駐臨城時,新29師的前哨部隊就與八路軍發生了沖突。既然情況有變,王毓文決定收縮兵力于臨城,等后續友軍到來后再出擊解決問題。但這樣一來,原本奉命進入山東受降的97軍,不得不轉為在臨城固守待援。王毓文的如意算盤打錯了,他沒想到八路軍為了確保沂蒙山根據地的安全,會立即發起反擊,并殲滅滕縣、韓莊各處友軍,切斷了臨城的補給線,將97軍團團包圍起來。
臨城被圍后,王毓文趕緊在控制范圍內加強構筑防御工事并修建飛機場,爭取空軍補給,另一方面組建諜報隊偵察敵情,清戶口,搜索潛伏的中共地下黨,此外還控制了城內的口糧,按戶分配。從11月開始,臨城外圍的槍炮聲此起彼伏,可謂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轉眼到了1946年的元旦,97軍以及臨城居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硝煙始終在這里蔓延。不僅如此,城內囤積的糧食也面臨短缺的危險。為解決這一問題,王毓文命令33師出城搶糧,這才暫時緩解了糧食問題。
1946年1月12日,臨城守軍在經過兩個多月的困守后終于能夠舒出一口氣。軍部在這一天接到了停戰令,該命令在第二天生效。正當官兵們滿心歡喜地做著調往后方休整的美夢時,王毓文卻又接到了新的命令,內言:停戰令雖然生效,但共軍詭計多端,素無信義,不能放松警惕,仍應嚴加戒備,并趁此時加緊訓練,以待后命。
即便如此,王毓文為解決部隊及全城居民的生活問題,在停戰令生效后與八路軍取得聯系,口頭約定雙方在臨城北門開辟一個集貿市場,供雙方軍民購銷一切日用品和主副食品,由97軍負責維持秩序。這一口頭協議維持到6月內戰的全面爆發。
就在戰爭暫時停止的時候,97軍內部的人事也有所變化。王毓文厭惡了連年征戰民不聊生的環境而萌生退意,他提交了辭職報告。前任軍長離職,自然引起繼任軍長人選的爭奪。當時可能接任軍長的有第19集團軍副總司令李銑、第97軍副軍長王秉鉞和蔣當翊。這三人中,李銑以97軍的直接上級自譽,并獲得同鄉——新29師師長辛少亭的支持;副軍長王秉鉞作為暫1軍的老人,認為軍長非他莫屬;蔣當翊與97軍關系不深,且到任僅一個月,又與所屬部隊無歷史淵源,自不被他人看中。
湯恩伯以蔣當翊接任97軍軍長,從資歷來看稍有不足,為求便利。湯恩伯決定改個方式,在與王毓文商討后,兩人合伙演了一出戲。1946年6月1日,王毓文的辭職報告不被批準,反升為第19集團軍臨城指揮所主任仍兼軍長。消息傳來,李銑、王秉鉞大失所望。不料三天后,王毓文卻突然“因病辭職”,湯恩伯則“體其辛勞”,準其前往上海治病,并命令軍務由副軍長蔣當翊署理。這一消息傳來,李銑、王秉鉞二人哭了,辛少亭怕了,段海洲笑了,失去靠山的潘笑清則因心灰意冷而隨之提交了辭呈。
此時內戰已經全面爆發,剛剛經過人事異動的97軍又被八路軍包圍。一開始,八路軍對97軍圍而不攻,但從8月起開始以小股部隊發起試探性進攻,又過了一個月,臨城內外已是槍聲繚繞。好在國共休戰期間,代理軍長蔣當翊已經在城內囤積了大量的糧食,他相信只要堅守待援一定能取得勝利。為了打擊包圍臨城的八路軍,蔣當翊命令所屬六個團輪番出城襲擊,最遠30里,朝出晚歸,都順利返回,有的還帶回些戰利品。同年10月,援軍終于抵達,包圍臨城的八路軍認為現有力量不足,決定放棄臨城。97軍則在臨城困守了一年后,終于真正松了口氣。
臨城一戰,97軍出了名,但這并不是它走向勝利的開始。此后97軍又先后經歷過楊彬、倪祖耀兩任軍長,卻在對解放軍的作戰中疲于奔命,且屢遭打擊。1949年1月,蔣當翊又被重新調回97軍當軍長,但此時的97軍江河日下,不久又鬧出段海洲(時任副軍長)策動部隊起義的事件,導致33師師長莫國璋被活埋,更加打擊了全軍士氣。在經過湖南和廣西的兩次作戰后,97軍在上林遭到了解放軍的毀滅性打擊。此戰副軍長郭文燦和參謀長伍國光都被俘虜,只有蔣當翊帶著殘部1000余人退入越南。三個月后,也就是1950年3月9日,97軍番號被撤消,所部官兵編入位于富國島的第1管訓處。
第97軍的歷史至此徹底結束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