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2013年碳排放量全球第一,或促使能源結構加速調整
2013年中國碳排放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達到100億噸。 新華社 圖
全球和中國的碳排放量均再創新高。9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發表文章指出,2013年中國碳排放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達到100億噸。同時,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達到7.2噸,但仍“不敵”美國的16.4噸。
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查閱原文后發現,該文章同時指出,盡管中國碳排放量近年來急速增加,但1870年-2013年,中國143年的碳排放總量不及同時期美國碳排放總量的一半,也不及歐盟碳排放總量的一半。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氣候變化經濟學研究室主任莊貴陽告訴澎湃新聞,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碳的排放量超過歐美“并不令人吃驚”。他認為,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需要馬上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義務。
全球碳排放量再次超越歷史,中國獨占近三成
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論文《持續增長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對達成氣候造成影響》顯示,2013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61億噸左右。其中,中國排放二氧化碳100億噸,美國52億噸,歐盟28國35億噸,印度24億噸。這意味著,當年中國的碳排放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占世界總排放量的近3成。
該研究結果由挪威、瑞士、澳大利亞、英國、德國、荷蘭6個國家、11位科學家參與、完成,文中使用的基礎數據來自美國國家能源部下屬的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該中心負責收集和分析氣候變化第一手數據和信息。
該文章同時指出,1870年-2013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1610億噸,歐盟28個國家的排放總量為3280億噸,而美國的排放總量達3700億噸。
其中,中國143年的排放總量占世界總排放量14300億噸的11.25%,是美國排放量的43.51%,歐盟排放量的49.08%。
該文章預計,5年后,2019年,美國的總排放量將達4010億噸,歐盟達3480億噸,中國為2300億噸。
需區分歷史排放和現實排放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相關協定,以及近年來的全球氣候變化大會的歷次談判結果,從2013年開始的第二承諾期內,中國還不需要承擔國際減排義務。但中國最近幾年持續排在全球碳排放第一名的位置,使得中國面臨越來越多的國際談判壓力。
尤其是根據這一組數據,中國的人均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國家,使得中國面對更多的減排方面的要求。
對此,莊貴陽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碳的排放量超過歐美“并不令人吃驚”。但排放量大,不等于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需要承擔和發達國家一樣的減排義務。“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國內地排在91位,北京、上海等地是先富起來了,但是要看到中國的更多地區需要進一步發展”。
莊貴陽說,國際社會對中國碳排放量的指責是外部壓力,但中國的霧霾等環境問題,以及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正在促進能源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即便國際社會不要求,中國的化石能源的比重也會進一步降低。同時,中國也正在努力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他表示,碳排放量有現實排放量和歷史排放量兩個概念,雖然近年來中國的碳排放量數次排在世界前列,但應該看到中國的歷史總排放量并不高。歐美國家也曾經歷這個階段,它們應該正視自己的歷史排放量和歷史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其發展和減排。
原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巡視員高廣生在《氣候變化研究進展》上發表論文《氣候變化與碳排放權分配》中也指出,氣候變化領域爭論的核心是碳排放權的分配,具體體現在“公平”地分配排放空間,誰應該率先減排溫室氣體,以及減排多少溫室氣體,應該在給予發展中國家足夠發展空間的前提下,同時考慮歷史責任,然后分配減排義務。
中國將控制煤的消費總量
實際上,盡管《京都議定書》要求在2020年前,都是由發達國家承擔減排義務。但近幾年的氣候變化大會,圍繞此的爭論從未停歇,更有美國等拒不承認其中減排義務的國家。反而是發展中國家,在歷次談判中做了不少重要承諾。
“到目前為止,根據各個國家的一些科研機構的核算,發展中國家減排的承諾占了全球總承諾量的70%,而發達國家只占了30%?!?月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明這一點。
燃煤電廠、交通運輸、工業生產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解振華在發布會上透露,中國正在研究政策、措施和方案,準備在“十三五”時期,對煤的消費總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實行總量控制。
中國碳排放什么時候會達到最高峰,然后控制不再增加?解振華表示,一般的規律是,隨著經濟的增長,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會隨之增加。走“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徑,需要發展方式要做比較大的調整,能源結構要做比較大的調整。中國一直在組織專家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論證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問題,最終時間“爭取早日公布”。
鏈接:中國或在2020年前達煤炭消費峰值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第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是世界煤炭消費第一大國。
環保機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9月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中國需要采取、制定和實施更嚴格的措施,才能使中國在最遲2020年達到煤炭消費的峰值,進而實現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
這一研究是假設中國在2020年達到煤炭消費峰值的基礎上進行的。現有的多數研究都認為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總量將達到峰值,比如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李瑞峰就這么認為,而其認為煤炭消費的峰值為47.57億噸標煤。
研究的參與者、NRDC政策研究分析師劉明明向媒體表示,推動煤炭消費減量的主要因素很多,包括政策、技術、市場等多種手段。比如:制定和強力實施嚴格的空氣質量標準和政策;取消煤炭補貼,利用市場機制,促進不同替代能源的競爭;利用國際能源市場,改變國內能源結構;技術進步,提高能效和清潔利用;煤炭消費向發電和冶金行業集中,采用高效、低成本的末端污染物處理技術。
實際上,我國政府已經制定相關的政策約束煤炭消費。
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的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要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2014年9月9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這份征求意見稿中再次提出國家將進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優化煤炭使用方式,制定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減少煤炭生產、使用、轉化過程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
但相比發達國家,中國還是缺少相關的細則。據劉明明介紹,英國和德國兩國的煤炭消費總量早已達到峰值,雖然兩國煤炭資源豐富,但因受到溫室氣體減排的影響和約束,一直持續大幅削減煤炭的利用。而美國則比較注重通過市場手段實現對煤炭的清潔利用,其在《清潔空氣法》中將二氧化碳納入污染物進行管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