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一論科技創新:研發投入還要大方一點
《世界經濟》雜志2014年9月刊發的《中國與OECD主要國家工業行業技術差距的動態測度》一文說,到2009年,中國58.8%的工業行業技術水平逐步達到或接近世界技術前沿;29.4%的工業行業技術水平雖然逐步提高,但仍離世界技術前沿較遠;11.8%的工業行業技術水平大幅落后于世界技術前沿。
研究人員發現,1990年代,研發強度和技術差距變動都相對停滯;進入21世紀后研發強度快速上升,技術差距也顯著縮小。這就是研發的力量。
截至2012年,中國研發經費為10298.4億元,排在創新之國瑞士和美國后面。從歷史角度來看,這是個了不起的數字。但是,如果從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來看,中國2012年也僅為1.98%。2011年,瑞士這一數字為3.37%,美國為2.77%。
中國研發經費中來自政府的資金為2221.4億元,占比21.6%。政府投入仍有很大空間。
企業研發投入又如何呢?2427家中國上市公司中的1730家公司在2012年年報里列出了科技支出。但是,它們的研發投入總額占其銷售收入總額的1.06%。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3%。
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常務理事長鄭新立早在2011年就披露,央企的研發投入、國有企業的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只有0.7%。
有些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斷改善,但投入的方向沒有立足長遠。以研發投入高增長的汽車行業為例,國外汽車企業用于技術研究部分的比重較大,用于產品開發部分的比重較小,但從15家中國上市汽車企業2012年的研發費用數據來看,情況正好相反。
這些問題同樣體現在世界500強上榜中國企業身上。它們是公司影響力的風向標,面對更多全球性競爭。名單上的中國企業已有100家之多,其體量也越來越大,但是,仔細對比一下它們與外國同行業公司的研發能力,就會發現有不小差距。
總體看來,中國企業不太愿意把錢花到研發上,這與中國的發展階段有關。一種情況是,沒有能力搞研發。還有一個種情況是,有搞研發的能力,但不搞研發反而可以獲得更高利潤,那研發就沒有吸引力。
正如《世界經濟》雜志上述文章所指出的一樣,中國目前的技術差距相較于1980年代已經得到大幅縮小,但通過技術模仿來提高技術水平的傳統方式已經面臨限制,中國工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轉移到創新驅動的新路徑上。
世界經濟論壇(WEF)2007年在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將中國列入由要素驅動型經濟向效率驅動型經濟過渡的經濟體。該機構最近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14-2015》顯示,中國競爭力總體得分為4.89,排第28位。其中,創新得分為3.9,居第32位。對一個經濟總量即將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來說,這樣大的差距讓人擔憂。
與此同時,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用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等領域的財政資金,無論在總量上還是相對量上都呈現出明顯增長的趨勢。
中共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改革。具體而言,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部署,2020年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要提高到2.5%以上。
要實現這個目標,政府要增加投入,企業也要增加。對于前者,主要應該以立法形式確定研發在GDP中的比重,搞研發總比修路、蓋樓來得長遠。對于后者,稅收減免政策應該是不錯的激勵辦法。企業研發投入跑不贏利潤增長,怎么跑得出大未來?
還有一個,研發經費的使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做出了努力。政府對創新企業的支持要更加透明,每一分錢怎么用的,都要搞清楚。有的國家派人到企業里監督這些錢的使用狀況,引導這些錢用到刀刃兒上,中國可以學學。
當然,歸根結底,還是要創造一個更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我們明天接著說這個話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