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口總量決定的房價拐點會提前到來嗎?
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據統計局通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而據我們此前的測算,中國人口總量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此后人口總量進入穩定負增長階段,“人口紅利”喪失。
人口因素是決定房地產市場繁榮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人口總量增速進一步下降趨勢,和房地產市場大拐點(數學上的頂點)的出現有何關聯?人口總量即將見頂,是否意味著房價將提前見頂?
很遺憾,單純從人口總量變動,是無法預判房地產市場大勢的。在房地產市場,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謬誤,即用人口總量來臆測房地產市場走勢,這形成了很多的誤導。人口決定論在房地產預測中非常有市場,甚至一些嚴謹的學者也在使用。而對房地產市場形勢的一再誤判,也和人口決定論的誤用有關。
有人要說,房子就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沒有人居住的房子,房價用什么來支撐呢?最終由誰來“接盤”?
房子確實是用來給人住的,沒人住的房子最終價值將歸零,這是沒有疑義的。如果否認這點,就是反常識。但反過來,住房不等于房地產,用來居住的房子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市場價值和投資價值,這一關鍵點卻往往為人們所選擇性忽視。
由于聚焦效應,人們更關心高房價住房,而忽視了住房的多樣性。有人住的房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市場價值或市場價值絕不會超過建筑成本的。比如前幾年曾被熱炒的鶴崗,有很多房子售價是要低于其重建成本的。這部分房子,不能保值增值,市場流動性極差,不能稱為“房地產”。保障房、小產權房、農村宅基地均如此,絕大多數缺乏市場價值和投資價值。但現實中,有很大比例的人口,是居住在這種缺市場價值和投資價值的住房里。對于這類房子,居住屬性是第一位甚至唯一的,交易價值可有可無。
也就是說,房子需要給人來住是成立的;但反過來,有人住的房子就具有市場價值和投資價值則是錯誤的。有人住的房子中,只有小部分是具有市場價值和投資價值的,這才是我們所謂的房地產。對這一小部分房子的需求,顯然是不取決于人口總量規模的。即使人口總量收縮,只要經濟增長不出現停滯,也可以不用擔心“接盤”問題。所以用人口總量規模來測度房地產需求,必然會偏離科學結論。
房價為什么會持續上漲?大家都認可的,是因為城市化和收入的快速增長。如果非要再加第三條的話,就是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這三大因素里面,和人口唯一直接相關的,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什么呢?它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單向流動。如果大家都散居在農村里,人均居住面積很高,且不會有高房價問題,可擔憂的只是收入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口總量規模很高,但由于收入低且大部分人居住在農村,總體沒有出現房地產熱。
但如果在城市化和工業化推動下,大量人口涌入少部分區域,由于城市空間的有限性,房價必然上升。特別是當政府財力有限,公共服務難以同步跟進時,方便宜居住房更加稀缺,住房競價導致房價大漲。這就是2002年以后我們觀察到的經濟現象。所以,決定房地產業發展的人口基礎,是人口的流動與聚集活動,而不是人口總量規模的自然增減。理論上,即使全國人口總量下降,但是城市人口的持續流入,仍可能使城市房價不降反增。
歷史經驗還表明,在人口總量規模收縮階段,人口的聚集活動可能會進一步加速。也就是說,城市人口特別是部分明星城市人口還會進一步增長。所以,用人口總量來猜測房價拐點,往往是失敗的。
那么,決定房地產業發展的人口流向和聚集活動,又有什么規律可循呢?研究表明,人口流動和區域經濟增長高度相關。通俗地說就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哪些城市相對收入提高,人口就會自然流入,房價就會上漲。
總之,人口總量規模自然變化極其緩慢,對房價不起決定性作用。用其來推測房價大勢缺乏科學性。當然,歷史上戰爭等導致人口規模的非自然劇烈變動因素除外。
最后,“樹不會長到天上去”,房價的大拐點也可能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關心房價的大拐點何時出現,更多地應從經濟增長角度出發進行預測。簡單地說,如果收入增長停滯,房價自然會失去支撐,典型的如上世紀90年代初之后的日本。反之,如果經濟還將進一步增長,則預測大拐點尚為時過早。
(作者鄒琳華為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組長,緯房研究院首席專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