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選擇性需求的演變,少兒英語的未來之路要走向何方?
導語
經歷了 2020 年我們來到了 2021,整個教育行業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的業務都經歷了一場洗禮,互聯網對于教育教育行業的滲透融合進一步加強,那么對于互聯網對于教育行業意味著什么?面對競爭,教育企業如何看待擴科的問題?教育加盟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未來少兒英語是否還有機會?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與易貝樂的創始人施建東進行了一場深入的討論。
01 少兒英語:選擇性需求的演變,市場飽和了嗎?
從 2013 年的在線教育元年開始,國內在線教育行業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理性發展的周期。細數近幾年教育行業投融資輪次,早期融資占比已經開始逐年下降,“理清頭緒”后的資方開始將更多資金送入各賽道頭部機構內,過億大額融資屢見不鮮。在 2020 年融資事件數量縮水 25.60% 的情況下,上億元融資數量反超 2019 年同期,融資總額達 397.97 億元人民幣,占去年全部融資的 61.60%。各賽道內融資金額紀錄不斷被刷新,資本向頭部企業大幅度傾斜,教育行業整體呈現“馬太效應”。
隨著疫情為在線教育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在線少兒英語行業則更為殘酷。疫情期間,有超過 1.2 萬家在線英語教育機構宣布破產,他們并沒有享受到疫情帶來的在線教育紅利。據黑板洞察統計,2020 年,少兒英語領域僅 9 家公司拿到融資,融資總金額 14 億人民幣,其中過億融資事件 6 起。市場、用戶、資本等方面都在被賽道內頭部企業吸引;更多的投資資金開始集中于頭部項目,留給小新企業的市場近乎微渺,兩極分化趨勢明顯。頭部機構競爭壓力陡增。
盡管在 20 世紀 80 年代我國就已經提出素質教育概念,但是由于相應的升學制度未作出調整,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學生和家長的應試教育思想,所以素質教育行業一直處于邊緣化位置,沒有實質性進展。直到近幾年因政策大力扶持,才得以引發教育行業和家長們的關注。
新時代確立了教育價值選擇的新坐標系,素質教育必須以未來為導向,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調查顯示,從用戶需求看,素質教育整體競爭格局逐漸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回看 2020 年,啟蒙階段投融資情況似乎絲毫沒有受到疫情影響,融資總金額反而高達 48 億人民幣。不止繪本、早教中心,再度細分的在線啟蒙教育更多地獲得了資本的關注。其中,啟蒙英語、數理思維、少兒編程等方向均有涉及。
隨著培訓學員低齡化,在線青少兒英語發生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如今家長更多的是追求從小掌握、習慣英語,使其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而不是此前的培優補差、臨陣磨槍。
少兒英語的發展經歷了兩個變化。一方面, 少兒英語從選擇性需求到準剛需直到剛需的演變。另一方面,行業發展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競爭更加激烈。
關于少兒英語市場是否已經飽和了,易貝樂創始人施建東表示:“飽和不飽和其實是需要依據的。現在關于飽和的觀點,我覺得更多的是大家的一種感覺,只是參考你當下能獲取到的信息。就我國的參培率來講,還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比較高。假如我們的目標對象是西部的一個偏遠縣城,別說市場飽和了,可能供給都是問題。這就是教育行業持續火爆的原因,如果大家都認為飽和的話,可能早就不進來了。所以當前的市場一定是不飽和的,雖然一線城市需求極其旺盛,但是競爭極其慘烈。”
02 投資還是自營,擴科的難題
隨著教育行業的競爭進入白熱化,對于很多教育企業,我們已經很難以單一學科定義它的業務了。已經有許多企業橫跨多個教育賽道,通過自營和投資完成了從嬰幼兒到成人教育的整個垂直領域的覆蓋,擴科之勢不可阻擋。
從成本角度來看,擴科是解決公司規模化,降低邊際成本的一項選擇。在用戶達到一定體量后,新用戶和復購率也會逐漸遞減。而制造新的付費需求,最大化地讓平臺資源運轉起來就變得十分重要,擴科可以利用原有資源讓單位成本降下去,減少公司盈利的壓力。
從獲客角度來看,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教育公司在技術和服務商方面已經有足夠經驗和比較成熟的教學教研體系,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認知度和美譽度。原有業務積累的龐大客戶群體以及逐漸鋪開的全國學習中心,都將成為未來教育公司擴科后相對穩定且可控的獲客來源。
從盈利角度來看,隨著頭部企業占據市場大部分流量份額后,流量成本也促使企業為現有流量的擴展來開發更多的消費場景。教育公司從單學科拓展到多學科,可以實現自有流量轉接,二次變現提升利潤率和營收。
“從擴科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說,其實存在兩個難題:第一個是全國化,做到全國布局非常難,因為絕大多數培訓機構都是區域性的。第二個是如何把控管理多學科多產品線。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是很難的,延展出的產品線最終能夠成為超高利潤并且規模化盈利的產品有時候是需要時間的。一哄而上本質上不創造價值,而對于一個教育企業來說最終考驗的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和基因。擴科當然是有難度的,但有條件當然要擴,因為這樣是更高效的行為,對于家長、機構、所有人來說都是多贏的。”
易貝樂的創始人施建東表示:“當前擴科的方式主要有內部自我孵化和并購成熟團隊兩種方式,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內部孵化帶來的問題是內部資源的爭奪,但是這一點也有辦法能夠解決。真正難以解決的是對項目時間周期的預期。當我們在孵化一個新項目的時候,在目前的狀況下,我們非常難以接受像當年做一個項目一樣非常長的周期,大家在這上面根本就不能達成共識。資源其實是可以分配和調節的,如果可以更獨立孵化的話能夠使用更多方法,但這種預期上的問題,很難讓一個項目能夠長時間的一點點成長。當然好處就是它的文化契合度很高,一旦成長起來會漲的很好。”
“對于并購成熟團隊,好處就是它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是經過檢驗的,你也能了解他們是什么樣的人,受眾是什么樣的,解決什么樣的需求,創造了什么樣的價值,什么樣的結構能夠運行的相對比較好,但這樣的方式會存在兼容度的問題。對于擴科的事情,我們也在不停的去思考和嘗試,也在不停的調整自己對這個東西的預期看法,事實上業務成功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不成的規律都很非常明顯。”施建東補充到。
03 教育加盟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一方面,受益于二孩政策的放開,新生人口增長,教育機構獲得新的發展生機。另一方面,當下的學生家長多為 80、90 后,更加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加之近兩年在線教育的爆發,教育加盟品牌也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期。業內人士告訴黑板洞察,近兩年,做招商加盟的教育企業相對而言更多了,疫情宅家催化在線教育進一步發展,同時數據顯示,政策推動鼓勵也使得新教育機構不斷涌現。教育市場尤其是在線教育市場發展潛力無窮,而從教育企業的角度來看,直營模式前期投入巨大,單店回收期長,運營負擔也非常重,發展加盟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規避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維持健康的現金流。
另一層面,發展加盟模式也利于教育企業借助加盟校當地的資源或優勢擴大品牌知名度。從加盟者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對于跨行業的加盟者,優質的教育品牌能夠為機構招生和發展加成,教育企業提供的行業經驗及運營支持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騰訊營銷大數據顯示,教育加盟興趣人群主要從事行業多樣,包括銷售、建筑業及服務業等。種種因素合力驅動教育加盟品牌進入跑馬圈地的關鍵期。
黑板洞察了解到,易貝樂當前在全國擁有 350 多家校區,其中直營校區 52 家,覆蓋城市 106 個。從 2018 年開始,易貝樂的加盟校區在四五線城市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從一線城市到低線城市全部覆蓋發展平穩的機構。在低線城市中能打開市場,用施建東的話來形容就是‘無心插柳’,“并不是刻意規劃,我們公司的銷售性很弱。對于過度承諾的這種情況,公司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選取一些區域的中心城市,一旦到達一定周期以后,那個區域通過積累對周邊會產生輻射作用,所以后面我們的直營門店校區主要集中在武漢、鄭州、成都、西安等進行布局。等待第二輪發力,我們之前的判斷是從 2021 年開始到 2022 年,整個以二線城市為核心,帶動它周邊的下沉市場將會有一個大的拉升。因為實現全國區域化布局,在我們這個行業上一直還沒有沒有人這么做過,但是遇到了疫情,這確實是沒有想到的。然后今年開春我們又開始準備了,在我看來規劃只是推后了,上半年不行就看看下半年,我的理念特別的樸素,實現不了再加一年一年,實現不了再加三年。現在社會的誘惑太多,走著走著就容易被吸引到別處了。如果你認為你的價值呈現方式沒有問題,選定的方向沒有問題,無論多難都不要瞎跑,最終你一定能看見你期望的。”
加盟校區的管理良莠不齊,飽受行業詬病,在教育行業之中都存在分歧。對于如何看待招商加盟這件事,易貝樂的創始人施建東有自己的看法:“從歸因的角度來講,教育行業發展的好壞其實跟模式沒有關系。我從不認為選擇了直營或者加盟就會導致那種結果發生,原則上跟這個沒有關系,但是模式的問題容易被放大。
大家的分歧應該歸結到我們用應該如何干好這個事,而不是糾結于這個模式。對于我們的加盟店來說,每一位加盟商都是創業者,我們給他提供了我們多年經驗積累的東西以及系統性的支持,讓他不走彎路,對比他自己隨便開一個,你覺得哪種方式的成功率更高?實際情況是怎樣的?我們所有的加盟校區都比我們自己直營的門店負責人要拼得多,加盟店的運營效率是非常高的,一味地討論模式之爭只會讓大家永遠看不到真相。”
結語
2013 年在線教育元年開啟,對于整個教育行業來說意義重大,打開了教育行業通向資本的大門,隨后在線教育迎來了第一波資本熱潮,即使面對 2015 年資本寒冬,教育行業憑借健康的現金流及抗風險的逆周期能力,在短暫的經濟下行過程中,依然能很快吸引資本的注意。
教育行業進入了科技驅動的時代,高效和快捷是不可逆的一面,但作為教育企業而言,所有的成長要素和發展目標的完成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背負的太多東西是不能夠拋棄的,所有的教育人都不可能輕裝上陣的。潮水退去之后,留下的企業才是經得起考驗的企業。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