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甘肅強迫賣血案:涉事血站5年前即發生強迫未成年人賣血事件
8月23日,處暑。一場秋雨之后,武威的市容顯得比往日要清晰不少。然而,近期引起全國關注的“強迫未成年人賣血案”并未塵埃落定。
涉案的7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除1人因不夠刑事責任年齡外,其余6人都被提起公訴。武威武南蘭生單采血漿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于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武南單采血漿站)也被甘肅省衛計委吊銷《單采血漿許可證》。這些似乎都表明,這起惡性事件將劃上句號。
但是,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調查發現,受害的未成年學生,可能遠比警方查明的七人要多。涉案的武南單采血漿站,非法采血漿的時間也可能比警方公布的2013年11月到2014年5月間長。而嚴重的血漿短缺和部分地區對單采血漿站的混亂監管,則是反思這起脅迫賣血案無法忽略的背景。
校園內外的賣血網
從武威警方公布的情況看,這起震驚全國的賣血案的偵破,帶有很大的偶然性。
武威市公安局涼州分局刑警二大隊大隊長董德祥披露,今年5月19日,武威市涼州區公安分局在偵辦一起學生財物被搶劫案件時,發現了涉案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等人強迫他人賣血的線索。
6月6日,涼州區公安分局正式以強迫賣血案進行立案偵查。7月8日,此案被列為市級督辦惡勢力案件。8月15日,成為省級督辦惡勢力案件。
經警方調查,2013年11月到2014年5月間,武南單采血漿站副站長黃大鴻為完成采集血漿任務,以公司對介紹初次獻漿者50元獎金為誘惑,授意張某某尋找獻血漿者。期間共采集10名冒名頂替者血漿(其中7名為未成年人)。
警方偵破的這起案件很可能只是武南單采血漿站違規違法采血的冰山一角。
8月21日下午,家住武南單采血漿站邊上村子的黃小天(化名)快步從武南單采血漿站前的小路上走過。在武南單采血漿站關閉之前,他從來不敢在從這條路經過,“媽媽告訴我,附近有人把小孩撈(抓)去抽血。”
這條路是他家和學校之間距離最近的一條路,為了避開那些“撈小孩”的人,黃小天不得不每天都繞道而行。
今年14歲的黃小天剛升入初中,這幾天正在學校軍訓,他告訴澎湃新聞,在他還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發現班上有同學去武南單采血漿站“賣血”。僅他知道的參與“賣血”的學生就有近20人,在他小學的班級上,就有七八人參與。
黃小天回憶,這些參與“獻血”的同學第一次去大多數都是“被撈過去的”,發現這也是一種來錢的途徑后,就自己前往。通常第一次被撈去的時候只給很少的錢或不給錢,往后隨著去的次數增加,獲得的“報酬”也越來越多。不過他并不清楚那些在路口“撈人”的人和上述案件中的張某某等人是否有聯系,只是知道“介紹”別人去“獻血”比自己親自去更容易來錢,“就像傳銷一樣”。
也有家長和老師發現了他們手臂上的針孔,不過他們一般都以“被蚊子咬的或打疫苗打的”來瞞天過海。黃小天還發現他們班的一個同學即便是在夏天依然穿著長袖,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一次打鬧中,該同學被脫掉了衣服,大家看到他手臂上的針孔后問是怎么回事,他才交代了自己常去“獻血”的事。
換算一下時間,黃小天讀五年級時是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這比警方公布的2013年11月到2014年5月要早很多。
澎湃新聞在武南單采血漿站的網頁上找到一位成年獻漿員,根據他的回憶,至少在兩年前,每次去“獻血”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穿著校服的學生。不過他并不清楚這些學生來自哪個學校,是否已經成年。
武南單采血漿站對面小區的部分居民也告訴澎湃新聞,尤其在周末,經常看到一群身穿校服的學生捂著胳膊從武南單采血漿站走出。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陳玉華(化名)曾在2013年六七月份被張某某等人誘騙到武南單采血漿站,隨后逃脫。
幾個受訪學生告訴澎湃新聞,曾經有家長帶著小孩去當地派出所報案,對此向武南派出所求證時,該所所長楊秉浩以案子歸市里的刑偵隊管為由推脫。
吊詭的是,據《西部商報》2013年6月報道,2012年,甘肅省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對轄區內血站和單采血漿站開展非法采供血檢查54次,未發現有非法采供血行為。
“饑餓的血漿”
所謂“單采血漿”,是指把采到的人血經離心機分離,取走血漿后再把紅細胞回輸給賣血者,使其能很快恢復體力。單采血漿站提供的血漿并不用于臨床輸血,而是作為提煉制成人血白蛋白、球蛋白、血小板因子等昂貴藥劑的原料。
根據衛生部的統計,我國醫療市場對血液制品生產用原料血漿的年基本需求為8000 噸——也就是說,只有當血制品的投漿量達到8000噸時,產品才能夠滿足國內患者的基本需求。而2013年,全國年采漿量為4979噸,只相當于需求量的一半多。由于健康人血漿是血制品的主要原材料,在漿源有限的情況下,用“有價無市”來形容血制品行業毫不夸張。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血漿嚴重短缺是這次事發的深層背景,“(全國)二十多家血液制品企業,一百多家單采血漿站,每家都缺(血漿)。”
據武威警方透露,涉案的武南單采血漿站在2014年度,對每個員工要求發展30名新的獻血漿者,完成指標每個月發300元獎勵,若完不成任務,扣除全年3600元的獎金。在2013年,血漿站的任務是每人發展20名。
武威警方并未公布其他員工是如何完成任務的,澎湃新聞找到一個名為“武南血漿站 ”的QQ群,群內有數人表示自己是武南單采血漿站的員工,但問及“脅迫未成年賣血案”和“任務指標”時,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
8月22日,澎湃新聞看到武南單采血漿站辦公樓里依然有人在活動,有人隔著窗簾警惕地望著外面,有穿白大褂的人在樓背面的樓梯上打電話,但敲門始終無人應答。
公開信息顯示,武南單采血漿站為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的子公司之一,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則隸屬于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在由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獻血網”上,澎湃新聞找到一篇《蘭州公司召開2013年單采血漿工作部署會議》的文章。
文章稱,2013年2月28日上午,蘭州公司召開了2013年單采血漿工作部署會議,相關部門負責人向各單采血漿站介紹了根據國藥中生2013年血漿“倍增”計劃制定的血漿采集任務,下達了2013年單采血漿年度及月度計劃。各單采血漿站負責人簽訂了2013年單采血漿任務書。
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楊曉明曾在2012年5月該公司血源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求:“從2012年起要確保平均每個漿站每年采漿量增長不低于1噸。”
澎湃新聞向業內人士詢問是否每個血液制品企業和單采血漿站都有考核任務時,他只是模糊地回應“每個人的工作都會有考核”。
澎湃新聞向多家單采血漿站的員工詢問是否有類似武南單采血漿站的任務指標以及獎懲措施時,他們都表示否認,“武威一定是個例,給我們單采血漿站蒙羞。”
武南單采血漿站所屬的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暫未對武南單采血漿站的考核任務作出回應。
難以監管的血站
幾年之前,武南單采血漿站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據《蘭州晨報》2009年3月報道,5名武威本地的無業青年為了籌措上網費,自2008年8月至10月,3次脅迫14名未成年人前往武南單采血漿站“獻血”,4人(1人在逃)一審均被以“強迫他人賣血罪”,判處有期徒刑4至6年不等。不過,文中并沒有提及血站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或許,混亂監管的種子在那時就已經埋下。
《南方周末》曾報道,從本世紀開始,作為血漿制品原料保障的中國采供血體系曾經歷過一個極度混亂的階段,商業機構及血站以逐利為唯一目的,不規范采血,造成艾滋病、乙肝、丙型肝炎等經血液傳染疾病經輸血及血液制品等渠道大肆傳播,使本是救命用的血漿反成了致命“元兇”。
情況在2006年開始了根本性的轉變,政府痛下決心出臺《關于單采血漿站轉制的工作方案》,要求至2006年12月31日前,國內所有單采血漿站完成與衛生部門管辦分離的改制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大批不符合要求的單采血漿站被關停。《方案》為轉制設下最后期限:2006年12月31日。但各地在操作上多有延遲,但最遲2007年底,單采血漿站依附政府的時代結束了。
這一政策無疑對當時的行業亂象起到了強勢而有效的規范作用,但同時帶來的直接結果是,2007年全國采漿量從高峰期的5000多噸急劇下滑至2700噸,企業產能大幅下降;根據國家計生委網站的數據,直到2013年,全國采漿量才恢復到4979噸——仍不到5000噸。
武南單采血漿站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的,《甘肅法制報》2009年4月3日曾對武南單采血漿站做過報道,這篇題為《堅持科學發展 致力獻血事業——武南單采血漿站工作側記》的報道可能是目前唯一能找到關于武南單采血漿站的公開報道。
報道稱,武南單采血漿站經機構轉制后組建于2007年3月,2007年6月順利通過省衛生廳對該站的轉制驗收,2007年10月通過省艾滋病篩查實驗室的評審驗收。
該報道還提到,武南單采血漿站當時有職工18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3人,全站18名職工全部取得了全國采供血機構人員上崗證。
武威警方并未公布武南單采血漿站副站長黃大鴻何時被聘用以及是否取得上崗證。
8月22日,武南單采血漿站辦公室依然有人在活動,有穿白大褂的人在樓背面的樓梯上打電話,但敲門始終無人應答。澎湃新聞 趙崇強 圖按照《單采血漿站管理辦法》第四十六條,單采血漿站應當每半年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原料血漿采集情況。但澎湃新聞聯系武南血漿站所屬的武威市衛生局時,工作人員回應稱:“這是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下屬的,所以歸省衛生廳管,不屬于我們管理范圍。”
武南鎮政府辦公樓和武南單采血漿站僅有一墻之隔,一位梁姓工作人員稱,他們對血漿站并無管轄權,也并未發現他們有違規違法采血的行為。
據《西部商報》2007年7月報道,甘肅省將按照衛生部的要求,對全省所有單采血漿站建立三項監管制度和措施,然而這些監管有無發揮作用?這個問題或許要等待該案開庭時才能有答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