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胎家庭殘酷實錄:窮養的姐姐和富養的弟弟
原創 窈窕媽媽 窈窕媽媽
客廳里,男孩膩歪在媽媽懷里,媽媽摟著兒子,寵溺地看他的牙,母子倆十分親密。
餐桌旁,女孩羨慕地看著,像個不存在不相干的人。
她抬起下巴,大聲對媽媽說:“你看看我的牙?!?/p>
媽媽遠遠看了一眼,淡淡地說:“你的牙也不好?!鞭D頭繼續跟兒子親昵。
沒有博得媽媽關注,女孩落寞地對著鏡子,看了看自己的牙。
01
這是紀錄片《姐姐》中的一幕。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這個家庭里男孩被偏愛而女孩被冷落的事實。
然而,無論這個事實有多顯而易見,身處其中的大人都看不見,也不愿承認。
兩個孩子一起下國際象棋,男孩耍賴偷子,女孩生氣,把棋盤一推,不玩了。
男孩跑去找媽媽告狀,媽媽不問原由,劈頭蓋臉對女孩一通指責:“怎么回事兒?你懂點事兒行嗎?”
男孩要玩積木,但平時負責收拾積木的是女孩,男孩玩完從不擺好。
見男孩把自己剛收拾好的積木拿出來,女孩有點著急,奪過積木,讓男孩別玩這個,先玩另一套。
媽媽又趕來調停:“行了行了,怎么回事兒今天?”邊說邊從女孩懷里拿過積木,打開盒子為兒子擺在桌上。
男孩看球賽,但女孩想看少兒節目,倚在門邊,試探地問媽媽想看球賽還是《獅子王》。媽媽脫口說:“你就少數服從多數吧,我和弟弟都看球賽。”
而這個“多數”,甚至包括在廚房做飯、根本沒空看一眼電視的爸爸。
▲爸爸從廚房趕來教育蕊蕊
爸爸是警察,很久才回家一次,他對女孩說,如果要搞幫派,他跟女孩是一派。但每一次,他都站在了老婆和兒子那邊。
這個家里,男孩就代表多數,在“少數服從多數”的規則下,女孩永遠占不了理,得不到支持。
02
短短20分鐘的視頻,“你是姐姐”這句話出現了無數次。
“你是個姐姐,你陪弟弟玩一會兒?!?/p>
“聽話,你是姐姐,別讓人笑話?!?/p>
“你弟弟學國際象棋,他得兩個人下,他自己怎么下?在家里陪陪他不應該嗎?你是姐姐嘛不是?”
姐姐,似乎是女孩在這個家里唯一的身份,遷就、照顧弟弟是她最大的責任。
然而,這個“姐姐”其實跟弟弟一樣大。他們是龍鳳胎,同一天出生。
因為爸爸媽媽想讓女孩照顧男孩,剖腹產時就先取出了女孩,讓她做了姐姐。
6歲的蕊蕊,盡管自己還是個孩子,卻因為“姐姐”這個稱呼,而必須更加懂事、謙讓,處處以弟弟為重。
不難看出,蕊蕊是一個勤快的孩子,她會把弟弟玩過的積木收好,會幫媽媽洗手絹、擦地,而且跳舞和畫畫也很好。
而弟弟,下棋耍賴,指著試圖搶遙控器的蕊蕊大喊大叫:“給我殺了,把她殺了!”氣焰囂張儼然一個小皇帝。
即便這樣,弟弟還是倍受寵愛而蕊蕊總在挨訓。媽媽話里話外嫌她作、鬧騰,爸爸高高在上地批評她任性、自私,還“客觀公正”地說:“你弟弟錯比你少這是事實。”
比起弟弟,蕊蕊的確是“鬧”一點。她會在爸爸媽媽都向著弟弟時躺地上打滾,也會在受盡一天委屈后不上桌吃飯。
因為,無論她說什么,怎么請求,都沒人在意和尊重她的需求,她只能用極端的方式發泄情緒。
而弟弟,無論想做什么都會被滿足,根本不需要自己爭取。想看球賽媽媽就陪他看,哪用自己搶遙控器呢?
媽媽一副無奈的樣子,抱怨管不了蕊蕊。但蕊蕊需要的不是管,而是愛。多愛她一點,她會比弟弟更省心,根本不需要管。
03
當弟弟告狀,媽媽指責蕊蕊時,蕊蕊突然冒出一句:
“你不是說不喜歡我嗎?”
媽媽突然沉默,露出尷尬又默認的表情。
媽媽不喜歡自己卻向著弟弟,是蕊蕊反反復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她真真正正最最在意的事。
爸爸說,蕊蕊和弟弟吃得一樣,穿得一樣,她一個6歲的孩子疑心就這么大,將來怎么跟別人共事?
媽媽說,她沒有不喜歡蕊蕊,她對蕊蕊和弟弟是一樣的。
但是,媽媽一次也沒有對弟弟黑過臉,每次看向弟弟都是止不住地笑,卻一次也沒有對蕊蕊笑過。斜斜看向蕊蕊嫌棄又冰冷的眼神,隔著屏幕都感到一陣寒意。
而且,一整天下來,媽媽也沒有抱過蕊蕊,總是離她遠遠的。但是弟弟,一直黏在媽媽身上,幾乎沒有下來過。
當蕊蕊沉浸在悲傷中,還不愿上桌吃飯,媽媽和弟弟已經吃完,依偎在一起開開心心地看起了電視。
媽媽總是說,自己忙,要洗衣服,要做飯,要送兩個孩子上幼兒園,再沒有多余的精力。但她始終有時間回應兒子,讓他仗著媽媽的愛,在姐姐面前耀武揚威。
抱抱女兒、對女兒笑笑需要多少時間呢?不愿意而已。
短片中有一個細節讓人覺得心酸又諷刺。蕊蕊悶悶地躺在沙發上,影碟機里,一個溫柔的女聲說著:
“小朋友,我們都渴望溫暖,我們都渴望長大。我們渴望朋友、智慧、信心和力量?!?/p>
這時,媽媽來到客廳,略過蕊蕊,徑直走向兒子。蕊蕊看著媽媽和弟弟,像一個旁觀者。
她渴望溫暖,但溫暖灑不到她身上。
“你不喜歡我”,這句話是埋怨,也是請求,請媽媽多愛自己一點。只是無數次,媽媽都像這樣,對她視而不見。
04
這部紀錄片拍攝于1996年,20多年過去,蕊蕊早已長大。據導演李玉說,蕊蕊很優秀,去了國外讀書。
在變得獨立和強大的過程中,她或許已經擺脫原生家庭的傷害,完成了自愈。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的蕊蕊是小小女孩,在長大之前,有無數的委屈和心酸要嘗。
上個周末帶團子丸子去吃肯德基,隔壁桌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兩個孩子,7歲左右的女孩和5歲模樣的男孩。
男孩把薯條拿到自己跟前,津津有味地吃著。女孩也想吃,拉了拉裝薯條的盤子。男孩立馬大喊大叫,媽媽脫口就對女兒一陣痛罵,爸爸拿過薯條袋子,遞到兒子手上。
短短半小時的用餐時間里,類似的情況發生了五六次。女孩崩潰,哭著控訴:
“知道我為什么從來不說我餓嗎?因為我知道,就算我餓了,我想吃的東西你們也不會給我買!”
點餐的時候,媽媽一直問男孩想吃什么,女孩小聲說了一句蛋撻,不知道媽媽有沒有聽見。
只是直到他們離開,也沒有蛋撻出現。
小女孩們力量弱小,無法改變,也無力反抗。自救的唯一辦法,是長大。但不是每一個女孩都足夠幸運,能夠在自立以后自我治愈。
有些傷害,會伴隨人很久很久,甚至一生。
朋友就是這樣長大的“姐姐”。小時候對媽媽撒嬌總被拒絕,再也不敢撒嬌,不會示弱。后來談戀愛和工作,無論內心多柔軟,有多少善意,都給人冷漠的感覺,吃過不少苦。
結婚以后也不敢要孩子,怕養不好。因為跟父母關系疏離,她也不知道該怎么跟自己的孩子相處,想到自己以后會變成媽媽的樣子就覺得恐怖。
短片最后,在爸爸的勸說下,蕊蕊去跟媽媽道歉。媽媽終于輕輕地抱了她一下,蕊蕊卻哭到停不下來。
明明沒錯卻被迫道歉,真的很委屈很委屈吧?直到最后,她內心的聲音也沒有被聽見,她的感受也沒人在乎。
而這,只是她漫長童年中最最普通的一天。
孩子已經道歉了,父母欠孩子那句“對不起”什么時候說呢?
圖片及素材來源:《生活空間·姐姐》、日劇《小偷家族》、網絡。
? End ?
原標題:《二胎家庭殘酷實錄:窮養的姐姐和富養的弟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