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育納入學校測評,打開了一個什么樣的想象空間?
原創 若流 若流
本文2247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摘要」
資本青睞也好,政策傾斜也罷,關于“美育”,不要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
美育相關的資本動向
最近,美育又火了。
除了大家可能都看到的新聞:教育部要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制度,將藝術素質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同時推進中考美育改革試點,另外,資本市場方面,也有新情況可以說上一說。
不知道大家對藝術培訓是什么印象,家長花錢,但機構賺錢嗎?
有知情人士和《若流》透露,香港上市公司華夏視聽教育(01981.HK)從去年以來布局藝術培訓板塊,收效十分明顯。
華夏視聽教育開始的主業是影視制作,擁有制作能力、版權資源和渠道資源,近年來看好教培行業,相繼成立了高教板塊(南京傳媒學院,前身是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和培訓板塊,并購了全國龍頭美術藝考培訓機構“水木源”,并和香港英皇公司合作成人藝演和少兒培訓。
據知情人士透露,華夏視聽教育新設定位高端人群的藝術培訓中心,充分利用現有1000平方米的場地,按月收費,每月費用達1萬元。業務類似少年宮的形式,工作日周一到周五人流并不擁擠,預報名階段已有均店超100人的規模,預計理想狀態下每個中心年貢獻利潤達500萬元。
另外,華夏視聽教育在去年下半年啟動的小童星培訓項目,客單價達到每年9.8萬元、19.8萬元、39、8萬元、59.8萬元和89.8萬元,初次試水已有百人規模,一年帶來的利潤貢獻預計在2000-3000萬元??蛦蝺r高的原因在于由知名導演親自培訓,家長被告知學生有機會直接參演兒童劇。
“家長對20-40萬元的收費敏感度不高,主要是看好華夏視聽的培訓項目和匹配的影視資源?!庇薪咏A夏視聽的投資人士說。
另外,在藝考培訓領域,前述知情人士表示,華夏視聽教育收購的“水木源”保持了良好成績,并將繼續依托該品牌資源在多個城市進行進一步擴張。
相關投資人士說,隨著資本逐漸關注并進入藝考培訓行業,行業內原先機構分散的情況將會改變——行業整合已經開啟,龍頭效應將會逐步顯現。
美育測評如何落地
這邊是資本對高端藝術培訓的青睞,普惠藝術教育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5月7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公開活動中表示,將發力推進美育工作,包括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制度,將藝術素質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同時推進中考美育改革試點。
那么,如何考核就成了關鍵問題。
為了盡量公平,注重學習過程,不以選拔性為目的的設置考核,各地已經有了一些實踐。
其中,江蘇在全國率先實施中考增加藝術素質測評的評價制度,自 2020 年起全省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計入中考成績。
具體評測方案由各地級市制定。以南京市教育局 2017 年5 月發布的《南京市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案(試行)》為例,藝術素質測評劃分為過程性評價,占比60%,包括課程學習、課外活動、藝術欣賞、藝術特長,以及終結性評價,占比 40%,采用機考形式考察音 樂、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最終將成績劃分為 A-D 四個等級。
2020 年南京中考將藝術素質測評以等等級呈現,而泰州、淮安等地級市將終結性評價成績乘以10%,以 10 分滿分納入中考總成績。
除了用傳統的考試形式督促和檢驗學習成果,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還表示,將推進大學生藝術展演和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的改革,實現每所學校都要舉行經常性的藝術展演和展示活動,每年組織省級集中展示,在這個基礎上每年都組織不同項目、不同內容的全國性藝術展示和展演,每三年舉行一次綜合性學生藝術展演。
通過面向公眾的展演,而非考官的考試,可能更有利于孩子獲得真正的成就感和價值感,而且更能在準備過程中產生意義感,從而更加投入學習,也獲得更多感悟。
但根據一線老師反饋,尤其是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在參加學校藝術節等過程中,家長介入深度太深,反而給老師和孩子帶來較大壓力,不利于孩子們作為主體參與其中。對此,可能也需要全社會形成更多討論,從而促成共識——不要讓藝術節成為家長又一軍備競賽的場所。
美育的本質價值
教育部推進美育,從工作角度,是推進“術”的落地——學校的美育硬件設施、器材要完備,軟件師資要到位,經常性的藝術展演和展示活動要安排好,具體的考評體系要設計好……
但在“術”之上,“道”需領悟。在關于“美育”的價值和意義的論述中,林曦的表達令人印象深刻。
林曦是一個水墨畫家,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創辦了獨立設計品牌“山林曦照”、教授書畫的“暄桐教室”和美育&生活小平臺“林曦的小世界”工作室。
在林曦看來,美育有三大人生角色——
第一人生角色是學習用作品的態度觀照人生。學任何一樣藝術技藝,就是打磨一件東西。由此及彼,一個人能夠用“打磨作品”的態度去觀照自己的人生。而且,人有了審美、非功利的需求,對自我,對一件事情的要求品質和高度不一樣。
第二人生角色是對枯燥的自然習慣。所有技藝學習都要熬過蠻長的重復的枯燥無趣的狀態,但深入其中,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能夠沉浸在“門道”的快樂中,未來做人做事的成功率也會高很多。
第三人生角色是人對成敗得失的審美態度。習藝后,人的情感深度不一樣。比如離別是很令人悲傷的,從得失角度,很容易從失去發展到憤怒,進而發展到抑郁。但從審美的角度,那么多藝術家一生不見得順利,而且因為不順利完成了了不起的作品。不從一時一刻的得失衡量當下,人生的悲歡離合都是美的,可欣賞的。
資本青睞也好,政策傾斜也罷,關于“美育”,不要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
孩子把時間花在藝術學習上,不是僅僅為了拿下一個分數,也不是為了有一技之長,而是通過藝術學習,獲得更深、更廣層面如何獲得幸福人生的能力。而這,絕非無的放矢的“務虛”。
推薦閱讀
雞娃之路并非坦途,到底什么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THE END
【若流】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
原標題:《美育納入學校測評,打開了一個什么樣的想象空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