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漲知識|你造嗎?東亞人拍照為什么愛擺“剪刀手”
朋友們,花幾分鐘瀏覽一下各類社交媒體,或者在某旅游景點前觀察一下合影的旅客,一定會有這樣畫面浮現在你腦海:無論是萌妹子還是怪蜀黍,充滿活力的亞洲朋友們閃爍著笑容,伸起食指和中指,掌心向外,擺出“剪刀手”(V型手勢)。
就好比外國人拍照時總會說“cheese”一樣,許多亞洲人在一些非正式場合拍照時,總會無意識地擺出“剪刀手”,可是,你有想過為什么嗎?
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試問周圍的小伙伴為什么會擺“剪刀手”,得到的回答普遍是,“不知道……可能是習慣吧”, “沒想過為什么,也許是受了什么影響吧。”
好的,讓我們先弄明白V型手勢是從哪里來的。
英國首相丘吉爾帶動了V型手勢的風潮。V型手勢分正反兩面。反V型手勢是侮辱對手的意思。而正V型手勢則代表了勝利與和平。二戰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帶動了V型手勢的風潮,他用手高高舉起Victory(勝利)的首字母“V”字,表達了必勝信念,當時V型手勢一度風靡世界。
1960年代的美國反越戰時期,一場名叫“要愛,不要戰爭”的游行中,V型手勢又被用作表達和平。
至于V型手勢為何在亞洲地區流行起來,有幾個說法。
有人說,這可能和美國花樣滑冰運動員珍妮特·琳恩(Janet Lynn)有關。1972年冬奧會在日本舉辦,18歲的琳恩在自由滑冰階段不慎滑倒,她的金牌之夢碎了。在這悲傷的時刻,坐在冰塊上的琳恩卻依然保持微笑,許多日本人對這個姑娘印象深刻。
“他們無法理解我竟然能在與金牌失之交臂的時候笑出來。”最終帶回一塊銅牌的琳恩曾在采訪時說,“我根本想象不到,在比賽的第二天,我就紅得像個搖滾明星一樣,人們爭先恐后地想握我的手,還送給我好多禮物。”
隨后,琳恩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經常做出V型手勢,盡管二戰時日本人就得知V型手勢,但許多人認為是琳恩才引發日本“舉起V字手”的文化現象。
或者,V型手勢早就通過日本漫畫滲透至主流意識。1968年,日本漫畫界叱咤一時的名作《巨人之星》中,男主角星飛雄馬在棒球比賽的壓力之下,平日嚴格訓練他的父親在比賽前向他舉起“V”字手示以鼓勵。這一V型手勢當時就已傳開。
也許,廣告才是帶來V型手勢流行的最強催化劑。日本著名樂團蜘蛛樂隊(the Spiders)的成員Jun Inoue為柯尼卡相機代言時,在一個相機廣告的拍攝中無意間舉起了V型手勢,廣告播出后V型手勢真正開始流行起來。
東京大學副教授杰森·卡林(Jason Karin)告訴《時代》,“實踐證明,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是在戰后傳播新氣象和新口味的力量源泉。”
20世紀80年代,相機普及后,日本的女人還有女孩在雜志上掀起一股“卡哇伊美學潮”,許多日本女性認為擺出“V字手”能顯得更為活潑可愛,因此他們在面對鏡頭時紛紛舉起“V字手”。
“舉起V型手勢后,能使得女性變得更為可愛,V型手勢還具有修容作用,能顯得臉蛋小。”卡林說道。
美國密蘇里大學日本研究和人類學研究者勞拉·米勒(Laura Miller)認為,“日本文化的創意來源往往是年輕女性。就比如V型手勢,但事實上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
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流行文化開始傳遍東洲各國。V型手勢被“出口”至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韓國。
年輕人在拍照時會經常擺出V型手勢。今天,很多亞洲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會在拍照時無意識地擺出V型手勢,當被問及為什么要做這一手勢,有人會說:模仿名人,有人會說:手沒地兒放,為了避免尷尬,所以就擺出V型手勢。
澎湃新聞在問及小伙伴擺V型手勢的情況時,大家普遍反映小時候就會無意識地做出這一動作,也許,這真的是一種先天習得的習慣。無論怎樣,想起拍照時人們舉起手來擺出“V”,齊聲喊出“耶”的那一刻是那么的快樂,或許這樣就已足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