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慶紅衛兵墓故事|用生命為家庭換來的困難補助
【墓志銘】代樹森
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林德全、張銀輝、代樹森等十六位同志,壯烈犧牲在李、任死黨及其一小撮同伙的屠刀下。血血血,財貿八一五戰士的血,紅衛兵小將的血,山城八一五派的血,染紅了長江水!染紅了山城的大地!
血債要用血來還。我們、我們要向李、任死黨及其同伙討還血債!要向揮舞屠刀的罪魁禍首討還血債!我們一定要為死難烈士報仇、報仇!
永生的戰友,親愛的戰友,你們為了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捍衛山城的紅色政權,拋頭顱灑熱血,英勇戰斗,在敵人的屠刀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你們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雖死猶生,與世長存!你們不愧是偉大領袖的紅衛兵,不愧為無產階級的硬骨頭。
永生的戰友,親愛的戰友,安息吧!你們的名字為山河添秀,為日月增輝,永遠刻在我們心上。揮淚繼承烈士志,誓將遺愿化宏圖。我們一定踏著你們的血跡前進。扛起你們高舉的革命紅旗,緊跟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以斗私批修為綱,誓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看今朝,我們已用戰斗迎來了最后的勝利。毛澤東思想的萬丈光芒,已經普照山城的大地,使妖霧盡銷、鬼蜮匿逃。烈士們,安息吧!戰友們,前進呀!讓我們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投入最后的決戰。
死難烈士萬歲!
口述人:曾鐘 整理人:謝寅宗
17名重慶財貿工人合葬的墓穴,是紅衛兵墓園中埋葬文革武斗死難者人數第三多的墓穴。
47歲的代樹森是17名死難者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但很難想象,代樹森卻是這座墳塋中,參加武斗最積極的。
代樹森是重慶黃桷埡供銷社的員工。家中,愛人沒有工作,但他們卻有6個子女。女兒那時已在上高中。這樣一個八口之家,每月只能靠代樹森40元的工資過活,家庭經濟十分拮據。這個家庭,對于社會救濟的渴望可想而知。
從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隨著國民經濟全面恢復,社會救助由緊急性救濟轉向經常性救濟。在1953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社會救濟工作會議上,內務部(1970年撤銷,相當于現在的民政部)公布了城市社會救濟標準:以戶為單位,按人口遞增,大城市每戶每月一般不超過5—12元,中小城市每戶每月一般不超過3—9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興起后,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受到嚴重沖擊。1969年內務部撤銷,各地民政部門也被沖垮,社會救濟一度處于混亂停滯狀態。此時的城市社會救濟主要依靠企事業單位組織實施。
代樹森無疑是幸運的,至少他自己是有單位的。但是,在文革期間,能不能拿到每月的幾塊、十幾塊社會經濟,完全要看你在單位領導心中的印象來決定。
所以,即使已經40多歲高齡,代樹森仍積極投身于重慶文革武斗,成為黃桷埡供銷社風火戰斗隊的一名一般成員。
代樹森在武斗中的表現,基本上可以用“領導喊干啥就干啥,組織指哪就打哪”來總結。他經常扛著機槍到前線沖鋒。最終,在一次戰斗中,死神降臨,子彈奪走了持槍沖鋒的代樹森的性命。
在碑文介紹中,年齡最大的代樹森,被認定為“黃桷埡供銷社風火戰斗隊優秀戰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