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臺灣經貿“國是大會”分組會議結束:呼吁兩岸經貿雙軌制
對于臺灣經濟未來的走向和兩岸經貿策略上,臺灣政府似乎仍未拿出明確說法來說服民眾。
7月27日上午,臺灣經貿國是會議全臺大會分組會議結束,在5場會議后,近百位社會各界代表表述了對于臺灣眼下經濟癥狀和兩岸經貿問題的看法,但包括臺灣“行政院”、“經濟部”和“財政部”在內的多位官員仍未有清晰表態。
全臺大會將于28日上午結束,屆時臺灣“經濟部長”張家祝和“國發委主委”管中閔各自將做總結報告,由于此次大會未設討論目標,只設定了“全球化趨勢下臺灣經濟發展策略”和“臺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兩大議題,加上沒有在野黨和主要反對團體參加,所以外界預期不會有太多成果。
呼吁雙軌制政策
在臺灣看來,既不想僵化與大陸的經貿關系,但也不想在區域整合中落后于人。
臺灣“經濟部次長”卓士昭26日表示,“跳開大陸,直接接軌世界”這條路走不通,只有通過兩岸關系和解,放出好的信號,臺灣才能與其他地區簽訂FTA,“我們不僅要走向世界,還要通過中國走向世界。”
事實上,在26日下午的專場討論中,多名代表提到了臺灣要采用“雙軌制”來推進兩岸經貿關系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臺灣“陸委會主委”林祖嘉也指出,臺灣要加快國際參與的速度,但同時也應該持續與大陸進行服貿和貨貿的協商,“與大陸談判比較容易,因為TPP和RCEP成員眾多。還要加快貨物貿易的協商,因為這是對抗中韓FTA最重要武器。”
林祖嘉稱,不止是要大陸市場,還要采取雙軌道策略,一方面與大陸維持好關系,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全球分工。
臺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院彭信坤27日表示,臺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無法避免全球化的趨勢,“不是開不開放的問題,而是如何面對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加入區域貿易體系,而是如何加入,如何談判才能爭取最有利的條件。”
彭信坤認為,“全球化變成大陸化”的說法有失偏頗,不可能拋棄服貿而參與區域經貿整合中與其他地區簽訂自貿協定,“不會為了臺灣,而喪失大陸市場,”彭信坤指出,應該尋求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并要推動兩岸經貿談判,雙軌并行,而不是繞開大陸去談判。
此外,多位發言代表在兩天的會議上均質疑兩岸協定的溝通和透明化,并擔憂服貿給島內產業帶來沖擊。
林祖嘉27日再度強調,只要產業超過警戒線,兩岸就會啟動緊急磋商機制來防止對臺灣產業形成沖擊,且林祖嘉重申,會增加兩岸溝通和透明機制,新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行政院”和“立法院”應該盡快進行審查,盡早通過。
議題過泛遭批評
雖然兩天的經貿國是大會發言眾多,但討論寥寥無幾,這也被多名代表詬病,稱由于反對派的缺席,導致成為“一言堂”,且機制設立不合理,只有發言沒有相互討論。
臺灣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劉瑞華26日就說,本次大會沒有主軸,缺乏一個明確地主題。
按照“行政院長”江宜樺的說法,希望通過三天的大會集思廣益,共謀良策,對于共同意見,政府將以最大的誠意與決心加以落實,而對于多數意見和其他意見,只要有利于發展,一定會采納成為未來施政重點。
不過,張家祝在26日也承認,可能由于話題太大的關系,發言意見比較發散不聚焦,且政策因為牽涉范圍、利害關系等不同,并不是單一角度,要達到全臺一致共同意見并不容易。
彭信坤就表示,經貿國是會議有一點可惜,就是在野黨和立法院代表都不在。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最初的議程,根據兩大議題,在26日和27日兩天內,共要舉行四次,共8場分組會議。但在26日下午首次分組會議后,由于兩個議題有不少重合,加上更多的發言代表更關心臺灣經濟策略,導致最終兩個議題被合并成同一會議。
27日上午的會議發言更多著墨于臺灣島內經濟,從勞工薪資到文化產業,還有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以及青年創業等問題,也有學生代表呼吁應該要求更多青年參加,在政策形成前要與民眾多溝通。
臺灣《聯合報》27日稱,目前臺灣社會對馬英九班子缺乏信任,召開經貿國是會議,無論是全球化還是區域經濟整合,共同點都是拼經濟,但不同于以往,從“反服貿”以來,爭取的都是廣納式的成長,“廣納式仰賴有效溝通,而有效溝通的前提,必須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