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0年后,再看日本民俗學家柳田國男
薛羽
字號
柄谷行人的兩本著作
近兩年,寫完了《世界史的構造》、《哲學的起源》等一系列大作,日本批評家柄谷行人又開始集中思考四十多年前就關注的民俗學家柳田國男,并連續出版了三部相關著作。先是2013年底將《柳田國男論》(1986)、《柳田國男試論》(1974)和《柳田國男之神》(1975)三篇重新結集為《柳田國男論》出版;緊接著,2014年初推出專題著作《游動論:柳田國男與山人》;配合其后則是將柳田國男《故鄉七十年》等多篇文字精編為文集《“小東西”的思想》。
在探尋柳田國男“可能性的中心”的《游動論》里,柄谷說明了自己“柳田論”的思想契機:
其一,3·11日本大地震中,死者眾多。福島核電站事件后,人們背井離鄉??峙峦筮€會有許多的死難者。我雖然參與了反核運動,但卻感覺并不僅止于此。于是我閱讀了柳田的《先祖的故事》,那正好寫于二戰末期,彼時死者眾多,差不多接近亡國的狀態。我在阪神大地震時候也曾讀過。柳田這本書讓我有一種深切的臨場感。
其二,是來自于我近幾年的理論興趣。2010年,我出版了《世界史的構造》,將很多未充分展開的問題重新組合在一起。其中之一就有游動民的問題。2012年秋天,我在北京講學,除了在清華大學講授“世界史的構造”,還在中央民族大學向人類學者做了有關“游動民”的演講。游動民(Nomad)有好幾種類型。主要可以分為游動的狩獵采集民和游牧民。他們很容易被當成是游動民而同等視之,其實有著根本不同的面向。正是在準備這次演講的時候,我開始思考柳田國男。柳田國男將兩種游動性作為巨大的謎團呈現了出來。最初他重視“山人”(游動的狩獵采集民),后來轉而關注定居的農民。然而他沒有否定山人的游動性,而是否定了游牧民式的、膨脹主義的游動性。本書就此有所討論。
我以前曾聽說魯迅的弟弟周作人翻譯過柳田國男,魯迅也對柳田民俗學頗感興趣。直到我在北京閱讀魯迅的時候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其中的意義。同時我也遇到了很多對柳田感興趣的學生,柳田在日本以外引起了關注。我雖然曾為《與狼群共生的男人》這本書寫過書評,但在那時,我倒是想起了柳田沒有止步于過去將狼看做神的說法,而是主張吉野山里仍有狼棲息而遭致非議的舊事。
最后,最大的契機在于,四十年前我寫作了柳田論,盡管多次被邀約成書,我都予以拒絕,連看也不想再看。然而本書初步成稿之時,我忽然改變了想法。覺得那樣也沒什么不好的。于是不加刪改刊行為《柳田國男論》。在此過程中我發現,我一直在等待著自己的柳田論成型的日子。
就像柄谷行人聲稱的,柳田國男的工作,一言以蔽之,是“記錄下現代發展過程中被急速廢弛和遺忘的東西”。而從“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到“世界史的構造”、“哲學的起源”以及“柳田國男論”,這不也正是柄谷思想軌跡的一大特質嗎?
有圖有據:
書影:
文字來源:
《游動論:柳田國男與山人》,柄谷行人/著,文藝春秋社 2014年1月版
本期翻書黨:薛羽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