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國菲利普親王的這張老照片,打開了一段中歐塵封已久的歷史
原創 CEIBS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2021年4月9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去世,享年99歲。一張有關他的老照片也在中歐校友間傳了開來,照片拍攝于1986年,當時他到訪了位于北京的中歐工商管理中心(CEMI),也就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的前身。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就此開啟:在1984-1993年間,CEMI共培養了6屆247名畢業生,并為540余名企業高管提供了短期培訓,不僅改變了他們的觀念、啟迪了他們的心智,更重要的是,對中國當時的企業管理、經濟改革以及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我們追憶過往的榮耀時,也應銘記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因為,CEMI與CEIBS,從北到南,血肉相連。
“親王身后探頭探腦的帥小伙”
英國菲利普親王為何與中歐有關?這還要從一張照片說起。在這張泛黃的照片中,菲利普親王滿面笑容地和一群中國學生相談甚歡。
“這張照片攝于1986年深秋,地點是位于北京海淀區半截塔一號的中歐工商管理中心(現在改名為中國企業管理中心),場景是菲利普親王來我們的課堂視察。”回顧35年前的那段過往,照片的提供者樊金明博士依然記憶猶新,因為他也是現場親歷者之一。
“照片上菲利普親王正在仔細聽一位學姐介紹她所學的教材,而親王身后探頭探腦的帥小伙正是在下。”時光荏苒,這位曾經的“帥小伙”早已年過半百,現留居德國的他在一家貿易公司就職。
1986年英菲利普親王到訪CEMI,左一為樊金明博士
中歐工商管理中心(China-EC Management Institute,簡稱CEMI)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簡稱CEIBS)的前身,現居德國的樊金明正是CEMI的第二屆校友。在1984-1994年間,CEMI共培養了6屆247名畢業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現代管理教育的開拓者與實踐者。
樊金明至今還記得,自己在CEMI上課時的許多人生“第一次”:上課和作業全是用英文;使用計算機寫報告;老師上課放映幻燈片,使用大粗油筆而不是粉筆寫在紙板上;一起寫小組報告和做作業并計入個人學習成績;每個學期結束,外教常會放映外文電影……
中國現代管理教育的試驗田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正在從農村吹向城市:放權讓利、廠長經理承包責任制等企業改革方案不斷涌現。同時,擴大了經營管理自主權的企業、快速發展的商品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浪潮,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企業管理人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也曾強調:“我們要在技術上、管理上都來個革命。”
那么問題來了,現代化的企業管理人才從何而來?要知道,當時技術和設備還很落后的中國,管理甚至更加落后。因此,為迎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局面,中國需要盡快恢復管理教育,以便迅速培養一大批符合“現代化”目標的企業管理人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領導人決定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工商管理教育。
1985年部分CEMI-1學員在CEMI教學樓前
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國家經委在北京、大連、天津、上海等地分別建立與歐洲共同體、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合作的10個涉外管理培訓項目。1984年9月1日,國家經委與歐共體在北京聯合舉辦的中歐管理項目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MBA)班第一屆學生入學,學制為3年,由歐共體負責聘請專家、教授來華授課,后逐步增加中方教授。
“當時CEMI采用全英文授課,聘請的是歐洲的知名教授。同學們的英語都不算太好,學習壓力很大,但收到的效果卻很好。”與樊金明在CEMI同班的劉西民回憶道。1986年,這位28歲的陜西小伙通過國家經委的統一考試進入CEMI學習,“我是1978屆管理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后在高校教管理,因此對CEMI的課程很感興趣。”
來源:中歐管理項目手冊,1984
CEMI在MBA課程中采用了在當時看來非常超前的做法,包括全英文授課、課程模塊化、案例教學法、行動教學法等,這使CEMI不僅成為中國MBA教育的開拓者,更是先進管理教育理念的實踐者。同時,CEMI還是中國高層經理培訓課程的先行者,為許多國內外企業提供了管理培訓課程,學員達到540余人。
每月工資57元,如何攻讀MBA?
作為中國第一批合作辦學項目,CEMI的三年制MBA包括半年英語強化培訓,以及半年在歐共體成員國實習。經過協商,中國和歐共體雙方同意在布魯塞爾歐共體總部授予MBA學位(1989年以后改為在歐共體駐華代表團駐地授予),其學歷相當于碩士學歷。
“當時最吸引我的就是‘畢業到歐洲實習半年’這一項。”樊金明說,上世紀80年代能出國是極不容易也是極為風光的一件事,但想要考上CEMI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樊金明第一次看到這份招生簡章是在1985年年底,當時的他還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年輕教師。在看到這份招生簡章后,樊金明發現要求十分嚴苛:不僅要求考生具備相當的英語水平,還必須有三年以上工作經歷。“那時大學生本來就很少,能有這么長工作經歷且年齡還得不超過35歲的就更少了”。
CEMI招生簡章(圖片來源:廖新春 CEMI-2)
不僅如此,CEMI每年的學費(代培費)高達3300元,三年共計9900元,而且上學這三年還要由原工作單位支付工資。樊金明回憶稱,當時很少有單位愿意如此培養新生力量,好在北二外最終支付了近1萬元的學費。“當年這可是天文數字啊!1986年我的助教月工資才57塊,加上各種補貼還不到90塊錢吶”。
并不是所有人的報考都一帆風順。一些CEMI校友因出國費用沒有落實,迫不得已自費乘坐火車前往國外。好在,當時的同窗紛紛伸出援手——有的同學負責搜集火車的票價信息,甚至還要與國外的“票販子”打交道;有的則是慷慨解囊,主動借錢給那些沒有多少積蓄的同學。
“成功考取MBA,我們都是贏家。”回憶往事,一位曾獲得過幫助的CEMI校友深感自己的幸運,“從報考到出國,雖幾經波折,但總有貴人相助”。
許多人因CEMI改變了人生軌跡
CEMI的六屆學員分布在中國及世界各地。據劉西民回憶,CEMI第二屆學員是從全國10個城市報名的1800余人中經過三輪考試錄取,其中后兩輪考試包括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和面試。最終,一共有65人從CEMI畢業。
“考MBA,使我們許多同學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除了少數幾位同學在原方向或單位加力前行外,多數人改變了人生軌跡。”劉西民坦言,CEMI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尤其是在國外實習的半年,成為了我成長中的重要一課。我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深入了解了國外的管理實踐,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轉變”。
1992年CEMI第四屆學生在歐共體駐華代表團駐地舉行畢業典禮
最后半年的實習生涯,劉西民是在比利時貝卡爾特(Bekaert)公司度過的。這家公司十分重視這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專門派東亞部的部長助理諾·登德科(Nowl Dendoncker)作為指導老師,并因此成為了他一生的摯友。當實習結束后,劉西民選擇回國,但每月100多元的工資讓他的生活過得十分艱苦。在得知劉西民的困難后,諾·登德科每逢圣誕節就會寄給他300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這樣的資助一直持續了10年。
時至今日,劉西民還時常會想起,自己曾和同學張發林在布魯塞爾街頭看車來車往的畫面,“當時他說,我們這輩子能有輛車就不錯了。二十多年過去了,每次諾先生來看我,都發現我的住房條件又改善了,現在家里也有了三輛車。他很為中國這些年來的發展而驕傲”。
CEMI與CEIBS,從北到南,血脈相連
從CEMI畢業之后,劉西民先后擔任高校老師、銀行貸款審批人,以及西安曲江文化產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他看來,如何建設企業文化,如何奠定業務基礎并控制發展方向,這些管理底子都是在CEMI學習時打下的。
“對于CEMI,我非常引為自豪。當時CEMI從歐洲招募了優秀的師資,一開始就是世界一流的MBA項目,雖然那時中國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這些教授出于對管理教育在歐洲戰后經濟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深刻認知,出于對中國的興趣和熱愛,毅然在北京執起教鞭,傳播起了當時最先進的管理理論和實踐。”劉西民說。
CEMI畢業證書(圖片來源:樊金明)
雖然CEMI從1984到1993年僅僅存在了10年,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波折,但它卻一直能以不斷創新的態度與理念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也正因為如此,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9個中外合作項目相繼停辦,只有CEMI堅持了下來,而它的許多學術理念也成為了日后中歐發展的根基,對中國管理教育的發展影響深遠。
事實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1984年從耶魯大學學術訪問回國后,一直為CEMI的MBA學生授課。在CEMI南遷上海成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后,吳老已年過花甲,此后20年,他更是不辭辛苦地往返京滬兩地授課。回顧自己與中歐的故事,吳老用一句話總結——“和中歐一同成長”。
在樊金明看來,菲利普親王的老照片并非僅僅是為了追憶那段過往,了解并銘記CEMI這段短暫而不凡的發展歷程意義更為重大。但令人難過痛惜的是,樊金明所在的CEMI-2班已經有6位同學先后病逝,“收集和整理我們這些同學的人生經歷尤其是到CEMI學習和之后的故事,是樁非常有意義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為了保留有關CEMI的那段歷史,樊金明博士時常會用文字在個人社交媒體作記錄,“因為若僅有中國經濟改革獲得巨大成功的宏大敘事,后人包括今天的人們會難以理解和明白,為何中國所取得的成功他國無法復制,以及改革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問題、沖突和攔阻。對具體到個人和企業的細節了解越多,越有助于人們了解中國這四十多年的改革之路。”
同樣的,我們在追憶過往光輝歲月的同時,也應該記住這段與中歐血脈相連的歷史,以及歷史中的人和事。幸運的是,作為中國管理教育的開拓者,CEMI的那些優秀傳統隨著其搬遷到上海、建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之后得到了繼承和光大。
原標題:《英國菲利普親王的這張老照片,打開了一段中歐塵封已久的歷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