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疫情日記:父親瀕死,一個氧氣瓶抵一年的收入
《紐約時間》原創文章,轉載須征求許可,規范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編輯、譯:SUN
來源:紐約時報
【編者按】
去年,新冠疫情在紐約爆發,《紐約時間》開設了“疫情日記”專欄,每天記錄疫情中的紐約人、美國人的生活和重要的事件。隨著疫情在紐約的緩解,我們已經停止了這個欄目,并希望永不再重新開啟。
沒想到的是,就在越來越多人接種了疫苗,我們以為疫情就要結束的時候,地球另一端的印度爆發了一波比以往更加迅猛和嚴重的疫情,印度的每日新增病例已經漲至超過35萬例,而且專家稱這一官方數字是被大大低估了的。印度的情況到底壞到什么程度?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知道。
今天的記錄者是《紐約時報》的記者薩米爾·亞西爾(Sameer Yasir),他主要報道印度民族主義的興起、宗派沖突、氣候、叛亂和邊界沖突等。
關注印度第二波疫情危機:
他們的父親快死了,
這對印度兄弟不顧一切地尋找氧氣
文:薩米爾·亞西爾
當54歲的尼拉佳·薩哈(Niranjan Saha)上周開始新德里的家中抱怨呼吸困難,他的妻子烏莎·德維(Usha Devi)立即懷疑他感染了新冠病毒。印度的疫情惡化,醫院現在拒絕接收病人。
她沖進他們兒子的房間。
德維女士對21歲的阿尼卡特和19歲的穆庫爾(Mukul)說:“盡你們所能,給我找一個氧氣瓶回來。賣掉我的黃金,找一個氧氣瓶回來。”
在印度,在目前可能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疫情中,人們乞求援助,葬禮上的火焰日夜燃燒。氧氣已經成為這里最稀缺的商品之一。周三,印度衛生部報告說,有3293人死于該病毒,使該國自該大流行病開始以來的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并有35.7萬名新感染者,打破了幾天前創造的全球單日記錄。
印度政府說,它有足夠的液態氧來滿足醫療需求,而且它正在迅速擴大供應。但生產設施集中在印度東部,遠離德里和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最嚴重的疫區,公路運輸需要好幾天。
由于醫院的供應不足,或者因為他們試圖讓病人在家里進行護理,病人家屬在社交媒體上充滿了對氧氣的渴求。其他人則求助于親戚、朋友、同事、當地政客——任何可能有氧氣瓶線索的人。
在銷售員薩哈先生首次抱怨癥狀的幾天后,他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看著印度的病人們在救護車上喘息的畫面,他告訴妻子,他寧愿"死在家里",也不愿向陌生人乞求幫助。
但他們的兒子還是開始尋找。
他們騎著摩托車穿越德里,在一家又一家的醫院停下,詢問是否有床位和氧氣供應。他們給朋友打電話,在Whats App上大量發送短信。他們找到了管理德里政府的普通人黨(Aam Aadmi)的一名政治家。但沒有人能夠提供幫助。
薩哈先生的病情惡化了,他開始發高燒。他躺在床上,懇求她的夫人幫他找醫生。
他抓著她的手說:“我不想死。”
星期天晚上,在他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四天后,他的兒子們在德里南部的一家氧氣補給店外停下。一名男子走上前去,主動提供幫助。阿尼卡特(Anikat)和穆庫爾松了一口氣,準備交出母親給他們的錢。1萬盧比,約135美元,這是一個氧氣瓶的標準價格。
“6萬。”那人說。
這兩個年輕人都驚呆了。6萬,這幾乎是他們父親一年的收入。
"但你有選擇嗎?"阿尼卡特·薩哈說。"當病人都要死了的時候,你會怎么做?"
德里的一些人說,他們已經為氧氣支付了至少10倍于平時的價格,新聞媒體也報道了氧氣瓶被從醫院搶走的消息。德里一家法院周二表示,當地政府未能遏制如雨后春筍般的黑市,并將那些囤積物資的人描述為“禿鷹”。
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學者阿西姆·阿里(Asim Ali)說:“當數百人因為醫用氧氣這樣基本的東西而死亡時,這是一個大規模的治理失敗。”
兄弟倆告訴了他們的母親,母親絕望地打電話給他們父親家鄉阿薩姆邦的鄰居和親戚。最后,他們沒有當掉她的黃金首飾,因為他們湊齊了錢,用摩托車運走了氧氣瓶。
回到家里,他們沒有立即弄明白如何將父親與氧氣供應瓶連接起來。當他們把它弄好的時候,他手指上的血氧儀顯示他的血氧水平已經降到了50以下的極危險程度。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他通過管子進行了深深的呼吸。
但是,他的眼睛還是閉上了,身體僵直地躺在那里。
他們叫了一輛救護車,德維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乘車前往一家醫院,他們被告知可能會在那里找到一張床。
他們到達后發現外面有一長排載著病人的救護車在排隊。
薩哈先生最終沒能等到進入醫院。
原標題:《父親快死了,這對印度兄弟不顧一切地尋找氧氣 | 疫情日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