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不知道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但知道要成為那樣的老奶奶
原創(chuàng) 看理想編輯部 看理想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但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老奶奶?
最近,越來越多的老奶奶闖入了我們的視野:
被《假裝我們在城市》里弗蘭·勒博維茨對城市生活的精彩諷刺戳中,有點辛酸卻又忍不住鼓掌;翻開表情包,發(fā)現(xiàn)只有混吃癱睡的羅文姬女士,最符合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想逃離生活卻又不敢,真想到日劇《凪的新生活》里綠婆婆的電影院里坐一坐......
生活瘋狂變化,我們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什么地方,甚至不知道當下面臨著什么。但當看到這群奶奶時,總會感覺,不論時代如何變化,走過大半人生,最終都會變得簡單又純粹。
她們讓我們看到了剝離開什么時候應該結婚、生子、有事業(yè)的“生命時鐘”之后,女性更多的可能。她們讓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最終想成為的,不過是我們自己。
這里是一份紀錄片/影片清單,記錄了那些讓人想成為的奶奶們。
01.
歲月不會磨平憤怒的棱角
弗蘭·勒博維茨
“我沒有權利,卻又意見多多”
說到想成為的老奶奶,腦海里帶著BGM一起蹦出來的,就是弗蘭·勒博維茨(Fran Lebowitz)。
今年年初,《假裝我們在城市》風靡微博、朋友圈,也讓更多人認識了這位口無遮攔卻妙語連珠的奶奶。
弗蘭二十歲來到紐約,五十年來就再沒離開過。她總是用最犀利的話語,把城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變化吐槽個遍,有的甚至有些冒犯,但弗蘭才不在乎。
比如,吐槽“養(yǎng)生”,像是額外的健康(extra health),人們“展示”著他們的養(yǎng)生,瑜伽墊像是成為了時尚裝配。
或者吐槽拜金,我們都活在一個為價格鼓掌,卻不會為畢加索鼓掌的時代。
當然,也不能放過紐約的高物價,還有忍受住了高物價的堅挺的紐約人!
或許不只是紐約客們,每一個過著城市生活的人,都能被弗蘭的吐槽戳中。
恍惚間,發(fā)現(xiàn)原來大家都有著相似的煩惱。尤其當這些煩惱被以精辟幽默的口吻述說時,好像也不再那么令人痛苦。
弗蘭的吐槽,像是剝下了城市生活精致的外衣,讓我們看見各種閃光的生活方式背后原本具有的意義。當浮華的符號被剝去,欲望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塌,我們不禁輕松地發(fā)笑,原來生活不過如此。
但弗蘭的精神魅力,除了生活本身,也來自于她對人的體察。看到自己和別人身上的許多無奈時,她選擇憤怒,選擇直面無奈本身,將它們赤裸裸地表達出來。
或許是因為清醒,弗蘭活得鮮明又自洽。她反對科技,不用手機和電腦,也并不關心年輕人在想什么。她愛好閱讀,珍愛每一本書。
弗蘭好像很清楚自己想要生活在哪個時代,向往著紐約的黃金時代——那段書店盛行、游客還不多,城市中盡是藝術家與作家的日子,所以一直憤世嫉俗,就像一直穿著她那套經典的打扮一樣。
當被問到疫情結束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弗蘭說了兩樣,一是去餐廳吃飯,二是鉆進二手書店的桌底下,翻出一本心儀的沒標價的書,即使店員說這書不賣,也堅持要買下它。
或許這就是生活本身吧,吃好吃的、精神富足。但更可貴的是,保持憤怒。
樹木希林
“需要質問自己,‘這樣真的夠了嗎’?”
多想躺在《小偷家族》里奶奶溫暖的懷抱中;想成為奶奶望向沙灘的溫柔目光里,嬉笑打鬧一家人中的一員。
或者是跟隨《日日是好日》里的武田老師學習茶道,從一杯茶中窺見四時變化,也像制一杯茶般靜靜面對無常和悲歡。
樹木希林飾演的武田老師在茶會上請參與者們將本次茶會“當作一生僅有一次的機會”,因為縱使許多人已經參加過了無數(shù)次茶會,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仍是唯一且特別的,過去了就再也無法重現(xiàn)。
或許希林女士也是這樣,將相遇的每一部影片,都當作是“僅有一次的機會”。
紀錄片《活出樹木希林》,記錄了希林女士人生最后一年中戲里戲外的生活。她總是告訴自己,需要保持對自己的憤怒和不滿,才能不斷打破自己。挑戰(zhàn)自己是作為演員的需要,更是“為了活著而努力”。
“真的覺得,人生還沒成熟就要結束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要到哪里才算是個完結”,“到中途的時候又會感覺到,啊,我就要這樣結束了,這么想想覺得也沒遺憾了。”
或許是這樣,她才在《小偷家族》里摘下假牙出演;半夜被從休息室叫起拍戲時,即使身體僵硬,也堅持自己緩緩走出。
一邊是對自己抱持不滿的韌勁,另一邊,希林女士卻又是如此深愛著自己,連臉上的皺紋,也十分珍惜。
她在2018年7月拍攝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部電影《櫻花惡魔》,而9月15日,希林女士離開了這個世界。最后一年里的她,仍然開車上班,仍在表達不滿、打破自己,生長出新的棱角,直到生命走到盡頭。
02.
從容地走進那良夜
??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
“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擁有不被歲月侵蝕的堅硬棱角,是一種勇氣,而從容優(yōu)雅地面對生活,也是另一種勇氣,就像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erg, RBG)。
RBG深印于心的,是母親的兩句教誨:“成為淑女,保持獨立”(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所以她總能從容地面對各種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她能與最保守的大法官成為好朋友,一同出演戲劇、一起去印度騎大象。
在愛德華茲訴希利案中,當時還是辯護律師的RBG,被對性別不平等沒有足夠意識的法官反問:“你不會滿足于把蘇珊·安東尼的頭像印到新的一美元紙幣上的,對吧?”
后來被問到對此有什么反應,她回答說:“首先,絕不生氣。我把自己看作是幼兒園老師,試圖讓他們構想自己女兒或者是孫女生活的理想世界應該是什么樣的。”
1973年弗朗蒂羅訴理查德森案,是RBG第一次在最高法院辯護,為空軍女兵弗朗蒂羅爭取與男性軍人同等的保障金。
辯詞中,她梳理了美國自建國以來,社會為女性貼上的各種污名標簽——“次等烙印”“附庸”“浪費資源”“太弱不能投票”。她想對抗的,是這條微不足道的政府條例背后,更深遠龐大的結構性的不平等。
空軍女兵最終勝訴,但案件還是以一票之差,沒能成為審查標準,沒能讓性別歧視獲得像種族歧視般的憲法地位。
回想起來,RBG說道,她原本的預期,也是自己會“一遍又一遍地進行這樣的辯論”,“哪怕要重復千百次,也沒打算能一舉成功”。
她好像并不畏懼時間,只是不斷投入一個又一個的案件,等待判例一點點地積累起來,為社會帶來“真正的變化”。
當最高法院滑向保守,許多判決結果都未能如RBG所愿,她依然會提出異議意見書(dissenting opinion),為法律的后續(xù)討論提供參考。《莉莉·萊德貝特公平薪酬法》的通過,也與她三年前的異見息息相關。
RBG是最高法院發(fā)表反對判決結果的異見最多的大法官,這或許是她被稱作“臭名昭著”(notorious)的原因。
“不要讓他們拖你的后腿,伸手去夠星空”。
真想老去時,也能像RBG這樣,緊緊抱住自己的熱愛,緊握表達不滿的權利;依然有所希冀,從容等待未來的到來。
??
瓊·狄迪恩
“記得做我自己是什么感覺,這才是關鍵”
美國作家瓊·狄迪恩(Joan Didion)從年輕酷到老的歷程,被紀錄片《中心難再維系》整理儲存了下來。
室友對她年輕時的印象是:總是戴著墨鏡,一邊喝著冰可樂,一邊吃著脆脆的咸杏仁。
寫作遇到瓶頸停滯時,瓊會將東西放進冰箱里。真的是放進冰箱,不是比喻。
她婚禮時仍戴著墨鏡,和丈夫約翰打算婚禮后一周就去離婚,但直到最后約翰離世,他們一直互相陪伴,一直是第一個審閱彼此文章初稿的人。
她還在81歲時,成為了CéLINE的代言人。
但真正讓人欽佩的,是瓊面對頻繁的悲劇時的從容和冷靜。
2003年12月24日,瓊和約翰的女兒金塔納,因病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同一天,丈夫約翰突發(fā)心臟病去世。兩年后,女兒金塔納,也因病離世。
無法想象一個人要如何承受如此頻繁的生死離別,更無法想象的,是瓊的告別方式。她選擇去直面喪慟帶來的應激反應,將丈夫去世后一年里的各種經歷,以及關于女兒從領養(yǎng)到去世的種種回憶,記錄在《奇想之年》與《藍夜》中。
“我明白了我們?yōu)槭裁匆屗勒呋钕氯ィ何覀兣ψ屗麄兓钕氯ィ菫榱俗屗麄兣惆樵谖覀兩磉?我也明白了如果要繼續(xù)我們自己的生活,就必須在某個時刻放手,讓他們走,讓他們死去。讓他們變成書桌上的照片。讓他們變成信托賬戶上的名字。讓他們沉入水中。可是明白這一切并沒有用,我并不能因此而讓他沉入水中。”
正如《奇想之年》的編輯所說:“她必須寫下來去理解”,回想與女兒和丈夫生活的點滴,理清自己對丈夫與女兒疾病和死亡的應對,或許是瓊所認為的,最好的告別。
她一點點剖析著自身的喪慟,同時也告訴讀者,縱使一切都回歸“正常”,身邊每個人都將死亡忘卻,你仍然可以選擇等待和想念。因為不論從容,還是悲傷,那都是你自己。
03.
獨自精彩,獨自熱鬧
羅文姬
“人生嘛,只要你下定決心主宰它,
沒有什么是辦不到的。”
能達到像前文的奶奶們那般的成就,或許希望渺茫,但一位看起來平凡普通的奶奶,說不定也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比如總是自得其樂的羅文姬女士。
文姬奶奶總是在肆意吃喝,發(fā)愁的時候,啃個饅頭就能心滿意足。
她美在自己的世界里,化妝打扮都是為了獨自美麗。
被韓國人稱作“國民奶奶”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她就像住在你隔壁的鄰居奶奶,時不時邀你到家里吃點好的;對社區(qū)事無巨細地關心,遇見違規(guī)的情況,舉報轉手就來。
但她也常常會干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讓你不禁感嘆驚喜——
比如《搞笑一家人》里看到蝴蝶就想抓,跟著拔足狂奔;
或是《我能說》里,為了學英語,跑到酒吧與外國人練習對話;
甚至是《奶奶強盜團》里,搶劫銀行,然后騎著摩托風馳電掣地逃跑。
而這些出乎意料的快樂背后,是角色里的奶奶們質樸卻又感人的愿望:學英語是為了能與遠在美國的弟弟說上話,更是為了作為慰安婦的代表出席聽證會作證;而搶銀行,是想要去夏威夷旅行、希望能見到曾經遺棄的兒子。
文姬奶奶將這些張揚又快樂的角色形象刻畫得深入人心,已然成為一種熒幕符號。不僅只是一個平凡卻搞笑的鄰家奶奶,更象征著一種能把質樸渺小的快樂聚變成強大能量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她讓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歲月無法帶走初嘗美好時的驚喜,即使是嘗了一遍又一遍的食物,也能在又一次品味時,喚醒初嘗時的期待和驚喜。
但歲月卻帶不走抱持愿望的權利,即使是一位平凡的鄰家奶奶,也有追逐蝴蝶的權利,也能在晚年迎接新的高光。
綠婆婆
“歡迎來到這個‘愛與欲’求之而不得的世界!”
許多人都害怕孤單,更害怕孤獨地老去,但在看到《凪的新生活》里的綠婆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年老時的獨居生活,好像不僅不可怕,還可以很精彩。
三田佳子飾演的綠婆婆原本被認為是個孤僻又古怪的老太婆,她拄著拐杖步履蹣跚,每天去撿路旁或是自動販賣機下掉落的100円。
原來,她曾是一位千金小姐,因為逃離了父母安排的婚姻,也沒有繼承家里的酒店,才會一個人獨居在村子里。
因為喜歡看老電影,綠婆婆把家布置成了一個小影院。
綠婆婆最喜歡《羅馬假日》,即使看過很多次,也還是會為最愛的一幕歡呼,不自覺地揮起手之時洋溢滿滿的少女心。
而且,綠婆婆其實一點都不孤僻,她的小影院對所有人都熱情開放。每次有客人來,婆婆都會準備自制的巧克力百奇,好吃的秘訣是加了帶堅果的巧克力。
劇中,首先做客電影院的,是逃離都市希望重新開始的凪。小小卻溫馨的電影院里,凪傾訴了自己離開的原因,一直以來積郁的脆弱終于被一股腦傾瀉出來。綠婆婆只是微笑地傾聽著,待她說完,遞上一根小餅干。
后來,凪的前男友慎二也來到了小影院。之所以選擇分手,是因為慎二不僅不公開兩人的感情,更在朋友面前稱凪只是自己的性伴侶。
舍不得凪的慎二接連來找她,等待時被婆婆邀請進了電影院看《亂世佳人》。
慎二本以為故事最后當然是男女在一起的大團圓,直到聽到婆婆說:“他們失之交臂分開了”。
綠婆婆借著劇情,將感受娓娓道來,一字一句潛藏著智慧,溫柔地觸人心底。
她還邀請了暗戀凪的鄰居,為他的初戀鼓掌,歡迎他“來到這個‘愛與欲’求之而不得的世界”。
或是傾聽,或是悄悄鼓勵一把,或是可可愛愛地講著大實話,綠婆婆在小影院里憩息,也用電影去治愈身邊的人,讓他們不再孤單,也讓自己不孤單。
寫愿望清單時,綠婆婆的夢想是臨終前來一場電影旅行,游歷心儀電影的取景地,在周游世界中離開。所以她才一直在路旁撿拾硬幣,為旅行存錢。
綠婆婆一個人住在自己帶投影的小房間里,卻也活在她看過的一部部電影之中,她走過羅馬街頭看戀人玩鬧,也乘著小船,沖入驚濤駭浪。
結語.
在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中,看著一群年邁的爺爺奶奶在沙灘上歡笑追逐,女主才發(fā)覺“為什么我會一直認為他們只是在一步步邁向死亡呢?他們只是在活出自己的人生。”
同樣地,奶奶們的不同特質,讓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人生的路徑可以有這么多的方向,這么多的可能。
憤怒、等待、記錄、裝點,背后都是奶奶們對生活的熱誠和期待。這其中,好像有種安全感,悄悄地撫慰著我們:衰老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生命過程,并不可怕。
孤單、分別、疾病,都無法侵蝕心里那點,自年輕時便抱有的對生活的憧憬——在質樸的食物和風景中捕捉美好,在循環(huán)影片中化解孤獨,前行受阻靜靜等待,喪慟來時輕輕記錄,其實人生不論如何都值得一過。
她們最終都會回到生命初始以前的地方,而我們也一樣。
但我們能不能也像她們一樣,“為了不寒酸地踏上那條路,將當下的每一瞬間都活得炙熱。”
文章配圖:《假裝我們在城市》《活成樹木希林》
《小偷家族》《日日是好日》《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瓊·狄迪恩:中心難再維系》《搞笑一家人》
《奶奶強盜團》《我能說》《凪的新生活》
撰文:袋米
原標題:《我不知道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但知道要成為那樣的老奶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