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碳中和元年:中美難得默契,印度卻不服氣
原創 巴九靈 吳曉波頻道 收錄于話題#碳中和1#碳達峰1#減排1#大國博弈1#中美1
這與意識形態無關。這不是什么政治目標。這不是某一個或兩個、三個國家所鐘愛的項目。
——美國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放眼如今的國際局勢,有什么事可以讓分歧嚴重、關系緊張、日常互嗆的國家之間擱置爭議,欣然相約?
3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邀請了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40位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參加4月22-23日由美國主導的線上氣候領導人峰會。
氣候問題算是中美兩國在近期唯一沒有紅過臉的領域。早在今年2月,中美兩國還共同牽頭并主持了一個二十國集團(簡稱G20)研究小組,重點研究與氣候變化有關的金融風險。
個中道理,正如美國美國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所言:
“這與意識形態無關,這不是什么政治目標。這不是某一個或兩個、三個國家所鐘愛的項目……這是地球母親每天都在用反饋循環尖叫著告訴我們的現實:完成這件事。”
2019年,中美兩國因為利用化石能源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43.7%,其中,中國占比為30.3%,美國為13.4%,牢牢占據世界第一、第二的位置。
因此,若少了中美,地球母親要我們完成的事,根本執行不下去。
只可惜,中美難得有這默契,印度卻漲紅了臉。
要發展還是要環境
4月1日,在由國際能源署和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化大會共同主辦的凈零峰會上,印度能源部長R·K·辛格措辭強烈地指責一些國家(其實就是中美)在2050年或2060年的減排目標其實是“畫大餅”。
凈零排放峰會
他的原話如下:
“2060年很遙遠。到那時,如果人們繼續以現在的速度排放,世界將無法生存。所以未來5年你們打算怎么辦?……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把排放量降到世界平均水平,或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印度是除了中國、美國、歐盟+英國以外,全球第四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看這語無倫次的,顯然是被“隔壁家孩子”逼急了。
但細細想想,印度這樣也情有可原。
最早提出對全球進行氣候治理的,主要是發達國家。
在1990年,包括德國在內的9個歐洲國家就已經碳達峰,1991年英國也實現了;隨后是美國和日本,分別在2007年和2012年實現碳達峰。
發達國家之所以這么“優秀”,一定程度上與一些高耗能產品生產的全球轉移有關,這一現象又被稱作“碳泄漏”。
還有一種與碳泄漏相似的情況是“貿易內涵碳”,指的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某些產品的生產國因為出口貿易的緣故,實際承擔了產品消費國的部分碳排放量。
無論是碳泄漏還是貿易內涵碳,其本質就是碳排放從發達國家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
因此,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想法是,發達國家的環境問題一定程度上是通過“甩鍋”解決的,現在又要求被轉移的國家努力減排,這一點都不合理。
更何況,排污權即發展權,面包和綠水青山相比,自然是面包更重要一些。
但中國的決心,或多或少讓這腦回路有些站不住腳。
中國于2020年9月令人意外地承諾,將于2030年實現碳達峰,承諾當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占GDP的比重,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到2060年則實現碳凈零排放,即碳中和。
非營利性機構氣候行動追蹤組織興奮地指出——僅中國的這一舉措就能將全球變暖預測拉低0.2至0.3攝氏度。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幾十年來就是“碳泄漏”和“貿易內涵碳”的主要承載方之一,巨大的發展背后有不少是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
圖源:《華爾街日報》
黃線:中國 藍線:全球去掉中國部分
如今,中國背負著沉重的歷史負擔,卻下狠心提出了極為艱難的目標。
而印度目前的目標,是承諾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量占GDP比重下降33-35%,僅為中國的一半左右,一比較,就顯得印度在減排方面特別不給力。
但是,就算全球各國把力往一處使,就算因為疫情,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下降了約7%,人類距離最優目標,依然很遙遠。
時間不多了
讓我們翻開《巴黎氣候協定》。
這一協定是世界上諸多氣候協定歷經迭代后的最新版本,協定本身沒有對締約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出具體標準,只要求締約方以“國家自主貢獻”的方式,自主上報減排目標。
*碳中和:排多少溫室氣體,就必須消除等量的氣體。
*碳達峰:碳排放量到達一定峰值后不再增加。
但終極目標還是有的,那就是在本世紀末,將全球氣溫的升幅控制在2℃以內,力爭控制在1.5℃以內。
《巴黎氣候協定》簽署會場
1.5℃的目標有多重要?
如果你不想在未來看到更多極端天氣、森林大火、物種入侵、干旱,不想遭遇如新冠一般不可知的疾病,不想經歷6%的昆蟲、8%的植物、4%的脊椎動物和70%的珊瑚礁滅絕,那么最好把地球未來的升溫控制在1.5℃以內。
要實現這個控溫目標,全球碳排放量必須在2030年之前迅速降至25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并于205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
*二氧化碳當量為度量溫室效應的基本單位,文中所提億噸皆以此為單位。
圖源:聯合國《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
這個任務并不輕松。
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為591億噸(范圍:±5.9,包括土地利用變化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自2010年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年均增長率為1.4%。若要在2030年做到碳排放量減半,需要立刻馬上開始大幅度的減排。
圖源:聯合國《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
然而,即便是各國都完成了自己承諾的目標,要全球碳排放量降到250億噸也非常困難。
2030年計算題
我們以中國、美國、歐盟+英國、印度、日本和俄羅斯等碳排放量排名靠前的國家為例做個估算。
美國目前尚未給出2030年的碳排放目標,僅有之前承諾的2050年實現碳中和。
不過,在美國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后,美國環保協會(EDF)發布名為《重拾美國氣候領導地位》的報告。
報告指出,如果美國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那么,它在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較2005年減少44%-50%。
以此為參考,美國到2030年碳排放量將降至30-40億噸之間。
圖源:EDF《重拾美國氣候領導地位》
全球第三大排放地區是歐盟+英國。
歐盟的最新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以上,1990年歐盟的碳排放量為55.74億噸,對應到2030年,這個數值就要降到約25億噸。
剛脫歐的英國,最新承諾是2030年英國的排放量比1990年(5.8億噸)減少68%,估算下來,數值約為1.7億噸。
俄羅斯,將降至10億噸,日本,降至9億噸。
中國和印度比較難算,因為它們提供的目標,是基于碳排放量占GDP的比重,屬于相對量,需要首先對未來GDP的變化做測算。
而中國更特殊的一點是,2005年并沒有官方或權威公布當年的碳排放量。
為此,小巴找了一些權威數據。
中國在這方面的線索是,4月2日,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30·60目標的實現路徑和經濟金融影響”研討會上發表演講,其中提到。
2005年并沒有官方或權威公布數字,對未來10年GDP的平均增長率也有不同假設,這樣算下來,各個機構對2030年碳排放峰值絕對量的預測很不一樣,從101億噸到112億噸,各種數字都有。
這一數值仍需推敲,但不妨礙我們暫時作為參考。
而根據2018年印度權威智庫the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簡稱CPR)的研究,印度若要實現承諾,2030年的碳排放量將在38億噸-53億噸浮動。
綜合以上,我們取較大的數值相加,如兌現現有承諾,這些排放大國在2030年的碳排放量最多為:
112+40+25+1.7+10+9+53=250.7億噸。
幾乎省不出多余的“碳預算”給其他國家和地區排放了。
此消彼長
更何況,最近還出現了一些新變數。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20年,為降低煤炭的使用量(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國加大了對天然氣的進口。這使得它這一年一舉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
日本約三分之一的電力來自于天然氣發電,疊加疫情導致供應減少,日本因為進口天然氣不足,只好恢復使用煤炭、石油和其他老式發電手段。
此剛消,彼又漲。
有人說,氣候危機是人類第一次為了未來而戰,但歷史反復告訴我們,人類最大的敵人,始終還是自己。
參考資料:
①《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聯合國環境規劃總署
②《Fossil CO2 emissions of all world countries - 2020 Report》 JRC
③《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 IPCC
④《巴黎氣候協定》
⑤《India’s energy and emissions future: an interpretive analysis of model scenarios》
⑥《周小川:夯實應對氣候變化的數據與計量基礎》 財新網
⑦《Recapturing U.S. climate leadership with a bold new commitment to the Paris Agreement》 EDF
⑧《美中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初步接觸》 華爾街日報
⑨《中國天然氣需求攪動市場,并導致鄰國供應緊張》 華爾街日報
⑩《日本のNDC(國が決定する貢獻)」の地球溫暖化対策推進本部決定について》
原標題:《碳中和元年:中美難得默契 印度卻不服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