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止庵《受命》:那個八十年代,至今還在夢中追念
止庵的首部長篇小說《受命》最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止庵談到,這個故事的構思長達三十年,這也是一直專注于現(xiàn)代文學研究和評論、隨筆創(chuàng)作的止庵的一次轉型。
止庵
《受命》的故事一開篇就設置了懸念。主人公冰鋒單調乏味的生活,因為母親對于一段封存往事中仇人的指認而改變。他懷揣著一個疑團,在身邊年輕人紛紛奔向新生活時,執(zhí)著于追究和探尋他想要的某種真相。一次詩歌朗誦會上,他與女主人公不期而遇。因為共同的愛好,兩個年輕人開始了逛書店、走胡同、談文學的交往。但伴隨著交往的不斷深入,冰鋒發(fā)現(xiàn)他居然成了一個秘密的攜帶者和豢養(yǎng)人,他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臨淵而立。
《受命》
一個細節(jié)豐滿、氣韻生動的八十年代
在《受命》中,與緊張的情節(jié)形成張力的,是相對舒緩的日常生活本身。止庵在小說中針腳細密地還原了那個至今還常被人們追念的八十年代。依循小說中人物的腳步,乘坐107路、44路電車,讀者可以穿行一個1986年前后的北京城:西長安街新華門對面的花墻還在,方莊的住宅區(qū)剛剛動工,三元橋新建成不久,北京音樂廳還是個大基坑;都樂書屋新開業(yè),《讀書》《讀者》雜志深受年輕人的追捧;胡同口有打雙人床的木匠,也有推著平板車賣棉套的小販,冬儲大白菜堆得像個小山,鄭州三號西瓜“保甜,保密”。組合家具、泡泡紗床罩、世界名畫掛歷、蝴蝶牌縫紉機、鳳凰牌自行車……《受命》像是一張北京的舊地圖。
綠茶手繪地圖
在小說中,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一個尚未被命名的原初狀態(tài),它平淡往復地展開在主人公每一天的生活中。日與夜交替、平板車與電車并駛、蜂窩煤與大白菜共出入;傳呼電話需要人喊,毛玻璃完全手工自制,出租車是新生交通工具,需要預約。物質生活的匱乏,顯而易見。
但就在這同時,意大利電影回顧展上有安東尼奧尼的電影,青藝劇場正上演布萊希特的話劇;墨西哥電影周、法國近代藝術展、十九世紀德國繪畫展讓人眼花繚亂;詩歌成為年輕人見面的必談話題,不讀書的人將被鄙棄;王府井新華書店、沙灘北大街的都樂書屋和后門橋頭的燕京書店是當時的打卡勝地,《星星》《詩刊》是網紅刊物,詩社是流行社團,大家蜂擁去看勞生柏作品國際巡回展,精神生活的飽滿,毋庸置疑。我們今天常常懷戀八十年代,正是因為,它在質地上,完全就是一段年輕的生活。在那里蓬勃的氣息,一直向上向遠伸展。止庵在小說這些繁密細節(jié)中,灌注的正是這段生活本身散發(fā)的氣韻。
止庵曾說,“在不超出人物關系與情節(jié)的前提下,希望為我生于斯長于斯亦將終老于斯的城市,為已經改變的往昔的生活,記錄下一點什么。”基于這樣的情感,呈現(xiàn)在《受命》中的北京,是清晰的,也是親近的,它與人們的腳步更為貼近,還貫縱著人們用慢節(jié)奏的生活來是適配它。小說家魯敏稱《受命》是“平實描摹街景、吃食、時聞、風俗,白菜與煤,其時的電影與詩,服裝與旅行,一步也沒有慌張。這種從容,尤其好。”
我們的今天,都已包含在那里
小說《受命》雖然寫的是三十年前的生活,但卻時時在與當下的生活實現(xiàn)著某種溝通和連接。
《受命》的創(chuàng)作透露出止庵其實是個關注、熱愛并善于表現(xiàn)日常生活趣味的人。《受命》的相當一部分魅力來自于止庵所描寫的大量生活細節(jié)。小說中,提到城市擴建,北京的三元橋已經在建設中,旋轉餐廳成為街景;提到醫(yī)療改革,醫(yī)院里開設專家號;提到年輕人辭職去南方,打工人,學英語上夜校;提到技術職稱、考研究生、出國留學;小說結尾在一個上市公司的歲末晚宴上,并提及2020年那個特殊的春節(jié)。
這些都讓人恍惚,書中人物的閱讀書目和探討的論題,與我們今天各微信公眾號的話題并無二致,藝術家展覽也大同小異,那時間究竟是如何在歷史中推進的?當時的人們,和今天的我們,都懵然不知。年輕人與父輩的關系,當年成為主人公的陰影,而現(xiàn)在,我們也集體出走在逃離故土的路上。城市化的進程,早在三十年前就已開展,我們今天的生活,早已包含在小說中。時間永是向前,緊張和舒緩,中和后成為小說中平實的生活,愛與記憶都要讓路給滾滾向前的時代。
尤瑟納爾說:“有一些書,在年過四十之前,不要貿然去寫。四十歲之前,你可能對一個人一個人地、一個世紀一個世紀地將千差萬別的人分隔開來的廣闊的自然疆界之存在認識不足,或者相反,有可能過于看重簡單的行政劃分、海關或軍事哨所。”止庵同樣以這種心態(tài),在開始寫作的幾十年后重新回望當時的生活。
而止庵也在《受命》中集中展示了他的結構能力,書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細節(jié),都是需要復盤時才能琢磨出它的作用和意味來,比如一個花盆、一把鑰匙、一只貓。這是一部邀約讀者共同參與的作品。
止庵在《受命》中成功塑造了幾個形象:冰鋒的猶疑延宕,葉生的嬌憨自信,蕓蕓的務實能干。這些人的故事關乎記憶和愛情。記憶來自過往,還沒有退場,愛情也無法生長。在這兩個完全相反的作用力中間,站著的是一個“日暮途窮”的復仇計劃。《受命》也是一部置入倒計時裝置的小說,男女主人公狹路相逢,一個懷揣著秘密,一個癡想著將來。
為了真實還原1986年的北京街巷風物以及當時的社會氛圍,止庵曾專門去圖書館逐日查閱了那幾年的地方報紙,又找了些參考材料,如當年出的《北京街巷交通圖》《北京城區(qū)街道圖》《北京市街巷名稱錄》《實用北京街巷地圖集》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