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前稱“哥來晚了”背后收黑錢,“好領導”還真會演
文| 徐媛
2009年,張海超為證明自己罹患塵肺病,被迫“開胸驗肺”,曾轟動一時。時隔12年,如今該事件又有內幕爆出。近日,媒體披露的一份起訴書顯示,當年“開胸驗肺”事件被曝光后,時任新密市委書記王鐵良曾收涉事企業(yè)給予的40萬元,為該公司避免停產整頓提供幫助,而這只是其受賄的“冰山一角”。輿論再次嘩然。
輿論之所以感到驚訝,是因為這位書記人前人后的表現(xiàn)截然不同。據(jù)《南方都市報》2012年12月報道,當年7月,媒體曝光了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當?shù)卣良乓惶旌?,地方官員絡繹不絕地趕往張家, 市委書記進屋的第一句話就是,“海超,哥來晚了!”然后抱起張海超的女兒,左臉蛋親過親右臉。據(jù)張海超回憶,當時王鐵良對他說,有什么條件都隨便提,讓他“隨便說個數(shù)”。張海超堅決走法律程序索要賠償,但他對王鐵良的觀感不差,覺得書記是個“好領導”,聽聞其受賄一事頗感驚訝。
2009年7月27日,張海超展示兩份診斷證明書 。圖片來源:新華社
確實,張海超有驚訝的理由。當年因為用人單位拒絕出具職業(yè)史證明,導致無法認定塵肺病,張海超才不得不鋌而走險,開胸活檢。媒體曝光后,王鐵良的到訪和表態(tài)讓整件事峰回路轉。他在會上要求,各部門在最短時間內給張海超一個滿意的答復。隨后,張海超被河南省新密市勞動局認定為塵肺三期,如愿申請到了賠償。不管王鐵良是出于何種動機,受上級領導指示也好,輿論壓迫也好,還是良心驅使也好,張海超后期維權過程中,他應該是起了積極作用的。張家人把他的到訪視為正義不會遲到的證明。如果沒有他為張海超特事特辦,張海超后面的維權之路不會那么順暢。
通常,一個職業(yè)病患者從認定到理賠,需要走10余項法律程序,耗時至少1149天,很多塵肺病人等到賠償之前就已經撒手人寰。張海超能夠成為萬千不幸中的幸運,既因為他開胸驗肺的壯舉撼動眾人,也得益于市委書記一聲令下各級官員的立馬跟進和不敢懈怠。所以,縱使“開胸驗肺”一事引起舉國轟動,但地方官場并沒受到太多牽連,王鐵良也維護了他在民眾一貫樹立的 “親民、負責”的形象。
據(jù)之前的報道,王鐵良主政新密市5年,曾被媒體評價為“是個個性官員”、“工作作風很硬對老百姓很軟”。曾有新密市民向媒體爆料,講述他幾次遇上市委書記王鐵良清晨在街頭撿垃圾的“猛料”。2010年,王鐵良接受群眾評議,免去了10余名官員;他還曾在一個月內,鐵腕關閉采石場,聲稱不怕上訪舉報,“因為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里”。
但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有口皆碑的“好領導”,背后受賄4000多萬。在“開胸驗肺”事件中人前人后的表現(xiàn),更證明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兩面人。人前跟受害者稱兄道弟,要為困苦人群主持公道,一點官架子都沒有。但人后卻昧著良心收涉事企業(yè)的錢,避免企業(yè)停工。報道顯示,當年涉事企業(yè)所受的處罰是,當時的企業(yè)黨總支書記留黨察看一年處分,依法追究企業(yè)后勤負責人的責任,并對公司罰款二十五萬元——確實避過了最重的停業(yè)整頓處罰。
王鐵良 資料圖
雖然,起訴書說,王鐵良受賄,是“開胸驗肺”事件后,幫助企業(yè)能正常營業(yè),該受賄行為對張海超的維權影響多大,現(xiàn)有的信息說不清楚。但作為一地的主政官員,明明知道用人單位的作業(yè)環(huán)境,讓員工不幸罹患塵肺病,還各種規(guī)避責任,逼得人不得不“開胸驗肺”,不是想著如果約束企業(yè)完善防塵措施,改善塵肺病人的維權困境,而是收下黑錢,利用職務便利為企業(yè)保駕護航,這相當于間接置廣大勞動者于險境。對照他此前拜訪張家的一系列表現(xiàn),讓人倍感諷刺,不得不佩服王書記演技的高超。如今戲已落幕,王鐵良的“兩面人”被拆穿,很多像張海超一樣苦苦等待工傷認定的塵肺病人,頭頂上可能被澆了一盆涼水。有民眾認為,不作為的只是小官小吏,往上總有青天大老爺會為自己作主。但王鐵良的落馬和受賄說明,將希望寄托于官員的道德水平上,風險很大。張海超的“幸運”,不是因為他遇到了一位敢于主持正義、體恤民眾的“好領導”,而是他遇到的領導善于觀察形勢和作秀,會借助一切有利因素,對外營造美好人設。而官員的關注點容易隨形勢而變化,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不是個例。即便真遇到一位熱心的好領導,里面偶然因素太多,不可復制。
張海超曾說,在旁人眼里,他的幸運可望不可即,而用幸運形容他的經歷,也是一種悲哀。如今看來,他的幸運不過是書記借機表現(xiàn)、力挽狂瀾的結果。因而此話更為讓人悲涼。距離張海超開胸驗肺已有12年,物是人非,但國內塵肺病人的困境仍未得到根本性的好轉,職業(yè)病鑒定之路依舊艱難。如果不從制度上來一次“開胸驗肺”,比如簡化塵肺病的認定程序,改變苛刻的診斷流程,明確各級單位的責任,追責職業(yè)病防治不力的企業(yè),還是會有很多患者遭遇不幸,并且可能最后獨自承擔所有代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