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抗戰劇中有哪些常見的歷史錯誤?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嵚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2051,閱讀時間:約6分鐘
歷史提問
抗戰劇中有哪些常見的歷史錯誤?
答:說起抗戰劇里的“歷史錯誤”,比起那些早已被吐槽千百遍的“神劇槽點”,我們這次要著重說說的,卻是包括許多經典抗戰劇在內,經常犯的一些細節錯誤。
首先一個細節錯誤,就是“彈藥很生猛”。
哪怕在一些經典抗戰劇里,大概是為了追求拍攝效果,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軍隊的火力,都常見無比兇猛。比如步槍機槍,急眼了就啪啪打個痛快。手榴彈甩出去,一炸就是一大片,叫多少觀眾看得過癮。
但真實的抗戰歷史上,對于八路軍新四軍來說,哪有這么多彈藥讓他們“痛快地打”。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周士弟的日記里就寫得清楚: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八路軍120師全師步槍只有四千多支,等于一半戰士分不到槍。彈藥27萬發,看上去不少,分到每個戰士也就二十來發,根本撐不了幾仗。
而且對于當時八路軍新四軍早期的軍工水平來說,造子彈比造槍還要難,另外國民政府的彈藥供應,也是基本指望不上。所以平型關戰役時為節省彈藥,八路軍三次齊射后就發起白刃戰沖鋒。艱苦的抗戰時期,八路軍“各軍分區的槍支彈藥都不夠分配”也是常態,甚至有一段時期里,新四軍戰士每仗只能打三發子彈,而且必須回收彈殼,否則就要受到紀律處分。
所以,比起當代“抗戰劇”里那“火力全開”的劇情,老電影《董存瑞》里老班長的那句給力臺詞,才道出了人民軍隊真實的艱辛:“(每人)五發子彈我們還打過防御戰哩”。
而比起稀缺的子彈來,抗戰劇里更“假”的橋段,就是手榴彈。好些八路軍新四軍痛擊鬼子的劇情,都是“彈藥不夠手榴彈湊”,呼嘯的手榴彈常見把鬼子炸到人仰馬翻。但到了真實抗戰歷史上,手榴彈要是能這么猛,抗戰真能早勝利幾年。
事實是,當時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兵工廠,造手榴彈比造槍難度大得多。一是炸藥跟不上。一直到1942年左右時,八路軍新四軍根據地的兵工廠里,一般都只能生產黑色火藥。為什么不造無煙炸藥?因為僅造無煙炸藥需要的工業硫酸,對于當時條件落后的根據地來說,就是奇高門檻。
而和這“造炸藥”一樣難的,就是缺鋼材。當時根據地煉鐵,主要靠坩堝煉鐵,煉出來的都是含碳量過高的生鐵,根本無法用來做手榴彈殼和炮彈皮。所以,當時根據地生產出來的“邊區造”手榴彈,基本就是生鐵包裹黑火藥,其威力怎么樣?抗戰片《亮劍》的原版小說里,就借李云龍之口做了形象描述:“邊區造的鑄鐵彈體質量太差,爆炸后有時只炸成兩半,這種玩意在戰斗中經常耽誤事。”
直到1940年起,晉察冀工業部探索出了“陶瓷缸制硫酸”的辦法,也解決了無煙炸藥的制作難題。而“缺鋼材”的難題,則要等到1944年7月,冶金工程師陸達結合美國德國技術,完成了“白鐵燜火”技術實驗后,才算迎刃而解。也只有從那時起,大批爆炸力強大的炮彈原子彈,才由根據地兵工廠源源不斷生產出來。而在這之前,絕大多數的八路軍新四軍戰士,還都要用著“耽誤事”的“邊區造”,和兇殘日寇展開殊死搏殺。
這些或有意或無意的錯誤劇情,掩蓋掉的,恰是人民軍隊真正的偉大之處。
而比起這“彈藥很生猛”的錯誤,許多現代抗戰劇更忽略掉的,是抗戰“反掃蕩”的真實艱難局面。特別是在一些抗戰劇里,“反掃蕩”就是簡單的殺鬼子,一殺一大片,來一批殺一批。
但真實的“掃蕩”有多殘酷?可以看看日軍的記錄:1942年十月,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安達二十三得意炫耀說:日軍在中國修筑了7700座堡壘,11860公里的封鎖溝,僅封鎖溝的長度,就是萬里長城的六倍,每三里長的封鎖溝上就有一個據點。參考八路軍新四軍艱苦的條件,就知這是何等嚴峻的考驗。
而到1943年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一度牽制了百分之六十四的侵華日軍?!胺磼呤帯钡膽鸲窔埧岬绞裁吹夭??就以沂蒙山抗日根據地來說,在最艱苦的1941年,魯中沂南縣的479個村,只有43個村堅持下來。而在1942年,山東抗日根據地損失面積在三分之一以上。1942年日本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對冀中根據地的“五一大掃蕩”,更是動用了數萬人兵力,一路制造無人區,殘殺軍民五萬多人……
而且這樣殘酷的局面里,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要指望有“愛國的國民黨部隊”。整個抗戰相持階段,國民黨敵后部隊投敵五十多萬人,甚至出現了“降官如毛,降將如潮”的丑態,許多部隊搖身一變成偽軍,毫無壓力把槍口對準了八路軍新四軍。
而以日軍方面的數據,僅1938年到1943年,日軍發動掃蕩的天數就多達2430天,等于日軍平均每兩天就要掃蕩三塊根據地。華北平原“無村不戴孝,處處聞哭聲”。日軍所過之處,“沿途的房子都被燒光了”。這段當代抗戰劇里極少見到的苦難歲月里,我們看不到“精英作家筆下的日本糖果”,看到的卻是一代人的浴血堅持,多少英雄的壯烈犧牲。
希望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影視劇,正確記錄歷史,真實緬懷英雄。
參考資料:《屈辱的歲月,奮斗的征程》《毛澤東選集》《周士弟日記選》《楊成武回憶錄》《革命老根據地冶金軍工史》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朝文社】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抗戰劇中有哪些常見的歷史錯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