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癌癥早篩,10ml驗血就可以?(上)
原創 iNED 新經濟發展研究院 收錄于話題#應用場景23#癌癥早篩1
隨著《我不是藥神》、《送你一朵小紅花》等癌癥主題電影走紅,患癌者的無力和壓抑在銀幕上被進一步放大,化療掉發、骨髓穿刺……公眾逐漸意識到個體生命在病魔面前的渺小,“恐癌”心理逐漸蔓延。日前,360搜索聯合中國平安健康險聯合發布中國“癌癥焦慮”大數據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5到34歲的年輕人更容易癌癥焦慮,占比高達49%。
現在雖不再是談癌色變的時代,但“患癌焦慮”的擴散并不是空穴來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 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2020年全球1930萬人新確診癌癥,近1000萬人死亡,每5人中就有1人將在其一生中患癌。我國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發布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十多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約2.5%的增幅。
No.1
癌癥防治,早篩搶占先機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癌癥防控“三個1/3”學說——1/3的癌癥可以預防,1/3的癌癥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治得以治愈,還有1/3的癌癥可以通過恰當的醫療救治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WHO 認為癌癥防治的關鍵出路在于“早”,此背景下,癌癥早篩技術應運而生。
癌癥早期篩查(簡稱癌癥早篩)是指借助于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從大量尚未出現癥狀的目標人群中篩選出少數腫瘤高危群體或者腫瘤陽性患者,是早期發現癌癥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對癌癥防治發揮著至關緊要的作用。
No.2
突破重圍的新興技術
癌癥早篩的黃金賽道
目前傳統癌癥早篩技術已經開始廣泛為醫療機構使用(主要包含:影像學篩查、內鏡篩查、腫瘤標志物篩查等),但仍存在滯后性、交叉感染和準確率低等局限性。那么有沒有能更安全、更早地發現癌癥蹤跡的技術?答案是液體活檢技術。
液體活檢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癌癥檢測技術,具備無創、高效、準確的特性。其技術原理是檢測人體液體(如血液、唾液、尿液或脊髓液等)中游離的癌變細胞或其生物標志物(DNA片段),以檢測到處于細胞癌變階段的超早期癌變細胞,此時95%以上癌癥都可以干預逆轉,恢復正常。
2017年,液體活檢在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的全球十大新興技術中位列榜首,迷霧中的液體活檢技術突破重圍,吸引了眾多科研機構和企業進場,進一步推動了液體活檢技術的精細發展和產業化進程。
No.3
癌癥早篩產業鏈集聚
初顯競爭格局
整體來看,癌癥早篩行業已邁入發展快車道,目前基本形成集原料、儀器設備、試劑和基因測序服務于一體的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競爭格局。
產業鏈上游,為液體活檢原料耗材、零部件及儀器供應商。其中基因測序儀處于產業價值鏈頂端,也是癌癥早篩的關鍵環節,因其高成本和高技術壁壘,7成以上的設備仍需進口,在嚴苛的專利保護下海外企業獨占市場鰲頭。目前國內廠商的技術研發和生產尚在起步階段,位于成都的基因測序企業齊碳科技,去年5月獲得高榕資本領投超 1 億元人民幣的 A 輪融資,同年發布中國首臺自主研發的四代納米孔單分子測序儀。當下國內黑馬企業蓄勢頻出,有望助推測序儀國產化以打破上游壟斷困局。
產業鏈中游,為液體活檢服務商,提供早篩產品、檢測服務和數據分析服務。針對三種不同的液體檢測技術,ctDNA 檢測技術最為成熟,占據2/3的市場份額,CTC 檢測技術有待提升,而外泌體檢測目前沒有上市產品,僅處于科研階段。中游市場集中度較高,提供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格局激烈。未來在資本和技術的催化下,中游企業有望向上游或下游進行延伸。
產業鏈下游,為醫院、第三方檢測機構、自建實驗室等醫療服務提供商和檢測用戶。用戶進行癌癥早篩檢測主要通過醫院來完成,因而目前醫院作為檢測場所幾乎占據整個市場。未來,第三方檢測機構可以聯合體檢中心、保險機構等合作推廣檢測服務,借以快速打開液體活檢服務市場。
No.4
癌癥早篩有望趕超千億規模
全球
液體活檢在全球市場的前景廣闊,頂尖投資機構 J.P.Morgan 預測2020年液體活檢在全球市場將達到230億美元,而 Illumina 的 CEO JayFlatley 甚至預測液體活檢市場將達400億美元。在液體活檢領域,癌癥早篩的潛在市場空間被多數機構評為榜首,其技術正不斷得到各國政策支持與監管機構的認可,單就中美兩國潛在市場空間均達到百億美金。
中國
目前我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世界前列,每年癌癥治療費用超過 2200 億元。過去十年,政府已經成為推動癌癥早篩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出多項政策促進癌癥的早篩早診。
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癥開展早診早治工作,到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2018年底,國家衛健委將體外診斷早期篩查手段納入到規范當中。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高發地區重點癌種早診率達到55%并持續提高。
這些政策被市場視為一大積極信號,精準醫療公司預計中國癌癥早篩的潛在市場總額將從2019年的184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28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2%。
成都
成都市近年來正著力提高癌癥防治水平,早在2016年發布的《成都市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15-2017年)》中就多次提及癌癥早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將“擴大癌癥篩查及早診早治”列為重點工作目標之一,明確癌癥診療的關鍵是加強篩查、診療等新技術的推廣,以及加強早期篩查檢測技術等前瞻性臨床研究和創新試劑品種研發。
目前癌癥早篩市場在成都尚處在萌芽階段,在政策的驅動和市場容量的增長下,未來將是一片藍海,成都的新經濟活力也將推動新興賽道的開啟。
No.5
精準發力,不止是癌癥和早篩
液體活檢在醫療與健康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不止是篩查癌癥,已經成熟商業化的篩查領域有無創產前診斷如唐氏綜合征、罕見天生缺陷等,以及性別鑒定、親子鑒定等;不止是癌癥早期篩查,液體活檢技術已深入到癌癥全周期干預過程,包括早期檢測、靶向治療、預后檢測、耐藥分析四個場景。
早期檢測場景:腫瘤在某個階段會將腫瘤細胞(CTC)或者腫瘤 DNA 釋放到血液中,從患者血液中提取該 DNA 進行分析,有助在早期階段探尋到癌癥的蹤跡,甚至是分析腫瘤的致命性和非致命性。
靶向治療場景:腫瘤基因突變情況可能因人而異,產生不同的藥效反應。目前研究表明,ctDNA 突變與腫瘤組織突變具有高度相似性,分析血液 ctDNA,實時動態跟蹤監測患者體內腫瘤狀態,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病人腫瘤的突變類型,制定用藥方案。
預后檢測場景:CTC 作為完整細胞,具有多種來源的腫瘤信息,若腫瘤治療有效 CTC 數量隨之減少;療效欠佳則 CTC 數量無明顯變化。因此通過液體活檢手段檢測血液 CTC 含量變化,使得評估及用藥精準有效以實現療效最優。
耐藥分析場景: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通常會出現耐藥性,傳統的回顧性評價只能在患者隨診時進行,且無法獲取腫瘤細胞動態變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表明,檢測患者外周血 ctDNA 突變類型的變化,能有效的實時監測腫瘤藥物耐藥情況。
簡單10毫升的血液,即可檢測多達20種的人群高發癌癥。傳統的影像學篩查和組織活檢篩查的滯后性不可避免,液體活檢是真正的癌前預警哨崗,隨著儀器制備和試劑研發技術成熟度提高,液體活檢技術將解鎖更多深層次市場應用。
在下篇,iNED 將帶來癌癥早篩行業的技術變革深度解讀,以及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趨勢,解鎖本行業更多新機遇與前瞻應用場景,敬請期待!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標題:《癌癥早篩,10ml驗血就可以?(上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