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先不要夸贊《阿凡達》 ,還有一部電影比它更好
文:船長
編輯:Sun
策劃:拋開書本編輯部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隨著國內院線重映《阿凡達》,《阿凡達》超越《復仇者聯盟4》再次坐穩全球票房首位。由此看來,這部電影對觀眾的號召力仍不減當年。只是另一部與之主題相似的優秀電影卻鮮有人關注,它就是《與狼共舞》。
作為一部三十年前上映的西部片,它是專屬于影迷的寶藏。盡管當時西部片早已沒落了二十年,但是凱文·科斯特納仍然憑借此片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初掌導筒的他跳出西部片的窠臼,用反類型的手法講述發生在西部的文明碰撞。
如果說斬獲最佳導演獎只是一種幸運,那么同時斬獲多項大獎尤其是最佳影片獎,則是學院派對這部電影的充分肯定。面對這樣一部經典的電影,對它的解讀自然多不勝數。因此我只能從《與狼共舞》和《阿凡達》的同與不同入手,簡要分析《與狼共舞》。
一
先從相同處說起,兩者的故事被設定在未來和過去,這是一個距離觀眾相對安全的時間點。盡管《阿凡達》被設定在2134年的潘多拉星球,但是它同《與狼共舞》一樣都取材于歐洲白人殖民美洲的歷史。
此外,兩部電影的前半部分都是通過社會的邊緣人物作為敘述的對象。觀眾隨著敘事者的視角游離于兩種文化之間。與被妖魔化的異族文明接觸過程中,他們逐漸放棄了原有的立場,并最終追隨自身選擇的文明倒戈舊主。
從人類歷史的角度出發,文明的先進與落后并不單單靠生產力來定義的。美洲原住民因地理所造成的封閉性導致了生產力效率的低下,自然敵不過攜帶槍炮與病菌的歐洲白人。
但是最終的事實卻形成了白人至上的價值觀,而在30年代電影創作者們這種價值觀代入了美國人獨創的電影類型——西部片。以西部片大師福特為例,在他早期的電影《關山飛渡》中,印第安人被丑化為侵犯文明社會的野蠻人。直到1956年的《搜索者》他才修正了自己早年的錯誤。
改變觀眾對某種文明的刻板印象,是這兩位導演都想表達的主題。
二
說完相同之處,自然要討論不同之處。因為兩位導演創作理念的不同,《與狼共舞》在故事上做足了功夫,《阿凡達》則全力追求特效。
《與狼共舞》中,俗不可耐的車夫帶著登巴中尉(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 飾)前往邊塞。當車夫狼吞虎咽地吃完那盒罐頭后,他將罐頭盒隨手甩在了印第安人的草原上,導演給了一個登巴中尉鄙夷車夫的反應鏡頭。
盡管這個場景并沒有充滿過多的戲劇性,但是卻表明了導演的態度,有效展現出工業文明就這樣一點點侵入游牧文明的生活。
為了更寫實地展現兩種文明的沖突,導演采用大量的印第安人演員,并第一次使用他們的語言充當影片的主要語言,而使英語淪為了翻譯字幕。
同時,為了刻畫人物形象,導演通過蘇族人捕獲野牛以及與異族部落交戰等事件,使觀眾拋棄原有的刻板印象,讓大家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評判即將到來的白人與蘇族人之爭。正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細節拼接起《與狼共舞》這部史詩片。
卡梅隆部分沿用了這一手法,但是他的敘事只是為特效服務。不過特效只是講述電影的一種形式,導演需要運用各種形式來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但卡梅隆顯然將重心放在了特效方面,而使影片又回歸到了簡單的二元對立。或許每一部引領技術革新的電影總會有些許不足之處。
圖上《與狼共舞》 圖下《阿凡達》
凱文?科斯特納運用大量的實拍鏡頭展現詩意的自然生活,導演通過登巴中尉之口說出:周圍的原野像我夢想的一樣,地球上不會有這樣一片凈土。這也為之后他選擇保衛這片凈土做好了鋪墊。
而卡梅隆選擇用特效鏡頭呈現給出一種奇觀,我們只是同“杰克”一起夢游潘多拉星球,如同孩子走進主題樂園,生怕錯過每一次驚嘆的機會。這也導致卡梅隆的所有努力看起來都是為了最后的終極一戰,看得過癮卻沒有任何營養。
結語
相似的主題因為不同的創作理念產生了兩種結局。
《與狼共舞》作為一部反類型的西部片,在時代的洪流面前,英雄不再具有決定局勢的能力。
《阿凡達》作為一部科幻片,本質上仍然未曾跳出西部片的模板,因此也削弱了本該帶給觀眾更深的反思。
現代生活推著人們加快腳步,觀眾也更愿意接受感官刺激更強的電影。但是我們不妨放慢腳步,享受經典電影所獨有的厚重感。
作者:船長
一句話簡介:種我們自己的園地
原標題:《先不要夸贊《阿凡達》 還有一部電影比它更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