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求實的科學精神,超前的國際視野:紀念葛家澍教授百年誕辰
今年3月22日,是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首任院長葛家澍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日。
青年葛家澍目睹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經歷了祖國貧弱、山河破碎的痛苦,因此他對民族的崛起無比渴望,對國家赤膽忠心,一輩子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獻身于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葛家澍教授,圖片由廈門大學會計系杜興強教授提供。
葛家澍教授是中國著名會計學家和教育學家,他的會計學術造詣博大精深,是中國會計學界的一面旗幟,得到了會計業界的廣泛認可與尊重。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憑借非凡的勇氣與睿智,敢于提出不同于當時蘇聯和國內主流看法的新會計理論觀點。1978年,葛家澍教授發表了《必須替借貸記賬法恢復名譽》一文,被譽為“打響了會計界撥亂反正的第一炮”,隨后他在1980年又發表了《論會計理論的繼承性》,將會計學拉回到科學理性的軌道上。
葛家澍教授認為,會計是一種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本身沒有階級屬性,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這與今天大家公認的“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與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葛家澍教授在改革開放之初便提出了這種學術觀點,不但反映了他學術上的真知灼見,更體現了他非凡的政治勇氣和科學精神。葛家澍教授是一位真學者,他作為廈大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4位文科資深教授之一,是當之無愧的。
葛家澍教授、余緒纓教授、常勛教授等老一輩廈大會計學人,一起把廈大會計系打造成全國王牌的會計系 (1987年國家重點學科評比,會計學僅廈大和上海財大兩家),培養了一大批知名會計學者和會計專業高端人才,使廈大會計學科長期在中國會計學術界和會計業界享有崇高的聲譽。中國會計學界和業界曾有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中國會計學界四大泰斗”的說法,即財政部的楊紀琬、上海財經大學的婁爾行、廈門大學的葛家澍和余緒纓4位老一輩會計學家。4位泰斗中,廈大占了一半,其會計學科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一個學科能夠達到什么樣的高度,主要是靠這個學科有什么樣的學術帶頭人。在為廈大會計學科的光榮歷史感到自豪的同時,也許有人也會問這么一個問題:廈大是否能夠繼續產生像葛家澍教授和余緒纓教授那樣在全國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的會計學大家?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于1981年9月由教育部批準成立,并于1982年5月正式成立。葛家澍教授擔任廈大經濟學院首任院長。在擔任院長期間,葛家澍教授作為學貫東西的大家,非常有遠見卓識,大刀闊斧地推進學科建設。飽含著深深的愛國情懷,得益于高深的學術造詣,他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的許多辦學理念與舉措,不僅在當時,就是在今天看來,也是相當超前與先進的。這里,我舉兩件事予以說明。
第一件事,是葛家澍教授積極推進廈大經濟學院的國際化辦學和師資隊伍建設。20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之初,葛家澍教授抓住中國和加拿大在管理教育進行合作辦學的契機,即加拿大國際開發署CIDA項目,積極推動廈大經濟學院與加拿大學校特別是達爾豪斯大學和圣瑪麗大學的合作,選派一批學生和青年教師到加拿大高校深造、進修,為廈大經濟學科、管理學科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管理教育師資,比如吳世農和黃世忠教授等,廈大也成為最早一批創辦MBA教育的國內高校之一,這些舉措為廈大在會計學科和工商管理學科日后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另一件事,是葛家澍教授針對當時經濟學科的生源都是文科生的狀況,在全國率先“引理入經”,即允許理科生報考、學習經濟學。1985年,他從報考廈大理科碩士項目的考生中,挑選出一部分優秀學生,組建了一個“理轉經”碩士研究生班,學制原定3年,后改為4年,這個項目培養了一批具有文理交叉背景的優秀經濟學碩士。理轉經同學不僅在學術界成績顯著,而且在政界商界等不同領域均有突出表現。“理轉經”研究生班試點取得初步成功后,從1986年起,廈大經濟學院也開始在本科招生時招收理科類考生,從此,文理兼收,理科為主,成為常態。
我雖然不是“理轉經”班的學生,但也是在葛家澍教授“引理入經”政策的直接受益者。1985年,我考上了物理碩士研究生。也就在這一年,當時的國家教委和美中經濟學教育交流委員會合作開辦“經濟學培訓中心”,為中國高校培養現代經濟學師資人才,每期培訓一年,辦學地點設在中國人民大學。這個培訓班的外教來自美國高校,其上課課酬、國際差旅費以及學生的英文教材費,均由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因此這個培訓班當時也俗稱“福特班”。
在首屆培訓班學員中,只有3位學員來自廈大經濟學院,這與當時廈大經濟學院在全國的學術地位與影響很不相稱。因此,1986年,廈大經濟學院決定允許廈大全校所有一年級研究生,不論專業,凡有興趣者均可報名參加選拔考試。結果,當年廈大共有11位學生順利考進第二屆培訓班,當時班上總共54人,廈大學生占了1/5。由此可見,葛家澍教授“引理入經”的辦學理念與舉措具有多大的成效。
在第二屆培訓班入學考試中,共有3門考試,分別是數學、經濟學與英語,我取得了總分第一以及英語與經濟學兩門考試的最高分成績。廈大經濟學院科研秘書洪淑芬老師雖然也姓洪,但與我非親非故,她非常熱心,將我的情況匯報給葛家澍教授。葛家澍教授專門在他辦公室接見了我,鼓勵我好好學習,并告訴我在“福特班”學習結束之后,有問題可以去找他。
一年的培訓學習結束,我從北京回到廈門后,專門到葛家澍教授家里去拜訪他。當時,葛家澍教授希望我能夠跟他攻讀博士,但由于我當時對會計學的重要性認識比較膚淺,失去了成為享譽會計界的“葛家軍”一員的機會。然而,無論如何,正是因為葛家澍教授“引理入經”的辦學政策,我才能如愿地從物理學轉到經濟學。
后來,我在廈大經濟學院經濟系跟隨黃志賢教授攻讀政治經濟學專業,方向是經濟學說史。在順利完成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學業之后,我于1988年到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在美國常春藤盟校康奈爾大學經濟系工作,后來成為康奈爾大學經濟學與國際研究講席教授。前不久,有一篇自媒體文章提到,我是廈大百年歷史上唯一在美國常青藤盟校擔任終身教授的廈大校友,據說有人特地聯系了廈大美洲校友會校友去驗證真假。我非常欽佩這種認真的精神。如果能夠把這種認真的精神與勁頭用在廈大的工作上,我相信母校的事業定會取得更快、更大的進步。
在擔任經濟學院首任院長期間,葛家澍教授開展了大量的學科建設工作,國際化辦學、師資隊伍建設與“引理入經”只是其中的幾項。我記得,當初“引理入經”的政策在廈大經濟學院引起了很大爭議,例如不少人批評理科生只懂數學,不懂經濟。但后面的實踐證明,葛家澍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推行的國際化辦學和“引理入經”政策,與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方向與趨勢是完全一致的。葛家澍教授寬廣的胸襟、求真的精神、超前的眼光與國際化的視野,是我們后人需要繼承并發揚光大的寶貴財富。
進入新世紀以后,廈大創辦了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大力推進經濟學科的國際化辦學,堅持“派出去”和“引進來”兩條腿走路,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同時積極推動經濟學研究范式的轉變,從以定性分析為主轉為以定量分析為主,以計量經濟學為代表的方法論學科異軍突起,成為廈大經濟學科在全國最亮麗的一張名片。這實際上是對葛家澍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所推行的學科建設理念與舉措的薪火相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弘揚與發展。
我在廈大讀了7年的書,從2005年至2020年又在廈大工作了15年,前后共20多年,應該算得上資深校友了。我現在雖然已經離開廈大,但濃濃的母校情結不會改變,感恩母校先賢導師的情愫不變,關心母校發展的初心也不會改變。作為歷史記錄,我目前正在寫我在廈大工作的經歷,今后將不定期發表一些隨想。對于母校取得的進步,我將給予由衷的贊揚;對于母校一些具體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我作為一個校友,也會坦誠指出,“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這是作為一個校友的責任與權利。
謹以此文紀念葛家澍教授誕辰100周年。
(作者洪永淼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教育部經濟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