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軍方逼宮、與總統齟齬,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為何危而不倒
納卡沖突停火4個月后,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四面楚歌。到3月中旬,他已經和軍隊多名高層翻臉,與總統關系緊張。在街頭,數以千計的抗議者連續兩周示威游行要求他下臺。然而,憑借一群曾在街頭政治中追隨他的鐵桿支持者和一些政治手腕,帕希尼揚始終踉蹌而未倒。
被亞美尼亞國內視為“喪權辱國”的納卡停火協定簽訂后,反對派立即組織了大規模的街頭示威,并曾設定了去年12月8日作為總理帕希尼揚下臺的“最后期限”。在帕希尼揚無視了“最后期限”后,當時全亞美尼亞共有18個反對派政黨參加了抗議活動,波及多個城市。在首都埃里溫,抗議民眾一度封鎖了市區的主要干道,并使地鐵停運,但勢頭仍不及2018年促使亞美尼亞政權更迭的“天鵝絨革命”時的政治熱潮——而帕希尼揚正是在這場運動后上臺出任總理的。
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
解職風波與“政變”
2月23日,帕希尼揚接受的一次采訪激化了新一輪矛盾。當時,有一名反對派政客質問他為何沒能在戰事中有效使用俄制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購買價格不菲,是亞軍武庫中最金貴的武器。
帕希尼揚曾經的政敵、前總統和兩屆前總理謝爾日·薩爾基相當政時從俄羅斯采購了這種導彈,它被視為亞軍在未來軍事沖突中的“殺手锏”。在去年與阿塞拜疆的戰斗中,它卻沒有發揮什么大作用,沒能對戰局造成實質性改變。
在采訪中帕希尼揚回應稱,“我認為他(薩爾基相)應當知道問題的答案,他或許應該回答,為什么導彈落地沒有爆炸,或者只有10%的導彈爆炸?”暗指薩爾基相在武器采購過程中有不當行為。
僅僅24小時之后,有亞美尼亞當地媒體稱,亞軍第一副參謀長、因多次納卡地區作戰功績而剛剛在去年10月獲得亞美尼亞“民族英雄”稱號的蒂蘭·哈恰良在采訪中嘲諷了總理的說法,他嘲笑稱,“不能靠打電話來談論這種武器的技術問題。”在本地輿論場,他的說法被解讀為諷刺記者出身的帕希尼揚只會籌劃街頭運動,卻對實際的軍事問題一竅不通。
到了2月25日,惱怒的帕希尼揚宣布將哈恰良解除職務,但軍方拒絕服從。軍隊總參謀部以一封強硬的聲明回應稱,帕希尼揚政府的外交政策失誤“使國家瀕臨崩潰”。繼多名政要之后,至此軍方也公開要求帕希尼揚辭職。除了哈恰良,總參謀長奧尼克·加斯帕良和其他38名高級將領、軍官聯署了這份聲明。
帕希尼揚試圖將高級軍官中的反對派描繪為欲推翻文官政府的軍方勢力。“當今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確保文官政府的權力。”他以此為由呼吁支持者們趕到廣場上集會,“正在發生的正是一場軍事政變。”帕希尼揚還以“企圖政變”為由,宣布解除總參謀長加斯帕良的職務。
但實際上,帕希尼揚的支持者們在集會全程都沒有見到士兵或者坦克,埃里溫的街頭沒有任何軍事政變的跡象。只有少數幾架戰機從城市上空飛過,鑒于納卡沖突剛剛結束,這并非異常,而且它們也有可能屬于在亞美尼亞有駐扎的俄羅斯空軍。俄羅斯在亞美尼亞的軍事基地有駐軍,并在納卡地區停火后派遣了維和部隊。
軍方罕見干政,總統總理不合
盡管帕希尼揚一方所謂“政變”的說法目前看有些言過其實,但國內外觀察家們也承認,這是亞美尼亞自蘇聯解體和獨立以來,該國軍方首次明確干預政治。在獨立以來三十多年的歷史上,亞美尼亞軍方與文官政府的關系總體上比較穩定,如今一些高級將領和軍官卻主動將軍方與政府的分歧公開化,挑戰總理地位。
目前就職于一家亞美尼亞新聞機構的資深媒體人蘇萊曼尼耶告訴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政變”一說雖然還談不上,但從長久來看帕希尼揚的政治前途已然黯淡,目前制約反對力量的主要因素還是暫時無法推出一個既有資歷,又讓各方滿意的候選人來取代帕希尼揚。
或許也是對這一點有所估計,3月1日,帕希尼揚突然宣稱,如果議會批準,將提前舉行大選,并放言“我將用選舉對他們(反對派)發起挑戰,讓大家看看人民到底希望誰下臺。”他還并呼吁在年內舉行修憲公投,“使國家政體過渡到半總統制是可能的選項之一”。根據亞美尼亞現行憲法,該國為議會制國家,總理而非總統擁有實權。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政治學家阿卡迪·杜布諾夫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理論上有兩種合法方式可以讓帕希尼揚下臺:一是反對派在議會獲得多數支持,不過由于帕希尼揚屬于多數派,該方式無法實現;二則是靠街頭壓力迫使他辭職,然而,目前街頭抗議規模不足以至此,故帕希尼揚大概率會繼續穩坐總理之位。
但帕希尼揚受到的壓力不僅來自軍方。2月27日,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拒絕簽署帕希尼揚解職總參謀長提案,強調總統不支持任何政治力量,“僅根據國家利益作出決定”。帕希尼揚次日再次向總統提交了解職提案;3月2日,薩爾基相再次否決了該提議。
到現在,亞美尼亞圍繞總參謀長人選的爭端,以及總理和總統、軍方之間的博弈仍在持續。
亞美尼亞總理府3月10日宣布總參謀長被依法免職后,總統府隨即駁斥了相關說法,并稱總統薩爾基相已向憲法法院提出相關法律的裁決申請。總參謀長加斯帕良也說解職命令違反憲法,他將提起訴訟。隨后,薩爾基相又否決了帕希尼揚新提名的總參謀長人選。
3月13日,總統和總理二人坐下來會面商討針近期的政治危機。據總統府的公告,會上討論了提前大選的選項。
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與總理帕希尼揚3月13日會面。
多個雞蛋上跳舞?
納卡沖突失利至今,隨著一波波街頭反對運動高漲,亞美尼亞國內的輿論氛圍也一天天“毒化”起來。無論何黨何派,辱罵、猜忌和謠言成為與政治對手的日常互動模式。
“叛徒”“被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收買”等帽子被所有派別拿來攻擊政敵。在埃里溫生活的莉莉特告訴澎湃新聞,日常播出的新聞和媒體文章中充斥著類似的人身攻擊,但往往都無根無據。
“遺憾的是,到了今天很多亞美尼亞人依然被失落和仇恨情緒左右,無法文明理性地對話解決問題,即便大家都不喜歡帕希尼揚,也不應該胡編亂造。”莉莉特說。
不過,在“叛國賣國”的情緒化指責之外,帕希尼揚背后確實出現了某種默契。目前俄羅斯、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似乎都不反對他繼續掌握權力,而這也給了反對派抨擊他的口實。
在土耳其媒體的敘事中,對帕希尼揚的描述與4個月前的沖突時相比,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當時,土耳其輿論大肆攻擊帕希尼揚政府的“好戰姿態”,將沖突再起的責任歸咎于本屆亞美尼亞政府。如今,《每日沙巴》等土耳其主流媒體在談到軍方行動時,不吝惜頻繁使用“政變”一詞,細微流露出立場傾向,并將帕希尼揚稱為亞美尼亞輿論場中的“替罪羊”。
埃爾多安政府則更加明確地表示,鑒于2016年土耳其曾有過類似經歷,土耳其“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軍事政變,不管它發生在哪兒”。這已十分明顯地站到了帕希尼揚一邊。
微妙轉變的背后,是土耳其希望維持本輪沖突“勝利果實”的考量。美籍亞美尼亞裔聯合國官員薩蘇尼揚曾多次組織對亞美尼亞的人道援助,他告訴澎湃新聞,土耳其有充足的理由支持或至少不反對帕希尼揚政府。
“目前帕希尼揚的反對派們手中最有效的牌就是攻擊他出賣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簽署了‘喪權辱國’的條約。正是因為這一點,土耳其不可能愿意一個比帕希尼揚更加反土的人上臺。”薩蘇尼揚說。
阿塞拜疆也有相似的理由不樂見反對派取得政權。至于俄羅斯,近日帕希尼揚與普京的通話鬧出了一場外交風波:亞美尼亞總理府發布的通報稱,普京在電話中宣布“支持亞美尼亞合法政府”,俄方聲明中卻并無此說法。雖然如此,但在納卡沖突后帕希尼揚已經在國內壓力下轉變了此前親西方、疏遠俄羅斯的做法。
“去年11月(停火)協定簽署以后,普京多次稱贊了帕希尼揚堅持履約,從這一點上看俄羅斯也沒必要冒險支持反對他的運動。”薩蘇尼揚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