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絡文學①丨“圈地自萌”的網絡文學,何時變成了大眾消費?
從早期改編如《何以笙簫默》《花千骨》,到稍晚的《瑯琊榜》《陳情令》,女頻網絡文學IP改編一直節節開花。直到2019年的《慶余年》和2021年初的《贅婿》影視化改編,徹底讓男頻網文也成功出圈。曾經只是草根寫手們“圈地自萌”的網絡文學,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文學領域不可忽視的一種形式,并呈現出極其可觀的商業價值。
生于草莽,行至弱冠之年,網絡文學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它正如何影響著當今讀者的文化消費習慣?澎湃問吧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北大中文系博士王玉玊,一起聊聊中國網絡文學的破土和成長。
網絡文學與紙媒文學有何差異
@船開來:網絡文學和一般的文學體裁有什么不一樣嗎?僅僅是依托于網絡平臺這一點比較特殊嗎?
王玉玊:我們現在所說的網文,一般是指在商業文學網站(比如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等)上連載的超長篇類型小說。麥克盧漢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叫做“媒介即信息”,簡單來講,媒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信息的渠道,媒介本身會型塑作品的形式,乃至影響作品的內容。
紙媒通俗文學與網絡文學的媒介是不同的,一個紙媒出版,一個是網絡連載,這一媒介差異帶來了文學形態的方方面面的差異。比如,最直接的,網絡文學的按章連載、VIP付費閱讀的形式,決定了網絡文學超長篇+微敘事的敘事結構。作者每日更新,一般為一到兩章,每章幾千字,每天的更新都要有一個小高潮,留一個小懸念,這就是微敘事。一本新書需要連載一段時間之后才會累計起穩定的讀者群,所以寫中短篇不如寫超長篇來得劃算。長篇小說是伴隨著西方近代化的歷程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學題材,大多數的長度在幾十萬字,而男頻網絡文學則普遍可以達到幾百萬字的篇幅。這基本上已經沖破了長篇小說的容量極限,無法按照長篇小說起承轉合的模式去創作。不少網絡小說因而吸收了電子游戲副本、升級等敘事機制,以模塊化的方式去結構一個更大規模的作品。網絡寫作相比于紙媒出版,成本要低得多,這也是支撐超長篇寫作的重要媒介特性。
網絡文學是在中國的網絡青年亞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一種文學形態,它廣泛吸收了日本動畫漫畫游戲,歐美影視游戲等全球流行文化的資源,因而也形成了區別于傳統通俗小說的審美風格、題材類型和主題指向。而這同樣受惠于互聯網的文化生態。
再比如,相比于傳統通俗小說以寫故事為核心,網絡小說常常更強調寫世界,首先設定出一個與現實有著不同規則和邏輯的異世界,然后再講述這個異世界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故事。這和網絡文學身處媒介融合的敘事環境之中有著密切的關系。凡此種種,無法盡數,總之網絡文學不是紙質文學的網絡版,它在自己的媒介環境中衍生出了獨特的文學樣式。
@柒星:網絡文學的版權如何維護?
王玉玊:在文學網站上發表的網絡文學作品,會與網站簽訂知識產權相關的合同,維權方式可參照一般出版物中的文學作品。文藝作品借鑒或者抄襲的判定標準的劃定有它的困難之處,這不是網絡文學獨有的問題。
網絡文學何時起發展為文化消費
@東家長2020:網絡文學逐步成為一種文化消費,應該是一種營銷手段吧?
王玉玊:2004年左右起點中文網就正式采用了VIP付費制度(逐章按字數付費),這也成為了此后各家文學網站普遍采用的付費模式。網絡文學由此進入付費閱讀的時代。付費閱讀機制讓讀者可以花錢投票,作者能夠直觀地通過訂閱量等數據看到讀者對于當前作品或章節的喜愛程度。讀者的充分參與,讀者趣味的直接反映都為網絡文學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這也是網絡文學能夠蓬勃發展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網絡文學產業作為文化產業之一種,必然既有其文化屬性,也有其經濟屬性。這和紙質小說要看銷量,電影要看票房,電視劇要看收視率是一個道理。營銷(打廣告、擴大宣傳)是買方市場條件下一種常規的經營活動,就像電影、書籍、電視劇要打廣告一樣,網絡文學的正當營銷并不是壞事。當然,由于網絡文學作品量極大,且本身具有較強的社區屬性,網絡文學讀者可以通過各個文學網站的權威商業榜單,通過粉絲社群的安利推薦找到想看的作品,因而對營銷的依賴程度沒有影視劇等高。
近兩年,免費閱讀這種新的網絡文學產業模式興起,代表性的網站包括番茄、七貓等。這種商業模式主要通過廣告投放來營利,讀者觀看廣告,即可免費閱讀小說。由于免費閱讀模式的主要目標用戶是原本沒有網絡文學付費閱讀習慣的用戶,也即通常所說的下沉市場,未能形成良性互動的讀者社區,而且網站采用的是類似于抖音的大數據推薦機制,沒有權威商業榜單,所以很難靠名作口碑出圈。這類網站為了吸引新用戶,就勢必要對平臺本身進行營銷。最近微博等平臺常常能看到的網絡文學平臺廣告大多是這種情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