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偷偷告訴你:“一個人在家時,我喜歡裸著”|每日罐頭
原創 簡單心理APP 簡單心理 收錄于話題#每日罐頭71個
“每日罐頭”是一檔心理學口味精神食糧欄目(狗子特別喜歡的)。
今天聊聊,什么是“裸體主義”?
罐頭質檢員:三三
你有沒有過:
一個人在家突然很想拉上窗簾脫光光,
在海灘曬太陽時很想把泳衣脫掉、光溜溜地一個猛子扎進海里,
又或者想要去森林里裸體行走的念頭?
又或者,你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
在德國柏林,人們成群結隊赤身裸體在海灘曬太陽、在公園野餐;
在英國,裸體版“非誠勿擾”已經連載到第五季;
Instagram上,裸體瑜伽姑娘仍在堅持更新;
以及,告白成功就裸奔、“xx晉級”就裸奔、畢業一起裸奔.......
你可能會很想加入其中,又或者,滿頭問號 “這世界,怎么了?”
圖/Pinterest
看到“裸體主義”,你會想到什么?
性?裸奔?裸體模特?
No,no,no,都不是。
裸體主義,是渴望通過“裸體”的方式,接觸并回歸大自然的一種生活方式,也被稱作“自然主義”。
你可能還是會疑惑,接觸大自然的方式很多,為什么一定要裸著?
也許可以試著想一想這幾個問題,
將肌膚直接暴露于空氣中,與隔著衣料通過摩擦感受大自然的區別?
炎熱的夏日里,明明赤裸著汗液蒸發得更快,為什么一定要忍受著布料被汗水浸透、黏膩的粘在身上?
明明裸睡很舒服,為什么一定要穿睡衣?
裸體主義者實踐后的真實感受,或許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裸體主義”。
“當我把全身的衣服都脫盡的一瞬間,當大地清新的空氣把我全部包圍籠罩的一刻,那清涼的空氣輕撫著我全身每一處肌膚。全身的束縛都沒了,我一下子就回到了嬰兒狀態,忍不住想伸胳膊伸腿兒地舞蹈。 ”
——《裸體主義者》
圖/Pinterest
既非“裸體”,亦非“主義”
長久以來,人們對裸體的認識存在一個誤區,即,裸體≈性
很少有人會將裸體只單純看作裸體本身,比如,一個嬰兒赤條條的爬來爬去,我們不會覺得奇怪,一個成年人赤裸著在房間里走來走去,我們會感覺到“怪異”,只是因為我們賦予了嬰兒赤裸的權利。
而且,在公開場合保持赤裸還可能會被等同于暴露癖(Exhibitionism),一種只能通過在公開環境下暴露性器實現性喚起的性心理障礙。
“裸體”常被當作一種“政治手段”
近年來,裸體文化正以裸體自行車、裸體游行、裸體藝術等花樣紛繁的方式映入眼簾,但這些也并非“裸體主義”,而是“主義”。
在這些活動中,裸體被賦予了特殊意義,衣服代表既定的社會規則,用脫衣服保持赤裸進行反抗,藉此抒發內心訴求,這是一種需求性裸體(Functional Nudity),即在公共場合,為表達某種訴求而裸。
“裸體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
裸體主義一般不涉及性活動,甚至于在裸體集會中從事性活動的人還會遭到排斥。而且,相對于裸體游行、引發圍觀的裸奔行為,裸體主義者更愿意跋山涉水,于人煙罕至處裸行,與志同道合者野餐、集會。
圖/Pinterest
“裸體主義”,本質是接納
想象一下,當你打破扭捏和害羞,脫光衣服,將完整的自己展現給同樣赤裸的一群人時,你就已經完成了自我接納,不再擔心因下墜的小腹受到恥笑,不再恐懼他人的心懷不軌。
同樣的,你們赤身裸體圍坐在一起,你也不再因性別、年齡、膚色和體型去評判他人,在幽靜的森林里,看著月光照拂在你我起伏的皺紋上,接納并欣賞著歲月在你、我和他生命中走過的痕跡 。
祝大家每一天都賞心悅目!
References:
方剛. (2012). 裸體主義者. 北京: 金城出版社.
Bouke Vries. (2019). The Right to be Publicly Naked: A Defence of Nudism. Res Publica, 25(3), pp. 407-424.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