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大代表劉希婭:部分在線教育平臺問題多多,建議加強監管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 受訪者提供
“人工智能已逐漸應用于各個領域,疫情期間,各類學習App與線上學習平臺大規模涌入市場,但目前大部分產品形態為‘互聯網+教育’而非‘教育+互聯網’,由此導致了一系列教育問題,亟待關注與解決?!?/p>
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告訴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經過一年的觀察、走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將向大會提交“關于基礎教育階段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的建議。
劉希婭認為:部分教育App與在線學習平臺缺乏教育專業性,導致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下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缺乏有效的準入、監管、約束及退出機制;部分教育App與在線學習平臺,為獲取利益推送廣告甚至挑戰制度紅線,不利于學生社會性發展。
劉希婭提出四項建議:加強人工智能在基礎教育階段應用的專業研究;完善智能技術運用于基礎教育領域的準入機制、監管機制和退出機制;形成自上而下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教師、學校使用線上學習產品的相關規定、建議;媒體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減少大量線上學習產品對教育的干擾,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問題一:在線學習平臺惰化了學生的思維
劉希婭觀察到,部分教育App與在線學習平臺中不少快餐式、淺表式的學習惰化了學生的思維。
比如,現下大量學生遇到難題時為快速獲取答案,可直接在“某某幫”App上搜索答案和解題過程,失去了完成作業的意義,甚至部分App可模仿本人筆記直接代替抄寫;再如,部分在線學習教師授課注重公式套用,并不講解公式原理,把學解題大招、找解題套路作為學習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思維完全被訓練成了套路式程序化步驟式。劉希婭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并沒有讓學習真實發生,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高階思維能力都沒有得到發展。
二是部分線上教育產品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有待論證,存在知識點明顯錯誤的現象,甚至出現同一道題輸入三個不同APP,得到三個不同答案的情況,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此外,夸大師資力量也是大部分平臺的“通病”。
問題二:平臺為獲取利益推送有害廣告
劉希婭介紹,一方面,部分教育網站平臺在利益驅使下,推送色情低俗、網絡游戲、暴力恐怖、整容豐胸等有害內容,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當下大量網絡教學注重“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生“社會性發展”。
此外,當下網絡教學由于成本低,許多網課經常通過打“價格戰”的方式爭取客戶,導致家長容易被各類產品綁架,學生疲于參加多個線上平臺的學習,既容易導致近視、脊柱側彎等身體問題,又容易產生焦慮、回避等心理問題,影響同伴交往與親子關系。
問題三:缺乏有效的準入、監管、約束及退出機制
劉希婭指出,現下缺少對學校引進人工智能系統的規范指南,容易導致盲目跟風:有些學校花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配置人工智能設備,但缺乏具有相應專業素質的教師支撐而造成了教育資源浪費;而有些學校只追求技術層面的高度信息化,卻忽視了技術背后的倫理和價值取向。
其次,缺少對線上學習課程內容的前期審核和上架標準,沒有超前管理,出現滯后性。
三是人工智能與教育依然普遍存在“兩張皮”現象——沒有一個部門對線上教學的教師教育專業性、教育內容科學性等進行專門的常規監督,導致出現管理真空。
建議:完善準入機制、監管機制和退出機制
劉希婭還認為,在經濟利益驅動下,部分人工智能學習產品將手伸向校園,學?;蚪處熗扑]學生、家長使用其產品即可獲得一定回扣,嚴重干擾了教育教學秩序。
針對上述諸多教育亂象和弊端,劉希婭提出了四項具體的建議:
第一,加強人工智能在基礎教育階段應用的專業研究。
第二,完善智能技術運用于基礎教育領域的準入機制、監管機制和退出機制。建議由教育部牽頭,聯合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完善準入機制,超前介入,特別是針對線上學習平臺、App的教師資格、課程內容,要建立上架審核機制;建議教育部門牽頭,加強對各類線上學習產品、人工智能進校園的持續監督。
第三,形成自上而下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教師、學校使用線上學習產品的相關規定、建議。
第四,媒體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減少大量線上學習產品對教育的干擾,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