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死亡是人生悲劇式的大考:托爾斯泰與馬斯洛的共識

2021-03-01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先生們,”他說,“伊凡·伊里奇死了!”

“真的啊?!”

“這里,你自己看吧。”彼得回應著,把油墨尚未干透的報紙遞給菲德,有一段話用黑色的邊框圍著:

“普拉斯克芙亞·菲德芙娜·戈洛文娜沉痛哀告各位親朋好友,深愛之先夫伊凡·伊里奇·戈洛文法官于1882年2月4日不幸去世。茲定于本周五下午一點整舉行葬禮。”

伊凡·伊里奇生前是在場各位紳士的同事,大家都很喜歡他。他病了好幾個星期,據(jù)說得了不治之癥。生病期間,他的職位一直為他保留著,不過也有人猜測,萬一他死了,阿列克謝可能會接替他,而文尼科夫或什塔博爾則會接替阿列克謝。因此,在那個私人房間里的紳士們一聽到伊凡·伊里奇去世的消息,首先想到的是,他們自己或熟人在職位方面可能發(fā)生變動和晉升。

 

以上是托爾斯泰的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的開篇,伊凡是一名圣彼得堡的高級法官,如果在一個完全不了解他的人來看,他的生活是完美的——職業(yè)受到尊重,與妻子和幾個孩子住在裝修時尚的公寓里,結(jié)交著對這個城市有影響力的人們……

但實際情況是伊凡跟妻子的感情若有若無,孩子們對他知之甚少,他沒有任何朋友,表面上的交際只不過是為了結(jié)識那些對他事業(yè)上有幫助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對伊凡來說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伊凡在自己的公寓里經(jīng)常舉辦一些看似熱鬧實則毫無生氣的宴會,人們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在一切喧鬧退卻之后的夜里,伊凡一個人閱讀著一本關于“當下城里的人們在談論什么”的書,以便掌握流行趨勢,并讓自己在社交中更具魅力。

當然,伊凡并不是活得完全無趣,托爾斯泰就這樣評價他——“伊凡·伊里奇從工作中獲得的樂趣是自尊心的滿足;他從社會中獲得的樂趣是虛榮心的滿足;而他從打牌中獲得的樂趣才是真正的樂趣。”只是在45歲的時候,打牌這唯一的樂趣,也無法拯救伊凡的生活了,他身體的一側(cè)開始疼痛,然后逐漸擴散到全身,醫(yī)生對這個癥狀束手無策,只能給他開一堆昂貴的藥。

伊凡虛弱的無法上班,對打牌也失去了興趣,他人生獲得動力的源泉,全部都消失了,伊凡自己以及他周圍的人都意識到,他快死了。

但人們并不是出于一種同情來看待伊凡的遭遇的,他的一個同事想著伊凡去世之后,由于一個職位的空缺會引發(fā)的一連串的升職最終能夠惠及自己,帶來800盧布的收入以及其他福利;另一位同事,也在打這個變動的主意,盤算著把小舅子調(diào)過來,讓妻子高興,以便調(diào)和家庭矛盾;伊凡的妻子表面的擔心背后是對撫恤金數(shù)額的關注;作為交際花的伊凡的女兒,則擔憂的是父親的葬禮將會影響她婚禮的安排。

 

唯一對這件事認真的人,就是伊凡自己。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原本看似用不完的人生日歷只剩下幾周的頁數(shù)時,突然開啟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反思模式。突如其來的緊迫感,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如何浪費掉此前的光陰,他所追求的一切,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春風得意,而內(nèi)心的蒼白都等待著跟死亡一同被掩埋。

當伊凡站在一個置身事外的角度,才第一次真正的、完整的去觀察到自己的生活,他驚奇的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的過程、教育和職業(yè)的經(jīng)歷、曾經(jīng)工作過的每一件事都只服務于一個目的——想讓自己在他人心中顯得更重要、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為此,他犧牲了對所有事物的真實感受,包括感情、興趣。

在被病痛折磨的深夜里,伊凡也被這樣的領悟所震動著——“他突然意識到,他身上的那些與上層社會的人群所稱道的東西相背離的難以察覺的沖動,那些他經(jīng)常壓抑的模糊的沖動,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價值所在,而其他的事物則都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他的公務職責、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家庭、社會上的人和從事他的職業(yè)的人所稱道的價值——這一切的一切很可能都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世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公平的,伊凡曾經(jīng)的追求,都獲得了回應,但這些回應在病痛之下脆弱的思緒里,顯得那么荒唐。人們喜歡伊凡,或者說是需要伊凡,只是因為他是個法官、一個有錢的丈夫、一個負責任的一家之主。伊凡耗盡一生所努力的身份,獲得了成功,但他的人生卻也失敗了,沒有人在身份之外關心哪個真正的、脆弱的自我。

“最折磨伊凡的是沒有人能夠給予他同情,而這是他最渴望得到的。在經(jīng)過城市間的折磨之后,他最希望得到的是(雖然讓他公開承認顯得有失體面)有人能夠像對待生病的小孩那樣疼他。他希望有人撫摸著他、親他、抱著他哭,就像生病了的小孩一樣被人寵著,被人撫慰著。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個重要的官員,而且胡須已經(jīng)花白,因此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然而,不管怎樣,他都渴望得到這些。”

當伊凡蠟黃、凹陷的臉被裝在棺材中時,他依然沒有獲得想要的尊重。吊唁的朋友心中惋惜的只是伊凡的葬禮打亂了他們打牌的日程安排;同事們也只是盤算著伊凡離去之后,空出來的職位會給大家?guī)淼暮锰帯?/p>

不僅如此,即便在一個普通意義的人的死亡的角度上,伊凡也沒能留下什么。他僅僅在一瞬間,觸動了那些花掉生命大部分時間打牌的人、那些跟曾經(jīng)的伊凡一樣的滿腦子都是身份地位的人、那些不斷的偽裝自己取悅別人的人,讓他們產(chǎn)生了一個驚慌失措的想法——“這一同樣的實踐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fā)生在我身上”。

但這也僅僅是一瞬間,隨之而來的那種自以為是的僥幸心理和自我安慰機制就開始發(fā)揮作用,伊凡的同時彼得就如此——“有一陣功夫,彼得感到驚慌失措。但很快地,他甚至都不知道為什么,一個習慣性的想法使他擺脫了困境,他看見這一切已經(jīng)發(fā)生在伊凡身上,而不是發(fā)生在他的身上,這件事不可能,也永遠都不會降臨到他的頭上;同時他也認識到一旦他承認這一可能性,他將會陷入無窮的憂慮當中。”

即便在最后,伊凡留給人的,也僅僅是一瞬間的啟示,而后便是反復無窮的否定。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讀到莫德·博德金的著作《詩歌中的原型模式》時有感而發(fā),總結(jié)道“貫穿這部作品的整個主題是,悲劇最終是原型支配和從屬傾向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不僅存在于個體,特別是英雄的身上,而且存在于個體與命運、自然和上帝之間。”而后,馬斯洛總結(jié)出了人生21條悲劇鐵律,伊凡·伊里奇之死位列18名,馬斯洛是這樣概括的——死亡之前的悔恨,伊凡·伊里奇的故事,死亡是“終考”。

 

托爾斯泰并不是突然奇想就創(chuàng)造了伊凡這個人物,也許伊凡就是他思想世界的代言人,人過中年的托爾斯泰也突然意識到死亡腳步的臨近,也正是這種觸動,讓他開始了對自己人生的反思。在《懺悔錄》中,托爾斯泰記錄下了由于死亡所引發(fā)的思考。

51歲的托爾斯泰,已經(jīng)完成了《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幾乎占到了當時文壇的巔峰,名譽和財富對他來說早已是腳下之石。但正是在這些世俗的榮譽和成就對他不再有吸引力,死亡的鼓點越來越急促的時候,托爾斯泰意識到自己從早年起,就沒有按照自己的價值,或按照上帝的價值生活,而是遵照“社會”的價值生活;同時他也意識到這一情況使他在心中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欲望,要比他人更強;要比他人更出名、更加重要、更加富有。

在他的社交圈子里,“野心、權力欲望、貪婪、好色、驕傲、動怒和報復受到了普遍的尊重。”但現(xiàn)在,心中裝著對死亡的思考,他開始懷疑以前的各種抱負的合理性。“那么好吧,你在薩馬拉省有6000俄畝的土地,300匹馬,那又怎樣呢?你的聲譽比果戈里、普希金、莎士比亞、莫里哀,比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都高,那又怎么樣呢?對此我什么都不能回答。”

 

人生真正的開始,并不是降生的那一刻,而是第一清楚的認識到“我”的那一瞬間。當“自我”誕生,人才在一個混沌的世界里劃出了一道線,一邊是我者,一邊是他者,隨后就匆忙的踏入了人生,忙著認識我者,忙著識別他者,忙著用他者證實我者,又忙著讓我者掌握他者。

在如此的往復交替中,人往往就陷入了一種循環(huán)論證的意義死循環(huán)——我是誰?需要外界來定義;外界是什么?又取決于我內(nèi)心如何去看。為此人類文明中,出現(xiàn)了前赴后繼的各種觀點,哲學、宗教無非都在物質(zhì)與精神、現(xiàn)象與本體、經(jīng)驗與理念之間不停的打轉(zhuǎn),最終無非也都是小心翼翼地建立起一個脆弱的解釋而已。

人,能思考的前提,就是對“我”的確認,“我”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前后統(tǒng)一的整體,但問題就在于,如果沒有對外界的思考和認識,“我”就無從顯現(xiàn)。于是為了認識自己,人開始探索世界。

但在瑣碎的日常中,人漸漸的,迷失了方向,模糊了界限。那個需要自己塑造的“我”,卻成了外在世界的雕塑。懶惰的人們放棄了對自我的探索和對外界的抵抗,用世俗所流傳下來的價值來在自己的世界中刻畫著本不應該千篇一律的樣子。名譽、地位、事業(yè)、愛情、友誼、興趣,這些本應該是在“我者”與“他者”對比的過程中自我創(chuàng)造的東西,最終卻變成了人生考場上的統(tǒng)一答案。

“我”消失了,消失在社會的“我們”中。

尼采說上帝死了,西方世界陷入了群體的意義危機。而在個人死亡的面前,伊凡也陷入了自己人生的意義危機。死亡,就像是一個無情的劊子手,去除了伊凡曾經(jīng)賴以生存的、也是社會希望讓每個人趨之若鶩的身份之后,赤裸裸的他,終于第一次認清了人生的真相——“我”只能是“我”,并無法依靠外界來定義,所有外界的身份、財富,統(tǒng)統(tǒng)不過是一種包裝,最終“我”還是會像來的時候那樣,嬰兒一般,純粹的、空無的去接受意義的拷問,“除去那些包裝,我究竟是什么?”

 

沒有人逃得過那個終極的拷問,巴赫的康塔塔《上帝的時光,是最美好的時光》(BWV106)中就這樣唱到:

收拾好你的屋子,

因為你將離世而去,

而不是一直活著。

這是亙古未變的法則:

人們啊,你們肯定要死去。

那么,來吧,主耶穌。

在死亡之前,我們要收拾好世俗的一切,連同那個“我”一并留給人間。但這時,伊凡發(fā)現(xiàn),世俗的一切都如常,那“我”在哪里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白城市| 百家乐官网保单详图| 大发888开户大发娱乐权威吗| 百家乐官网发牌千数| 网上玩百家乐会出签吗| 百家乐官网经验之谈| 百家乐平注法口诀技巧| 百家乐官网电子路单谁| 君豪棋牌怎么样| 百家乐开户就送现金| 许昌市| 百家乐桌布尼布材质| 澳门百家乐官网实战| 大发888真人网站| 德州百家乐官网扑克桌| 荔波县| 百樂坊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机率游戏| 百家乐娱乐城公司| 百家乐官网纯技巧打| 德州扑克刷分| 百家乐官网透明发牌机| 苍溪县| 博九开户| 大发888安装包| 百家乐桌德州扑克桌| 赌百家乐官网澳门| 百家乐官网模拟投注器| 百家乐玩的技巧| 棋牌百家乐程序破解| 百家乐官网如何抽千| 天门市| 彭阳县| 至尊百家乐娱乐| 博之道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皇冠投注網| 名仕国际棋牌官方网| 悍马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梅花图标| 百家乐官网必胜法技巧| 盈丰国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