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潮洶涌》能勸退勇闖春節檔的“腰部”嗎?
這可能是一個失敗的“標本”,但希望是最后一次
文/龐宏波
黑馬真的累了。
在春節檔映前的預售大戰,《人潮洶涌》就被貼上“黑馬”的標簽。一方面是電影本身的“底氣”,無論是導演還是主創都擁有相對優質的口碑打底,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電影的預售墊底,在《唐探3》超六成的壓制下,《人潮洶涌》幾乎成為了最沒落的那一個。寄希望《人潮洶涌》能夠逆襲,所以美其名曰為今年春節的“黑馬”。
在口碑左右票房越來越迅猛的當下,黑馬自然有可能跑出來。這也是無數非頭部大片闖入春節檔的原因所在,希望在這個不斷擴充的大盤里能夠后發制人,再不濟也能借助大盤的紅利實現體量的提升。
這種口碑和票房的正相關,自然也是商業電影市場的一種健康狀態。但是今年,《人潮洶涌》卻成為了失敗的“標本”。電影的口碑的確出色,但是票房表現卻一言難盡。首日尚且還有8.6%的排片,但次日就降至3.9%。即便是在這可憐的排片比里,黃金場更是寥寥無幾。想要看《人潮洶涌》,成為了一件極難的事情。
為此,導演親自下場求排片,隨機排片也小幅上漲。如果說口碑和票房的倒掛是市場的不健康,但每次“黑馬”不兌現就需要導演下場求排片又何談健康?
《人潮洶涌》的高質量的確值得擁有更好的市場表現,但市場表現不好也不能怪罪于市場的無情。在春節檔突破70億大關后,勢必還會有更多的《人潮洶涌》擠入春節檔,寄希望成為下一匹“黑馬”。
但《人潮洶涌》應該勸退后來者,春節檔的大盤紅利應該被理性看待。
1
—黑馬迷路春節檔“無人區”—
春節檔,一年一變。
2021年的春節檔,相比2017年總票房翻了一倍還多。迅速擴張的大盤,吸引著頭部影片涌入。但這個被迅速“撐大”的黃金檔期,每年的形勢都發生著迅速的變化。
2017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功夫瑜伽》最終排在年度票房的第四位,第五位是在檔期被“逆襲”的《西游:伏妖篇》。在這個春節檔里,下沉是被頻頻提及的高頻詞匯。下沉+口碑,成為了突圍的法寶。
到了第二年,《紅海行動》再度逆襲,并且一舉拿下了年度票房冠軍。這部定檔最晚,類型與檔期匹配度最不高的影片卻爆發出了最驚人的能量。這一年,類型迷信被打破,口碑成為支柱。
而2019年,這種口碑源動力到了一個巔峰,《流浪地球》同樣前期走勢不佳,但是僅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逆襲。最終一部國產科幻拿下了46.8億票房,直接打開了科幻元年。逆襲加速,成為了這一年最大的收獲。
實際上每一年,春節檔都是“口碑定天下”,只是每一年口碑的發酵速度更快。這直接給了很多腰部影片信心,勇闖春節檔似乎只要有口碑就能有票房。
這一點實際上放在今年并沒有錯,畢竟《你好,李煥英》的逆襲也是有口碑就能有票房的典型代表。在《唐探3》一騎絕塵的走勢下,《你好,李煥英》步步“狙殺”,最終在第四天就完成了單日票房的反超。對比《流浪地球》,《你好,李煥英》的逆襲速度并不慢,但《唐探3》的映前走勢史無前例,這需要更大的逆襲難度。
但今年的春節檔,更大的特點在于嚴重的兩極分化。《唐探3》+《你好,李煥英》的票房占比從首日的76.9%一度漲到了82.1%,這也就意味著7部影片競爭的春節檔,5部影片貢獻的票房從23.1%下降到了17.9%,而這其中還有動畫電影的市場剛需。
《人潮洶涌》首日開分成為檔期第二,但是上座率從8.6%第二天迅速跌倒了3.9%,在導演下場求排片之前,已經跌破了3%。更要命的是,電影的上座率在前兩日“穩坐”倒數第一,隨著《侍神令》的口碑掉隊,《人潮洶涌》才開始逆襲至倒數第二。如今,《人潮洶涌》有了繼續逆襲的勢頭,但這種逆襲也僅僅是為了“體量而戰”,想要在檔期里掀出大風浪已經失去機會。
2
—“黑馬”的選擇:
同情不能代表認可—
力挺《人潮洶涌》是因為質量應該得到市場優待,但市場自然會決定優待誰。
《功夫瑜伽》是逆襲的《西游:伏妖篇》;《紅海行動》逆襲了《唐探2》和《捉妖記2》;《流浪地球》逆襲了《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憑借口碑逆襲,仿佛是春節檔的主旋律。但黑馬影片忽略的是“頭部化效應”的力量究竟有多強。
今年,《你好,李煥英》依舊逆襲了《唐探3》,但是票房前兩名能夠占到大盤票房產出的八成。黑馬逆襲不假,但這個市場不會容下兩匹黑馬,這是目前春節檔最殘酷的現實,也是一個被忽略的現實。
黑馬頻頻跑出,的確讓內容市場回歸到了內容,也讓質量比拼回歸到了質量。這給予了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也是一個市場應該有的健康環境。但整個市場畢竟不會優待每一部口碑優質的影片,大眾商業電影市場仍然有一些無法被改變的鐵律。
事實上,《人潮洶涌》本身都不能算作是一部腰部影片。因為電影本身有劉德華+肖央+萬茜的陣容,電影本身的下沉是具備一定的穿透力的。而導演此前的《無名之輩》是黑馬逆襲的典型案例,即便是在和好萊塢大片的對抗下也拿下了將近8億的票房。
而且作為“頭號招牌”的劉德華為這部影片拼盡全力,首開社交媒體入駐抖音進行宣傳,四處直播為影片叫賣。主創的口碑背書+主演的下沉人氣+宣發賣力,《人潮洶涌》的優勢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一部腰部影片應該具備的優勢。
但在這個春節檔里,《人潮洶涌》被“頭部化”市場擊出一記重拳,這對于黑馬影片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能夠進駐春節檔的影片,如今基本上不會有明顯的短板。但在這個競爭壓力空前的檔期,口碑僅僅是基礎,真正決定市場的依然是基于口碑基礎的市場因素。
《人潮洶涌》的確是一部優質影片,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同檔期的《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口碑都不差。而在市場因素方面,《人潮洶涌》的“重工業屬性”不及《刺殺小說家》、喜劇性不及《你好,李煥英》、IP不及《唐探3》、受眾差異不及《熊出沒》。
在市場因素的比拼中,《人潮洶涌》沒有自身優勢。而且在前期宣發中,過于依賴劉德華的“人氣”,對于影片本身賣點的解讀也不強,對觀眾的吸引力遠遠不夠。這種營銷上的失誤,同樣是一個關鍵。
口碑好的《人潮洶涌》一度位列檔期末尾,的確讓很多人同情影片的遭遇。但是這的確給仍然希望闖入春節檔的黑馬影片提出了新的思考:影片優勢的轉化有效度有多高?影片不能寄希望自己的高口碑“躺等”逆襲,如果在春節檔里沒有核心優勢,那么這個檔期選擇值得“認可”嗎?
3
—值得重新審視檔期容量—
希望《人潮洶涌》的"失利"是最后一次。
這兩年,關于春節檔的容量一直是產業的一個討論話題。“容量”一方面是大盤能夠有多少票房,另一方面是究竟能容下幾部影片。今年超70億的總票房和7部影片,顯然不是最終的答案。那這意味著明年,還會有影片抱著和《人潮洶涌》同樣的心態擠入這個寸土寸金的超級檔期。
檔期大盤的容量不斷被挖掘,一方面讓頭部大片充分受益,直接讓其坐在了爭奪年度票房冠軍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春節檔容量被挖掘,是否存在讓腰部影片分食紅利的情況?
其實,這一點一直都沒有被證實,但總有影片甘于“以身試檔”。2018年和2019年,春節檔末尾的影片票房基本相當。2018年《祖宗十九代》拿下1.7億票房,2019年《神探蒲松齡》拿下1.61億票房。而且這兩部影片當年口碑表現均不好,但是依然成功破億。
隨著口碑對票房的作用加大,那么是否可以憑借高口碑沖破固有體量呢?實際上這一直是整個產業腰部影片的興趣所在。此前《情圣2》定檔過春節檔,最終因為主演問題撤出;而2020年未成形的春節檔,也有《奪冠》、《緊急救援》、《姜子牙》等影片定檔其中,但疫情導致集體撤檔,同樣沒能給產業帶來參考價值。
今年,《人潮洶涌》的進駐,算是一個標本。有喜劇類型、有口碑保障、有人氣主演,但是實際效果卻恰恰證明是一個反例。在頭部化逐漸增強的春節檔,腰部影片不斷難突圍,甚至會低于影片原本應該具備的體量。
《奪冠》和《姜子牙》去年撤檔后在國慶檔相遇,最終前者產出8.36億票房后者產出16億票房。但如果放在今年的春節檔,這兩部影片會有這樣的體量嗎?而《緊急救援》原本也是“平移”一年,但最終提檔至12月,最終拿下了4.9億票房。如果還是原本的檔期環境,《唐探3》+《囧媽》雖然口碑成績可能都不達預期也必然會有逆襲,但這三部影片是否一定會比現在的票房體量都高呢?
疫情之后,整個產業對于檔期的選擇極為“謹慎”。檔期扎堆空前,尤其是對于大檔期的爭奪非常激烈。原因在于相比需要自帶熱度的冷檔期,大檔期充足的市場容量也能讓其分食紅利。但起碼目前《人潮洶涌》基本上票房落點低于3億的市場表現,應該讓更多的影片重新去思考。
例如,是否應該讓春節檔“泛檔期化”?一些體量稍小的影片能否敢于提檔,畢竟在《拆彈專家2》之后整個市場迅速冷卻,大盤利用率極差。那么,倘若有“春節檔實力”的影片能夠提檔,或許可以為自己的口碑長線拉長一定的空間。
對于非四大檔期來說,是否可以被充分利用?畢竟進口片在2021年究竟有多少部被引進非常迷茫,而大檔期基本上會被頭部大片提前預占。對于有一定口碑自信的影片來說,同樣也有機會。
如果春節檔依舊像今年這樣,兩部影片票房占比達到八成。那么,這幾乎等同于直接宣告其它影片失去競爭的機會。這并非最慘,多部影片競爭市場剩余不到20%的市場容量,也必然會有影片難達應有的體量。
過分鼓吹大檔期的票房紅利以及口碑為王,所造成的結果可能是一部又一部影片遭遇損失。如果有更多口碑優質的《人潮洶涌》在豪賭春節檔中落敗,這對于電影市場來說同樣是一種巨大損失。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