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醫藥,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新樣本分析
在這個提倡“全民創新,人人創新”的時代,創新乃是大勢所趨,而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創新”這個宏大的命題則更加具體,比如將創新擺在何種戰略層面,比如如何通過創新創造價值。
上海醫藥(601607.SH,02607.HK)是國內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2020年,上海醫藥首次進入“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單”,是僅有的兩家中國藥企之一。創新發展正是上海醫藥正在深入推進的第四發展戰略之首。
在談及創新的重要性時,上海醫藥總裁左敏向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記者表示:“創新絕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企業的生存問題,唯有創新才有出路。”
對于醫藥創新的形式,上海醫藥董事長周軍則用“不拘一格”四個字來概括:“或自主研發,或尋求內外合作,只要能夠為中國的醫藥行業做出更大的貢獻,不拘一格。”
某種程度上,上海醫藥的創新之路正是一個典型的樣本,它是中國醫藥創新的先行者,從中可以窺見中國醫藥行業在創新方面的探索以及未來的可能性。
“以患者需求”為出發的創新
說創新,談創新,到底什么是創新?上海醫藥給出的答案是,以患者需求作為出發點。
上海醫藥研發管理中心副主任柯櫻表示,創新有不同的路徑,比如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藥物靶點的完全創新,歸根結底首先要圍繞臨床需求,可以讓患者受益。
親自負責上海醫藥研發創新的左敏總裁也強調:“做藥的關鍵還是不忘初心,做藥主要是為了解決老百姓的臨床用藥需求,這是我們一直銘記于心的做事宗旨,也是我們認為的醫藥創新的關鍵。”
以“需求”為目標,上海醫藥的創新工作從來不拘一格,用周軍的話說:“只要為我所用,特別是研發能力能夠納入到我們的總體系,那就不分內外,我們自己的團隊也可以,其他團隊加入也可以,甚至產權或合作上面都可以談。”
目前,上海醫藥在藥物研發方面列為了四大板塊,覆蓋創新藥、化學仿制與改良型創新藥、中藥和罕見病藥,其中創新藥是以生物藥為主,聚焦腫瘤、免疫、感染等領域的多個靶點,重點發展治療性抗體與ADC,積極布局溶瘤病毒、細胞治療等方向。
上海醫藥當前有22個創新藥產品處于研發管線。上海醫藥的創新藥目標是在“十四五”期間至少有2個至3個重大新藥獲批上市,有30個創新藥處于臨床階段,其中不少于15個處于臨床2期和三期。
創新是為了推出產品,但真正的創新能力又不僅于此,更要延伸到醫藥研發前期,包括對疾病靶點的跟蹤能力,對新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是否能把初期的研究成果轉化成實際的產品。這些對于國內許多醫藥企業都是很大的挑戰。
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即上海張江路92號項目)建成示意圖
為此,上海醫藥還在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在滿足公司自身創新發展的同時,從研發、中試、臨床、產業化等形成完整創新孵化平臺,如上海張江路92號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圍繞治療性抗體與疫苗、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生物醫療創新領域,打造國內生物醫藥板塊布局最齊全、技術領先的孵化轉化基地和產業化平臺。
另外,上海醫藥還與上海交大醫學院、復旦大學藥學院、上海市瑞金醫院等知名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展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通過打造“朋友圈”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整體研發能力。
創新投入屢創新高
長期以來,中國醫藥主要在仿制,創新能力有所欠缺,創新研發投入占比也少之又少。醫藥創新背后需要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儲備,而研發投入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基礎。
自從周軍2016年起擔任上海醫藥董事長,上海醫藥的研發投入屢創新高,2019年達到15.09億元,同比增長27.22%。
“在創新研發的過程中,資金投入是一種資源和工具。”近幾年,上海醫藥不斷增長的研發投入帶來的改變柯櫻深有體會,她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相比較過去,現在她所在的研發中心的壓力不再是為經費發愁,而是轉向如何盡快地把每一個創新項目推進得更好。“進度有沒有沒趕上?還有哪些項目沒有做?有沒有完成任務?”成為研發中心的每日“三問”。
醫藥創新有一個著名的“雙十理論”,即十年時間、十億美元,才有可能做出一個創新藥。在這一大背景下,國外醫藥巨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可達到16%,甚至更高。必須承認的是,雖然研發投入已經不斷提高,近年來,中國醫藥企業在研發的投入上大大提升,但與國際一線公司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周軍在采訪中透露,上海醫藥每年加大研發投入,不只是絕對量,占銷售的比例也會每年加大,一個階段性目標是占到工業銷售的10%以上。
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營收數字最受外界關注,而創新研發作為花錢且短時間無法促進營收的部分,在投入過程中往往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對于這一點,柯櫻表示,上海醫藥做得特別好的一點是,了解醫藥產業的規律,并沒有給創新研發部門營收的壓力,真正的壓力不是集團給的,而是每個研發人員給自己的,大家都希望盡快有新品種上市,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攻堅克難做創新的上藥人
創新的口號可以響亮,創新的投入可以越來越多,而真正做好創新還需要人的投入。
全國勞模、中央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朱陽在上海醫藥已經工作了近40年,從早年負責老藥的工藝改進到如今參與抗腫瘤生物藥,包括重大項目抗流感病毒藥物奧司他韋的研制和產業化工作,他稱得上是上海醫藥創新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回憶2005年參與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的工作,朱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奧司他韋有13步化學反應,他當時用了11天把研制路線做出來,在半年不到的時間,實現產業化,使集團在之后與原研藥企業的談判中,掌握了主動權,工藝也得到了原研藥廠家的認可。
醫藥研發領域多高精尖人才,為上藥服務進40年的他學歷上并沒有優勢,但如今他帶領著上海醫藥研究院十幾個人的團隊。朱陽認為,自己的進步源于多年來不斷學習,更是因為上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上藥研究院積極參與由上海藥物所和疾控中心聯合開展的新冠肺炎預防和治療藥物篩選項目,已經篩選出有代表性的、不同結構類別的近246個化合物。
柯櫻所在的研發管理部門有700人左右,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她告訴澎湃新聞,在創新的研發過程當中,最大的困難是每個人都不知道未來它是什么樣子的,所以會感到焦慮。
“你必須抱著一種非常堅定的信念,抱著一定要做成的心態去做,否則的話你就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懷疑自己。”柯櫻表示,真正的碰到技術困難總有辦法解決,最重要的反而是人的信念和決心。
這些困難都難不倒上藥人,也難不到中國醫藥創新人,柯櫻在采訪的最后表示,上海醫藥作為國企起到一個帶頭作用,給更多企業樹立投入創新的信心,未來的中國醫藥創新非常值得期待。
憑借多年積累,全產業鏈布局已經成為上海醫藥最大的優勢。對于未來,左敏表示希望用創新激活上海醫藥的新基因,打造一張上海醫藥產業的新名片。將產業鏈打造成為一個閉環的生態鏈,讓醫藥工業和商業相互賦能,則是擦亮上海醫藥新名片的關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