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師范院校需“再師范化”?教育部回復人大代表建議
近日,教育部就全國人大代表“關于加快推進師范院校‘再師范化’的建議”予以回復。教育部稱,正如建議所指出的,在教師教育體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眾多師范院校選擇走綜合化發展道路,使得在提升實力的同時,也陷入了“去師范化”困境。
教育部在答復中分別從“強化師范院校主體地位和關鍵作用”、“加大教師教育的支持力度”以及“深化教學改革和教育創新”三個角度介紹工作內容。
“師范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教育部高度重視加強師范院校的主體地位。”教育部稱,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有關要求,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提升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辦學水平、保障辦學質量,強化培養卓越中學教師的力度,發揮師范院校的“師范”優勢,強化師范院校主體地位和關鍵作用。
“國家高度重視對教師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指出,將認真研究、支持教師教育改革發展,大力推進教師教育的改革,保障教師教育的質量。中央財政繼續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繼續通過現有渠道,加大對師范院校和師范教育的支持力度。
“教育部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教育創新。”教育部表示,將繼續提升教師素質能力,推動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深化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優化教師教育體系,圍繞信息技術緊抓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為培養時代新人筑牢堅實基礎。
202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趙國祥就指出,全面振興教師教育,主體和關鍵還在于師范院校,特別在于師范院校的“再師范化”。
談及“去師范化”現象,趙國祥表示,全國47所師范大學中,明確定位為綜合性大學或高水平大學的26所(55.3% ),定位為綜合性師范大學的6所(12.8%),定位為師范大學的15所(31.9%)。辦學定位上的綜合化致使師范院校有“師范”帽子,沒有師范特色的現象較為普遍。
與此同時,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師范院校增設的專業大多為非師范類專業,這逐漸降低了師范院校教師培養的主業地位,師范生培養質量明顯下滑。同時,受生源質量和培養質量的雙重影響,一些師范院校畢業生往往囿于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遷移能力弱于綜合性院校學生,部分重點中學更愿意從綜合性大學畢業生中招聘教師。
“綜合性大學固然有其生源質量好、學科門類全、培養水平高的優勢,但廣大師范院校在百年師范傳統中所涵養的師范文化、所構筑的學科專業優勢、所形成的獨特人才培養模式、所積累的社會資源和渠道等,都是綜合性大學無法比擬的。”趙國祥認為,培養造就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主體和關鍵還在于師范院校,特別是在于師范院校的“再師范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