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部個人情感電影:兩代人的和解
進入新世紀以來,“代溝”這個詞一直出現頻率很高。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成為文學藝術作品熱衷解剖的題材,尤其是父與子之間的矛盾。似乎父與子天生就是對頭,每一對父子都會有一堆隔閡、對抗的故事。
《小偉》就是一部講述父與子的矛盾與和解的故事。在前年的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當時還叫《慕伶,一鳴,偉明》的影片獲得評委會大獎。慕伶,一鳴,偉明,分別是影片中母親、兒子、父親的名字。獲獎以后,編劇、導演黃梓又做了剪輯,改名為《小偉》,在今年1月22日登陸國內院線。影片中并無小偉這么一個人物,為什么要起這么一個片名?黃梓在影片結尾的字幕中告訴我們,原來,“韋”是他父親的名字,他常常寫錯成“偉”,因為父親總是偉岸的,他習慣性地加上了人字旁。可見,這就是一部獻給父親的告白。
偉明、慕伶和一鳴是一家人。父親偉明得了肝癌。母親慕伶和正在讀高三的兒子一鳴悄悄地瞞著他,說只是肝腹水。不料,出院時護士送來的診斷單暴露了真相。
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對慕伶和一鳴不啻是晴天霹靂。收到了美國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一鳴不愿意去美國。要強的慕伶也竭力瞞著偉明的妹妹和自己的同學。這一家人在隱忍中一天天前行。
這是一部關于癌癥的電影。與此前我們看到過的《滾蛋吧,腫瘤君》《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煽情、催淚相比,《小偉》可以說是極其冷靜、隱忍的。同樣是面對癌癥,《小偉》以克制、含蓄的敘述方式,展現人在面對病魔時的精神困境,給我們的沖擊絕不亞于前者。
影片分別以3個人的視角來講述這個傷心的故事。丈夫得了絕癥,慕伶必須撐起這個家。她一方面要照顧病中的丈夫,另一方面還得擔心將要高考的兒子。從她鎮定自若的外表之下,我們清楚地看到她內心的悲傷和凄苦。處于叛逆期的一鳴得知父親的噩耗,努力想做點什么來彌補,但始終無法得到父親和母親的回應。他和伙伴們只好逃課來到山里,肆意發泄自己的情緒,來暫時消解身上無形的精神壓力。偉明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之后,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家鄉。他的靈魂回到了海島上,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這是導演黃梓的處女作,全片完全來自他自己的生活,充滿了他的個人情感。黃梓說,這就是一部半自傳的作品。他高中未畢業就出國,回國兩年后父親查出癌癥,于是他對自己過往的叛逆感到后悔,但已經來不及。父親去世后,他想到為父親拍一部電影,用自己獨立的世界觀,表達對家庭的理解,對父母的認知。所以,他把自己拍下的父母親的視頻作為彩蛋放在影片結尾,加上了字幕“獻給我總是寫錯名字的父親小韋”。
在接受采訪時,黃梓告訴我們,影片中火車車廂里,偉明硬要和一鳴擠在一個鋪位上睡覺的情節,就來自他的生活。他從小害怕一個人睡覺,常常爬到父母床上,睡在兩個人中間。長大后,父親也曾開玩笑要和他一起睡覺,被害羞的他拒絕了。黃梓在影片中以這樣一個溫馨的情節與天上的父親完成了和解。
我是個父親,也曾經是個兒子。從黃梓和《小偉》中的一鳴身上,我清晰地看到了我兒子的影子。作為兒子,我也曾經和我的父親也有過隔閡。但是,隨著自己成為父親,隨著自己的老去,我慢慢地理解了父親,慢慢地感受到父親的偉大。作為父親,我和兒子之間,也有著深深的隔閡。這種隔閡,是客觀存在,每一對父子似乎都難以避免。有的父子,能在有生之年實現和解。而有的父子,則像黃梓和他的父親一樣,等到天人兩隔,也沒有辦法實現和解。
于是,看完這部《小偉》,我有幾句話想和黃梓這樣的孩子們說,父子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血緣關系,父子之間沒有任何需要隱瞞的事情。父子應該像兩個男子漢那樣坦誠相見,包含相容。不要等到父母離開了這個世界,才來告白和和解,給自己留下永遠的遺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