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埃博拉病毒或在幸存者體內長期潛伏,建議長期監測
1月28日,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研究顯示,在康復大約200天后,一些埃博拉幸存者的抗體水平回升。這項研究暗示,埃博拉病毒可能在康復患者體內潛伏,并重新出現,從而引發抗體反應。研究團隊認為,應考慮對埃博拉幸存者進行警惕性隨訪,以防止病毒在康復患者中復發。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因非洲中部的埃博拉河而得名。在美國非虛構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頓的《血疫》一書中,埃博拉病毒被喻為“人類的橡皮擦”,和埃博拉打交道是“通往死亡的快車道”。這種病毒的感染癥狀極其恐怖,病人會嘔吐,腹瀉,全身不規則出血,內臟器官被嚴重破壞,最終身體會像融化一樣腐爛。
埃博拉病毒主要分為6個種,包括扎伊爾埃博拉病毒,蘇丹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雷伊頓埃博拉病毒和邦巴里埃博拉病毒。其中,扎伊爾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達88%,是帶走上萬人生命的“死神的鐮刀”。
當一個人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后,體內會產生抗體來對抗這種疾病。抗體濃度在一段時間內達到峰值,然后下降,為機體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免疫記憶。
在《自然》的這項研究中,利物浦大學研究員Georgios Pollakis及其同事對115位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的幸存患者進行了長達500天的抗體跟蹤。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發生在2013年至2016年。
研究團隊發現,患者體內的抗體濃度在急性恢復期下降,但在大約200天后意外增加,之后又下降。他們在約43%的參與者中觀察到了這種特殊模式。在51位接受縱向隨訪的參與者中,有39人出現了這種模式。研究團隊認為,抗體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免疫系統重新遇到體內已經存在的病毒抗原。
研究團隊沒有在參與者血漿中檢測到埃博拉病毒。但論文作者、利物浦大學研究員Georgios Pollakis對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表示,幸存者血液中的抗體滴度降低很久之后又再次上升,暗示病毒可能在康復患者體內長期存在,隱藏在眼睛、睪丸或中樞神經系統等免疫特權部位,然后重新開始復制,促使新的抗體反應。“其他研究也表明,這些部位在患者康復后較長時間內都存在病毒。”
此前,已有一些關于埃博拉病毒在幸存者體內持續存在的報道。2016年,一項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的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在埃博拉幸存者癥狀恢復565天后檢測到病毒RNA,他們當中,一些人的精液樣本在康復后12個月或更長時間內呈現埃博拉病毒RNA陽性。
Georgios Pollakis和他的研究團隊建議對埃博拉幸存者進行長期監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