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身敦:紀實攝影會穿越國界、文化與時空
2020年12月,在第四屆寧波國際攝影周上,攝影家王身敦的大型個展“慢游中國”作為特邀展亮相其間,展出期間,他還來到展覽現(xiàn)場,與攝影師嚴志剛、策展人傅擁軍等多位攝影界知名人士進行互動對談,妙語連珠、見招拆招的風趣談給在場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慢游中國”共展出100張照片,時間跨度30余年,作品全部以黑白照片呈現(xiàn),拍攝地點遍布中國各地。“慢游中國”的副標題是“過日子”,其意正是要聚焦和關注那些普普通通、實實在在過日子的人們。
展覽期間,自由撰稿人孫志紅與王身敦進行了對話。曾以合眾社、路透社的攝影記者、首席攝影記者、助理編輯及亞洲新聞圖片副主編,以及兩屆荷賽的評委和荷賽大師班推薦委員會成員等眾多身份出現(xiàn)在觀眾視野中的王身敦,對于攝影的理解和執(zhí)著常讓人想起中國的“太極”功夫:看似無形中的有形,眼前無招卻步步是招,達到極致時萬物都是利器。
2016-浙江省-寧波市-東錢湖
1986-吉林省-長春市-火車站
孫志紅:我在2020第四屆寧波國際攝影周上觀看您的大型個展“慢游中國”后,總感到?jīng)]看夠,至少從數(shù)量上,意猶未盡。我看到《1986-北京市-天壇公園》那張照片,穿越感突然襲來,那好像拍的就是我的童年。我記得您在解讀自己作品時還說,因為拿來展出的是一部分老照片,怕不太符合當代人的口味。其實,在我看來,您的這些照片永遠不會過時。因為經(jīng)典是超越時空的,僅憑我觀展時的感覺,似乎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王身敦:這次在寧波攝影周上,傅擁軍為我的“慢游中國”策展了100張照片,一共有兩部分內(nèi)容。其中,“1983-1988”的部分是我作為一個背包客,在那個期間兩次來到中國所拍。可惜的是,當時以為還可以再拍,只留下了三四十張底片,其他的都扔掉了,現(xiàn)在想想還有些心疼,我們看到的就是那些留下的部分。“2009-2019”的部分,是因為我在北京定居了,所以,我是以一個居民的視角來拍攝的,這個時間段的照片拍了許多,在這次展覽中占了三分之二。
我雖然不是在中國內(nèi)地出生和長大的,但是我很關注、并有興趣研究中國歷史,知道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的經(jīng)歷。當我有機會來到中國時,我更關心和想看到的自然是老百姓是怎樣過日子的。我覺得紀實攝影是一種憐憫的藝術,它會穿越國界、文化與時空。
1986-北京市-八達嶺長城
1986-北京市-天壇公園
1988-廣東省-農(nóng)村幼兒園
孫志紅:您的照片闡釋涉及中國改革開放以及經(jīng)濟騰飛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城市、鄉(xiāng)村的變化。您除了在北京生活以外,還到過很多地方,但卻并非泛泛地游走,而是追蹤問題,跟蹤人物,記錄事物發(fā)生的走向,力求客觀、中立。或許是您一向以來的職業(yè)素養(yǎng)所致,我感覺這些拍攝都像是新聞攝影,但又不僅僅是新聞,因為照片里有人文關懷。比如那張《西藏盲童學校的旦增卓瑪》,整個畫面特別干凈,我覺得這都是您對被攝者的尊重。您說過,“一個攝影師不要為拍攝而拍攝,不要為辦展覽而拍攝”,從您的照片也可以感受出來。
王身敦:攝影的目的不是攝影。在中國當前的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我用攝影來關注老百姓過小日子,見微知著。
我不太喜歡談攝影理論,覺得攝影理論與主義都是越談越大,越談越多。大道至簡,我喜歡簡約。用照片去說話是我的所愛。我這樣的觀點似乎和很多人不同吧?
2010-北京市-鋼琴比賽
2012-上海市
2012-上海市
201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孫志紅:您的觀點讓我很欣賞,也讓我很受啟發(fā)。不過我很好奇的是,您說您曾經(jīng)是一個輟學者,卻可以在合眾國際社、路透社擔任攝影記者、首席攝影記者、助理編輯及亞洲新聞圖片副主編等職務,這是一段怎樣“逆襲”的經(jīng)歷呢?
王身敦:其實“輟學”是因為我覺得沒有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而攝影與其他藝術相似,作品就是最好的“文憑”。我雖然年輕時比較叛逆,但我真正工作以后,就努力學習,謙虛謹慎,專注冷靜,知行合一,敬重別人。
我可能比較好運,遇到的都是好人,他們愿意給我夢想一般的機會,幫助我成長和原諒我的錯誤。攝影給了我機會去行走,觀看和感受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一直心存感激。
我想這應該算不得“逆襲”吧。
2013-浙江省-杭州市
2015-廣東省-連州市
2012-蘇州市
2012-蘇州市
孫志紅:如果說成功是自身努力和好運機遇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那么能夠獲得荷賽獎,應該是所有從事新聞的攝影師之夢想和殊榮,而能成為荷賽評委以及荷賽大師班推薦委員會成員,是基于您對攝影的哪些貢獻和成就?另外,您覺得現(xiàn)在的荷賽是處于一種怎樣的環(huán)境?
王身敦:荷賽與我的合作是因為我在新聞攝影工作上展示出了一點他們認可的水平,還有因為工作關系的原因認識較多的攝影師。荷賽現(xiàn)在嘗試跟隨世界新聞攝影潮流,加設了獎項,但是現(xiàn)在的潮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在快速改變。在這個前所未有的科技大洪峰中,也有著太多擺拍的影像和假影像,我覺得荷賽開始有點力不從心了。他們的總監(jiān)在幾個月前辭職了,他自己給出的簡單理由是他已經(jīng)不再適合帶領荷賽繼續(xù)前進。
2011-重慶市
2011-重慶市
2011-四川省-成都市
2011-四川省-什邡市-地震后
2011-四川省-成都市-文殊院-悼念
孫志紅:原來如此。回到創(chuàng)作者本身這個話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必然與他的成長經(jīng)歷和生活背景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您認同這句話嗎?
王身敦:什么土地長出什么果子,在耕種前是需要先把土地準備好的。攝影人的經(jīng)驗、文化、思維和修養(yǎng)是會在拍攝的影像中流露出來的,照片是在傳遞感情和透露內(nèi)心。
我是在1998年向路透社申請調(diào)任北京的,好多人當時很訝異,因為來北京我要從新聞圖片副總編輯的位置降下來。但是我渴望來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中國的發(fā)展。我要出去拍攝自己的照片,而不是總在編輯別人的照片,總在辦公室里談論照片。
我覺得人類是一家。我們的喜怒哀樂是一樣的。我喜歡觀看、感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但不會去做比較。我尊重出現(xiàn)在我的照片里的人和物,風姿花傳,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件物件的出現(xiàn)都是為了幫助我傳遞信息和感情的。
2015-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騰格里沙漠-活佛
2015-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騰格里沙漠
2013-青海省-化隆縣-護身符
2013-青海省-西寧市-唇腭裂手術前的小孩
201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地區(qū)-吉木乃縣
201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地區(qū)-吉木乃縣-草原上的牧民
孫志紅:沒錯,我們都是在地球村里的人。我知道您除了黑白照片外,也拍一些數(shù)碼彩色照片,很期待今后能夠繼續(xù)觀看您的展覽。另外,現(xiàn)在很多攝影人都在使用無人機拍照。我在一些報道中,發(fā)現(xiàn)您也曾是一些航拍比賽的評委,看來您自己平時也用無人機吧?
王身敦:謝謝你的支持,黑白膠片是我自已個人的攝影愛好與風格,而數(shù)碼彩色攝影更多的是為了其他人或機構而使用的。
我在中國參與的評選活動主要是朋友邀請的,我都很喜歡,因為我很想了解現(xiàn)在中國的發(fā)展,中國人的思想與攝影水平。我當了6屆的搜狐航拍比賽評委,但是我沒有用現(xiàn)在的小型無人機從事航拍,因為我覺得有點不真實,太抽離了,像打游戲機一樣,缺少了一種實在的觀看和感情交流。我以前做過的航拍都是坐在直升機或小型飛機上的,拿著照相機,那樣會讓我感覺很真實地在做拍攝記錄。當我在做航拍評委時,我會嘗試引導航拍飛手們更多地用無人機去關注一些民生和時事,而不是太多地停留在漂亮的風光與旅游影像上。
我覺得攝影的基礎是單張藝術,不同的展示方式都是以此為地基,在其之上一層一層搭蓋起來。攝影的深度與數(shù)量,和拍攝的時間長度也沒有必然的關系,更多的是源自攝影師的內(nèi)心。攝影鏡頭雖然對著前面拍攝,但是記錄的卻是鏡頭后面攝影師的靈魂。
2016-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2011-湖北省-武漢市
2016-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
2013-云南省-麗江市-販賣野生雀鳥
2018-貴州省-興義市
2018-江西省-鄱陽縣-贛劇演員
2018-江西省-鄱陽縣
2016-甘肅省-民勤縣-騰格里沙漠-固沙工人
本文刊登于《中國攝影報》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第7期
原標題:《訪談 | 王身敦:紀實攝影會穿越國界、文化與時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