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沙漠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媒體:不應成糊涂賬,須有人負責
光明日報1月23日消息,在我國八大沙漠中總面積排名第六、流動性排名第一的庫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約4米的速度整體向東南擴展,直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地處該沙漠東緣、曾經擁有約2萬畝“三北”防護林帶的國營敦煌陽關林場,是甘肅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綠色屏障。但記者調查發現,這條西鎖沙龍、東保綠洲的防風固沙生命線,近十余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余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由此人為撕開一道寬約5公里的庫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報道稱,陽關林場以前是“勁風卷白草,野狼竄沙窩”的不毛之地。經過幾代敦煌人的艱苦努力,栽植各類樹木400余萬株,造林約2萬余畝,令昔日沙丘連綿的荒漠變成了郁郁蔥蔥的綠洲,徹底擺脫了“風沙攆人走”的困境,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風沙向黨河水庫及敦煌城蔓延。然而,一張2017年陽關林場地類分布示意圖顯示當地林地面積只有5000畝,記者現場勘察測量結果也初步證實,今年1月,陽關林場防護林面積已不足5000畝。而在防護林面積萎縮的另一面,陽關林場的葡萄園面積則達到萬畝以上。
防護林與葡萄園的一退一進,可以說讓人觸目驚心:自2000年以來,來自外地的承包戶蜂擁進入陽關林場,大面積租賃林地開發建設葡萄園。為阻止防護林與葡萄爭奪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不少葡萄種植者,競不惜對承包地附近的防護林痛下殺手、斬草除根;成片葡萄園取代多年營造成的網帶片交錯、喬灌草結合的防風固沙體系,陽關林場林帶整體防護功能幾近于無;葡萄園面積一年比一年大,被馴服多年的風沙卻一年比一年多……
種植經濟類林木,在多數地方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發展路徑,但在本就極其缺水的陽關林場,不惜大面積砍伐防護林來種葡萄園的做法卻無異于“殺雞取卵”。且不說前人歷經50多年所艱難種植的防護林被毀于一旦本就是一種巨大而殘忍的破壞,當防護林被毀導致風沙向城市逼近,葡萄園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到底價值幾何?這樣的問題,應該不難解答。
雖然對于林地被濫伐的現象,目前相關方面還存在不同的說法。但數十年培育的防護林卻嚴重萎縮,這恐怕已是不爭的事實。敦煌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陽關林場實施的是殘次林改造,得到了批準,并不存在破壞防護林種葡萄的情況。但一者,到底是“改造”殘次林,還是肆意破壞防護林為葡萄園騰地,不能聽信某個部門的一面之辭;二來,正常改造,何以解釋防護林面積大幅減少?更蹊蹺的是,既然是正常改造,為何陽關林場目前連與公益林有關的標識牌、標志樁等都一并消失了?相關方面是否在刻意隱瞞或是回避什么,不應該再成為一本糊涂賬。
據說,曾有敦煌市領導私下表示,陽關林場大面積防護林被砍伐種葡萄,市里確實沒有管護好,感到很心痛。而林場管理者和當地相關部門官員卻聲稱砍伐行為合法,不存在亂砍濫伐問題。就連當地政府和農場方面都對“防護林退葡萄園進”一事存在分歧,這本就是一種反常。整個事件持續了20多年,相關方面卻連基本的事實都沒搞清楚,這更難說是正常現象。這里面的“內幕”到底是什么,隨著媒體揭開蓋子,該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了。
這些年,有關沙漠地區的環境破壞事件,出現了多起。幾乎每一起都讓人觸目驚心,并且也得到了嚴肅的處理。陽關林場的防護林“消失”現象是否又屬于“踏進同一條河流”,上級部門必須及時介入調查。不管如何,置于“每塊林地都是從‘沙老虎’口中搶過來的,每栽活一棵樹都跟養活一個小孩般不易”的歷史語境下,置于“綠退沙進、沙漠逼人”的現實當中,“萬畝沙漠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必須要有人負責。
(原題為《萬畝沙漠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誰來負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