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拉鐵摩爾家族與中國︱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的中國童書
大衛·拉鐵摩爾與夫人瑪格麗特(Marguerite Barnes,1873-1952)育有五個子女,分別是長女凱瑟琳(Katharine Todd Lattimore,1899-1994),長子歐文(Owen Lattimore,1900-1989),次女瑪麗·伊莎貝拉·拉鐵摩爾(Mary Isabel Lattimore,1902-1972),三女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Eleanor Frances Lattimore,1904-1986),以及次子里奇蒙·拉鐵摩爾(Richmond Lattimore,1906-1984)。子女中,凱瑟琳與歐文出生于美國,伊莎貝拉似出生在蘇州,埃莉諾·弗朗西斯(與歐文妻子埃莉諾區分)生在上海,最小的里奇蒙是“河北人”,降生在保定府。
除了歐文·拉鐵摩爾,他的兄弟姐妹里中國情結最深的,必須說到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如歐文之子戴維對姑姑簡略的介紹,“伊莎貝爾和埃莉諾·弗朗西斯都是藝術家,后者……是一位童書作家和插畫家,作品暢銷多年”。(《拉鐵摩爾家族與中國——戴維·拉鐵摩爾祖孫訪談錄》,《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8年10月2日)本文要著重介紹的,就是埃莉諾·弗朗西斯融入中國生活經歷的童書和插畫創作,這可作為了解拉鐵摩爾家族中國緣分的窗口,也是一代來華外國人的中國印象的一個側面。
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
埃莉諾·弗朗西斯生平
1904年在上海降生后,次年埃莉諾·弗朗西斯就隨大衛遷到了河北保定府,因此她不像兄長歐文對繁華上海還有幾分記憶,她主要記住的是中國北方城市、農村及人民。由于母親回美治病,歐文、伊莎貝拉、埃莉諾·弗朗西斯等孩子由姑姑代為照料了一段時間,后還是由父母直接進行家庭教育。
1912年,8歲的埃莉諾·弗朗西斯同其他兄妹一起被送到歐洲讀書,一度他們分散在幾處,歐文在瑞士、英國待過;伊莎貝拉在瑞士;瑪格麗特夫人和埃莉諾·弗朗西斯、里奇蒙在黑森林。一戰爆發,將孩子們在英國集合后,三個較小的子女都被瑪格麗特夫人帶回中國,埃莉諾·弗朗西斯因此再次踏上中國土地。在中國又生活了六年左右,她隨回國赴任達特茅斯學院教授的父親離開中國。
返美后的埃莉諾·弗朗西斯正是求知年紀,在奧克蘭、加州、波士頓和紐約等地學習藝術,并曾從事自由藝術家的工作,后專職從事童書寫作與插畫。在1934年她同作家兼新聞記者羅伯特·阿姆斯特朗·安德魯斯(Robert Armstrong Andrews,1905-1963)結婚,育有二子,最后于1986年5月12日去世。作為著名的兒童文學家與插畫藝術家,埃莉諾·弗朗西斯一生都在為非常幼小的讀者寫書,且總能創造出對那個年齡段的孩童極有吸引力的人物形象。她大概創作了五十余本受到歡迎的兒童書籍與插畫作品,其作品廣泛取材世界各地的場景和人情風物,但最出名的還是以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為背景的。
《小梨記》系列
1931年,27歲的埃莉諾·弗朗西斯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小梨記》(Little Pear,New York:Harcourt,Brace & Company),該書內頁副標題是“一個中國小男孩的故事”,她的兒童文學創作生涯自此書開始。
《小梨記》將主角小梨“安排”在中國北方的一個小村莊里,這個小男孩頑皮可愛,總喜歡尋找刺激和冒險。在尋找樂趣的時候,他常遇到麻煩。例如他會乘著裝滿蔬菜的獨輪車偷渡去集市;曾差點被風箏帶走;玩鞭炮出了意外;被居住在船上的人家從河里救起。這部初試牛刀的作品無論是內容還是插畫都由埃莉諾·弗朗西斯一手包辦,后來發展為她鮮明的創作特點。
童書需要生動活潑的插畫創作來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一般來講,童書內容與插畫往往分離,先有文本,插畫家進行“文本再創作”。這時畫家需要兼顧文本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斟酌塑造出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形象,以期揭示、維持文本的內涵與風格。只有優秀的插畫作品與文本才能相得益彰。文本作者自己動手,沒有理解作品基本意涵的偏差,能以自己滿意的視覺形象對原著進行豐富、補充和提升,保持原著的基調和風格,最終創造出融合度高的整體作品形象。身兼兩藝的埃莉諾·弗朗西斯在那個年代更是少有的,作品對小讀者吸引力強。今天的童書中的插畫多有精心的人物設計和豐富的色彩表現,因為這些都是最容易吸引孩子興趣的元素。而在埃莉諾·弗朗西斯創作早期作品時,過于復雜的圖版、彩繪、彩印都不現實。她多使用簡單線條進行勾勒,形象簡單但辨識度強,還頗有幾分中國畫善用線條之感,書中對國人形象、時代特點的把握也非常精到。
此外,在童書插畫創作中,創作者本人的“童心”及融入程度關系作品的成功。如《紐約先驅論壇報》(The New York Herald Tribune)登載的一條評論所說,“(《小梨記》)這個故事很有魅力,有一種自然的、孩子般的特質,這將使六七歲開始獨立閱讀的孩子喜歡上它”,這可能就是埃莉諾·弗朗西斯的童心。
《小梨記》
中國童書出版的歷史可追溯到晚清,現代兒童文學也在時代大潮中萌芽。兒童文學的“自覺”在20世紀初葉,這是在與西方較多接觸后的新認識。如孫毓修說:“西哲有言:兒童之愛聽故事,自天性而然。誠知言哉!歐美人之研究此事者,知理想過高、卷帙過繁之說部書,不盡合兒童之程度也。乃推本其心理之所宜,而盛作兒童小說以迎之。說事雖多怪誕,而要軌于正則,使聞者不懈而幾于道,其感人之速,行世之遠,反倍于教科書。”(《教育雜志》1909年第一卷第2期)提倡兒童文學的呼聲漸起后,中國兒童得到“發現”,童書創作、出版業興起在社會變革和教育手段轉變、思想啟蒙方面自是功不可沒。中國童書的出版在20世紀二十年代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民國時期的童書出版活動,既有本國作者的創作,也有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的譯介,埃莉諾·弗朗西斯的作品也被加以介紹。1948年第一百一十期《新兒童(半月刊)》刊載了慶云翻譯的《小梨記》第三章。該文題為《小梨記:美國人筆下的中國孩子》,譯者在前介紹說“《小梨記》是美國一個很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E.F.Laltimore寫的。她是以寫中國故事著名的。她寫的小梨記是美國孩子最愛讀的一本書。……因為孩子這么愛讀,她還寫了續集呢。”(《小梨記:美國人筆下的中國孩子》,慶云譯,《新兒童(半月刊)》1948年第18卷第1期)美國人寫以中國小孩為主角,以中國為背景的童書,來“發現”中國兒童,這當然成為譯者翻譯并熱烈推薦的理由。這一章講述了小梨得了幾個錢跑出家門玩,迷上了朋友大頭的陀螺,去買的路上看到新奇熱鬧——砂炒栗子、糖葫蘆兒等花了眼。在買了串糖葫蘆后錢已經不夠買陀螺,他便開動腦筋用剩下的錢再買一串糖葫蘆誘惑大頭,做交換把陀螺給他玩的小故事。里面對建筑、市井、各種玩意兒的描寫都極為生動,一定是埃莉諾·弗朗西斯幼時在保定親眼所見、所聞、所嘗的。
《小梨記》是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利用她在中國的童年經歷,以及對中國、中國文化的感知創作的,中國文化元素是《小梨記》等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特質。“拉鐵摩爾小姐以幽默和理解來描寫孩子們,他們活動的背景真實而可信。”(The New York Times),她的作品背景真實、代入感強、適讀性高都是小讀者及父母們給出的評價。《小梨記》出版后頗為風行,被稱為現代兒童經典,受到許多國家兒童的喜愛,不少讀者為書中所描寫的東方中國著迷,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也以簡單直接的寫作風格與特色插畫聞名。
由于《小梨記》的成功,埃莉諾·弗朗西斯創作的續集有《小梨和他的朋友》(Little Pear and His Friends,1934)、《小梨和兔子》(Little Pear and the Rabbits,1956)和《關于小梨的更多》(More About Little Pear,1971)。其中《小梨和他的朋友》直接延續了基本的故事背景,描述了中國的家庭和鄉村生活、節日和娛樂活動。主要講述了小梨和他的朋友們冒險的故事,尤其是和前文提到的好朋友大頭。情節有小梨去滑冰、去冰上釣魚、坐雪橇、慶祝新年在房子里發現一只老虎、喬裝改扮成一個乞丐等。書中6歲的小梨有了一個剛出生的小弟弟,這不由讓人聯想到里奇蒙·拉鐵摩爾的降生,這個幼弟正是出生在保定,且歐文正比他大6歲,當然這可能只是巧合。這本童書依然是優秀的圖畫與故事文本相結合,大大增加了小梨的可愛。孩子們可據此了解很多關于中國的生活和習俗,同時還能發現世界各地的小男孩都很相似,不同人群、國家、文化間的相互理解(mutual understanding)正是埃莉諾·弗朗西斯創作的一個突出旨歸。
在本系列第三本《小梨和兔子》中,小梨生活在中國的一個農場里。不和朋友們玩的時候,他喜歡在農場里幫助他的父親,并與動物打交道。小梨口袋里有了錢上集市去,雖然有很多好吃的東西,但他想買一只動物。有一頭友好的驢子在售賣但過于昂貴,于是小梨買了一對又軟又漂亮的兔子……《青年讀者評論》(Young Readers’Review)給予這個系列的評價是,“埃莉諾·拉鐵摩爾似乎能在一本又一本書里,簡單、敏感、并適當注意細節地描寫那些有著有趣冒險經歷的孩子們。她用具有魅力、新鮮的筆觸描繪了這些,使它們看起來總是那么接近和重要。”
《小梨記》系列
豐富多彩的中國背景童書創作
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與中國有關的作品還有好些,如《杰瑞與菩薩》(Jerry and the Pusa,1932)、《李玲的故事》(The Story of Lee Ling,1940)、《立夫的問》(The Questions of Lifu,1942)、《桃花》(Peachblossom,1943)、《三個中國小女孩》(Three Little Chinese Girls,1948)、《中國驢子的鈴鐺》(Bells for a Chinese Donkey,1951)、《中國女兒》(The Chinese Daughter,1960)等。這里簡要介紹幾本較有意思的。
《杰瑞和菩薩》是埃莉諾·弗朗西斯的第二本著作,內容大致為:杰瑞是生活在中國的一個美國男孩,他的父親在中國教英語。杰瑞和家人住在一處非常古老的房子里,這座房子曾經是寺廟。杰瑞在試圖挖掘一條到美國的地道時發現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偶像——一尊菩薩。菩薩被小偷盜走后,杰瑞試圖找到它,找尋的冒險經歷構成了一組生動的故事。總之,杰瑞活躍地探索、接觸著中國的文化、古跡、地理和人民。這本書被認為講述了關于美國人在現代化之前生活在中國的動人故事,可能是在1910年左右,里面非常出色的木刻插圖也受人稱道。其實書里描述的寺廟,原型是保定府的一座舊廟,這是大衛一家遷到此地的居處。(《歐文·拉鐵摩爾回憶錄》,第2頁)埃莉諾·弗朗西斯在保定是1905年到1912年,時段倒是差不多,而教英語的父親、愛探索的哥哥,就是以父親大衛和哥哥歐文為原型創作的,里面不僅借用了父兄的早年經歷,或許還提煉融入了些兄長近年(1932年之前)在中國的游歷“身姿”,當時歐文已探索了中國多個地區。
《杰瑞和菩薩》
《李玲的故事》則寫了一個害羞靦腆的中國女孩李玲(音),十歲,生活在一個貧寒家庭,可能這樣的中國女孩才是埃莉諾·弗朗西斯童年所見最多的。但在書中她把這個小女孩塑造的比當時大多數中國女孩獨立堅強得多,性格亦刻畫得非常真實。作為女性作者,埃莉諾·弗朗西斯的筆下不僅有小男孩、父兄(弟)形象的“借用”,還有小姑娘、姐姐們和她自己的“身影”。
《三個中國小女孩》就是一本關于北平老城和三個名叫玉、珠兒和茉莉的小女孩的書。三個小女孩居住在北平舊城中,家庭既不富裕也不貧窮,房子既不小也不大,她們常在院子里的金魚池邊玩,去看望奶奶,去叔叔的農場。書中細致描寫了三個小女孩愛玩的游戲,還有北平的商店、集市與風物。同時也還有淘氣的惡作劇、喜歡的動物,刻畫了一個住在隔壁叫做小老虎的野性勇敢男孩。里面最小的女孩子茉莉試圖表現得好,但并非總能如愿,她顯然得到作者的額外“照顧”,可能有埃莉諾·弗朗西斯自己的影子在里面。這些人、事、物是最普通的,真實存在于每個孩童童年,對外國孩子而言又是無比“中國的(新奇)”。其人物的塑造抓住了對應年齡段孩子們的普遍品質,環境的營造則符合那時、那地環境的獨特。這本書以北平為背景,可能取材于拉鐵摩爾一家在北平的居住經歷。當時因為辛亥革命爆發,各國擔心發生排外運動召集僑民,拉鐵摩爾一家曾進入北平“避難”。(《拉鐵摩爾回憶錄》,第4頁)許多外國大小讀者都喜歡埃莉諾·弗朗西斯關于中國的自然和人文故事,就是因為人物形象的豐滿真實、細節的講究、傳達的童趣本真以及遙遠的中國人生活畫面。這些畫面可能新奇,可能令人感傷,也可能美好。
《李玲的故事》
《三個中國小女孩》
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感受力的階段。經典的童書可以將本國文化積淀、社會特質、國民性格與作者的創作動機、精神、藝術審美融于一體,成為深刻的文化再創造。文化之間往往存有隔膜,而童書常常跨越國界和文化。但實際上這對童書本身要求甚高,童書創作者需充分認識各文化及審美的特點與異同,加以化用,融創新的文化藝術元素,方能跨出國門。
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應是本土創作的源泉,近年來在動漫、童書等領域也得到利用,但在風格、形象上時有被批評“神似”歐美、日韓,反而有一批較早的作品被奉為經典。而在20世紀的前三十年,年紀輕輕的埃莉諾·弗朗西斯就能夠開始以中國為背景,借用中國元素創作面向歐美兒童的童書。她并非是對中國的某些具體側面進行簡單的圖文再敘,而是用易于接受的編排造就故事中獨特的文化內涵,這是她的理解與努力之功。Karen Nelson Hoyle(美國著名作家、策展人、教育家)給了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很高的評價,他說:“中國最初是由一位作者——埃莉諾·拉鐵摩爾——介紹給幼兒的。”
但我們還是要回過頭來,如果不是父親大衛·拉鐵摩爾攜家帶口來到中國執教,無論是歐文·拉鐵摩爾還是埃莉諾·弗朗西斯·拉鐵摩爾,恐怕都將有不同的人生。如果不是生長在這樣一個與中國緣分極深的家族之中,孫輩的戴維·拉鐵摩爾是否會產生研究中國文學的興趣也要看天意了。西風東來,當風刮回時,不能不帶上點什么。這就是拉鐵摩爾家族與中國的幾個片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