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因情受挫流浪街頭40多年,六旬老人與弟弟視頻一眼認出彼此
2021年1月13日晚上,63歲的流浪人員曲常順(化名)在上海救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終于返回了位于河南洛陽的老家,與母親、弟弟團聚。自上世紀70年代末因感情受挫離家出走后,他已在外流浪40多年,未曾與親人聯系。
1月13日,曲常順(化名)在救助站工作人員陪同下,離開救助站,乘坐高鐵回家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獲悉,2020年12月28日,寶山區大華派出所接報一起流浪人員求助的警情。民警到場后發現該流浪人員年齡約60歲,男性,自稱李強勝,為山東龍口人。民警在信息系統中未匹配出其身份信息,且其隨身無手機和其他能關聯身份信息的物品。在護送其完成核酸檢測并呈陰性后,將其轉送至寶山區救助管理站。
老人體態佝僂,應該是長期營養不良,頭發、胡子都顯得十分雜亂,且時不時地會從身上摳出個跳蚤,明顯乞討度日已久。他拒絕與外界溝通,寶山站工作人員只能暫時通過“今日頭條”推送受助人員自述的相關信息,并聯系到了山東煙臺龍口相關部門,但并未查到其戶籍信息。
2021年1月5日,市救助管理站兩名工作人員至寶山站協助甄別。雖然老人在溝通中一直不太配合,不愿透露具體身份信息,但通過耐心引導,還是有所進展,得知了老人真實姓名為曲常順(化名),于是及時修改了頭條推送信息,期待發動更多熱心人士共同尋親。
1月7日,2021年第一波寒潮席卷申城。甄別“老法師”唐懷斌等人再次來到寶山站再次開展甄別。通過仔細觀察,他們認為受助老人精神狀況尚可,也基本能夠聽懂他人言語。
為了讓老人放下戒心,工作人員遞給他一杯熱茶、一桶泡面,與他像朋友一樣邊吃邊聊。在溫馨輕松的環境中,受助人員開始愿意透露自己的過去。
奇怪的是,在認真辨析受助人員的只言片語時,唐懷斌總覺得老人并沒有膠東口音,反而覺得他更可能來自東北。唐懷斌結合老人提及在“大院”里長大的經歷,立即聯想到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曾有一批東北重工業工廠內遷。以此為切入點,再次細問后得知他家曾經隨廠從東北撫順遷移到河南洛陽。
工作人員立即根據這一信息上網搜索,結合老人的自述,鎖定了中色有限公司。當這一關鍵信息被破解后,老人長嘆了一口氣,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原來,這位名叫曲常順的老人生于1958年,住在河南洛陽澗西,曾在當地冶金部子弟中學就讀高中。上世紀70年代末,曲常順感情受挫,一時想不開便自暴自棄,從此離開家鄉浪跡天涯。
工作人員被他的經歷觸動,但此刻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他的家人。然而一旦問及他的父母、兄弟,老人就開始支支吾吾。工作人員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目光中的歉意,開始勸導他早日回到家鄉頤養天年。
終于,曲常順低聲喃喃地說道:家中有個老父親,還有個弟弟叫曲常清,比他小12歲。工作人員抓住這一關鍵信息,立即聯系了河南省洛陽市屬地鄉鎮的戶籍民警王警官調檔查詢,發現當地有一位名叫“曲常青”(化名)的人員與所述情況基本吻合。他立即通知曲常青到派出所進行核對,確認受助人員確系其哥哥。
工作人員讓兄弟們視頻連線,40年未見的兄弟倆在視頻接通的一瞬間就認出了彼此。當曲常順問及自己的父親時,曲常青幾度哽咽,含著淚水說:“父親已經離開人世了,但母親還在,這么多年來我們從沒想過要注銷你的戶口,每天都期待著你能回家。”得聞此訊,曲常順的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喃喃自語道:“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1月7日,曲常順(化名)與家人視頻
1月13日,曲常順在救助站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家鄉,經年未見的一家人今年春節終于能過一個團圓年了。
據上海市救助管理站介紹,在救助過程中,市救助管理站持續派甄別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上門開展疑難個案甄別服務,2020年全年派出甄別骨干97人次,為47名受助人員實現了團圓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