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坐穩了,小丑甲蟲號航班準備起飛
原創 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物種日歷
天牛是一類分布廣泛的鞘翅目昆蟲,從城市小區的行道樹上到熱帶雨林之中,都能看到它們圓筒形的身體和長長的觸角。天牛中不乏配色奇特、光澤鮮艷的物種,但要論其中翹楚,長臂天牛絕對值得一個提名。
長臂天牛正臉 | julianbiol / Flickr
小丑般的獨特配色
這種壯麗而鮮艷的甲蟲為新大陸分布的Acrocinus屬下的3個物種中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同時也是第一批由林奈以二名法命名的昆蟲之一。長臂天牛生活在墨西哥至阿根廷北部的熱帶雨林之中,種名longimanus為long(長)+ manus(手)的組合,意指雄性夸張延長的前足。
長臂天牛標本照,可見其實雌性(右)的前足也顯著的延長,只不過沒有雄性那么夸張 | 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這個詞我們同樣可以在長鰭真鯊Carcharhinus longimanus、長臂沙鰈Samariscus longimanus、長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等物種的拉丁名中見到,它們也同樣有著比近似種更長的前肢(鰭)的特征。不過相對于這對“大長胳膊”,歐美大眾似乎更對長臂天牛那富有藝術感的獨特配色感興趣,它們的英文名為“Harlequin beetle”,亦即“小丑甲蟲”。
頭部特寫 | Germano Roberto Schüür / Wikimedia Commons
長臂天牛是溝脛天牛亞科Lamiinae的物種,不過相比多數溝脛天牛而言,長臂天牛的體型看起來更加扁平且寬闊。長臂天牛整體褐色,身體上有著短的柔毛;在前胸和鞘翅上有著鮮明的淺褐色及粉紅色條紋,這些條紋的排布頗有幾何感并幾乎左右對稱。
獨特的條紋 | Germano Roberto Schüür / Wikimedia Commons
隨著個體的衰老,這些色彩會逐漸磨損暗淡;而新鮮個體制作的標本的色彩,也會隨著光照和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褪色。雖說夸張的長臂是雄性長臂天牛的經典特征,但實際上,即使是雌性長臂天牛,它們的前足相對于中后足的長度比例也比多數天牛要大得多。
比身體還長的前臂
雄性長臂的現象在甲蟲中并不算少見,多個類群都有類似的性二型特征,這一特征在鞘翅目的演化中是多次出現的。在中國,除去著名的彩臂金龜屬Cheirotonus(金龜科),我們日常很容易見到的鹿花金龜屬Dicranocephalus(金龜科)、大竹象屬Cyrtotrachelus(象甲科)等甲蟲也有雄性長臂的特征。
西藏南部分布的麥彩臂金龜Cheirotonus macleayi,可以看到雄性的前足也顯著地加長特化 | 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它們的長臂的作用也和長臂天牛一樣,這也讓我們看到對于物種而言,繁殖,永遠是演化最重要的主題。和我們熟悉的其他多數天牛一樣,長臂天牛的觸角十分修長,只不過相對前足,這一特征就顯得并不出眾了。
長臂天牛的觸角也十分修長 | Jorge Ignacio Mesa Alvarez / Wikimedia Commons
如天牛科的多數物種一般,長臂天牛的幼蟲也生活在樹木之中,它們通常以蛀食桑科Moraceae植物的木材為生。天牛的幼蟲呈蠕蟲狀,沒有明顯的足,白胖而長條型的幼蟲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經過數次蛻皮才能成熟;成熟的幼蟲會在樹干中啃咬出一塊相對寬大的空間作為蛹室并化蛹,成蟲在蛹室內羽化定型,羽化后的成蟲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期后便會啃穿樹干表皮,由羽化孔鉆出。成年后的長臂天牛則會取食樹木創口處流出的汁液,在相對短暫的成蟲期,它們要抓緊時間交配繁殖。
自然環境中的長臂天牛 | Judy Gallagher / Flickr
長臂天牛的成蟲擁有顯著的性二型,雄性的夸張前足即可用于同性的爭斗,也會在交配時抱握并控制雌性。因為幼蟲期的營養攝入等問題,長臂天牛的成蟲體型會有較大的變化幅度:小個體的雄性可能僅僅4厘米出頭,而大個體則可超過6厘米,極大個體的雄性體長可達7.6厘米。
長臂天牛和人手對比 | Ben sale / Flickr
盡管這樣的體長在整個天牛科中并算不上出眾,但加上超過體長的前足也足以令人驚嘆了。與體型變化相伴隨的是雄性長臂天牛的前足發育程度,越大個體的雄性,它的前足占身體長度的比例也會越大,同時也會表現出更顯著的結構特征——脛節端部的彎曲度和細齒的發育程度等。
長臂天牛獨特的形態、夸張的兩性差異及鮮艷的色彩也使其成為各地博物收藏家熱衷的標本藏品,所幸這個物種野外數量穩定,并未受到威脅;實際上,對于絕大多數昆蟲而言,棲息地的保護才是重點,采集并不會導致昆蟲種群的消亡。
愛好者家中收藏的長臂天牛標本 | Anders Sandberg / Flickr
蹭航班的偽蝎
有趣的是,如此美麗的大型甲蟲不止深受博物館及昆蟲愛好者的喜愛,也被一類精巧的微型捕食者所青睞。偽蝎Pseudoscorpionida是蛛形綱的一類狀如沒有尾巴的蝎子一樣的小動物,它們靠帶有毒腺的小螯捕獵比它們更微小的獵物。
在樟扁天牛Eurypoda batesi身上活動的偽蝎,攝于云南西雙版納 | 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亙古以來,一些偽蝎便與長臂天牛組成了偏利共生的組合:至少有三種偽蝎——Cordylochernes scorpioides、Lustrochernes intermedius、Parachelifer lativittatus ——被記錄出現在長臂天牛成蟲的身上,它們通常會鉆進長臂天牛的鞘翅,躲在身體的夾縫之中;隨著長臂天牛的運動或飛行,這些微小的獵手也就搭乘著彩虹色的順風車擴散到新的獵場。
在一種舞虻身上搭順風車的偽蝎 | Sarefo / Wikimedia Commons
偽蝎們只是短時間地附著在長臂天牛的身體上,它們不會傷害這些巨大的“公交車”,或許還能順手捕食掉天牛身上寄生的螨蟲;而對于長臂天牛而言,如果它們并不覺得癢癢,那么這些乘客也不會帶來其他什么壞處。
長臂天牛與偽蝎的這個經典的攜帶傳播案例常常出現在紀錄片或科普書籍甚至教材之中,我們驚嘆于自然界物種間的關系時,其實還會引申出一個小問題:實際上,我們身邊就能見到的天牛的翅膀下,也常常有著幾乎一模一樣的場景。
一只三條山天牛Massicus trilineatus,箭頭所指處就攀附著一只偽蝎,這是我回來翻看照片時才發現的,攝于云南西雙版納。天牛由好友林美英鑒定 | 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在東部地區常見的中華裸角天牛Aegosoma sinicum也常常被偽蝎當做順風車,而在西南地區分布的其他天牛類物種之中,這一現象其實非常普遍,只不過我們總是著迷于遠方的神秘,而忽視了身邊的細節罷了。對于很多有趣的自然現象,其實也全是如此,如果大家能更細心地去觀察身邊的這些小生靈,那么一定會發現一個出乎意料的多彩世界的。
原標題:《坐穩了,小丑甲蟲號航班準備起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