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8年追蹤13個雞娃家庭: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注定平凡
原創 Astrid 精英說 收錄于話題#教育紀錄片17個
據外媒報道,英國著名導演邁克爾·艾普特(Michael Apted)于1月7日不幸去世,享年79歲。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并不熟悉,但他的代表作《人生七年》你肯定看過或者聽說過。
這部紀錄片跨越半個世紀,拍攝了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孩子們的一生。
56年,14段人生濃縮在九季紀錄片里,歲月流轉,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受此啟發,后來很多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南非,蘇聯也相繼拍攝了自己國家的人生七年。
艾普特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個不同階層的7歲英國小孩,
請他們聊聊自己的理想生活,
此后每隔7年都回訪他們,
記錄下他們生活的變化。
英國版的《人生七年》已為大家所熟知,今天,說姐想為大家介紹的是日本版的《人生七年》。
相比于英國版有意挑選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著眼于階層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日本版的《人生七年》選擇了13個來自中間階層、普通家庭的孩子,關注社會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變遷,或許更能引起中國家庭的共鳴。
圖片來自影片
導演從1992年開始,記錄了這些孩子從7歲,14歲,21歲,到28歲的生活。人們看著這些孩子從背負家庭的期許、滿懷希望到躊躇滿志,再到迷茫、困惑……最終在28歲時與自己和解,成為了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匯入人流,組成蕓蕓眾生。
日本版《人生七年》,講述的是普通人的平凡史詩。
7歲:人生剛起步,夢想熠熠生輝
在孩子們7歲時,攝制組問了每個人未來的夢想。答案五花八門,每個孩子的眼神都閃著星星。年輕的憧憬總是熠熠生輝的。
健太出生在以生產大米聞名的宮城縣,家里世代種植大米,四世同堂,共同耕種一片土地。作為家中長子,他的未來就是繼承家里那3.4公頃的農田。
而他也信誓旦旦地說糧食是最重要的,自己要吃得壯壯的,以后幫家里干活。
圖片來自影片
手工藝人家庭的兒子,光平,從小就在父親的制陶作坊玩耍。7歲時他自豪地說以后要接爸爸的班,因為“我是他的傳人”。
圖片來自影片
男孩三重抱負遠大,從7歲到21歲,每次采訪時,三重都說以后要做一個職棒球員。他說這是他自己,也是全家人的夢想。
圖片來自影片
貴子的生活跟中國中產家庭的雞娃模式如出一轍。貴子生活在大城市,一周七天輾轉于不同的興趣班之間:鋼琴,游泳,書法,劍道,每周兩次做火車去參加補習班。
圖片來自影片
日本父母雞娃起來,比之中國父母,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時候她的夢想就是能有另一個她,代替自己做作業,上補習,自己可以喘口氣好好玩耍。
圖片來自影片
相比之下,7歲的直樹就比較放養了。爸爸是一個普通辦公室職員,他是獨子。一家人住在密如格子間的公寓大樓里。爸媽給他買了一臺游戲機,他喜歡打游戲,無憂無慮,說以后要做一個著名釣魚選手。
圖片來自影片
7歲的小由美是一個從小就要強的孩子。由美經常見不到父親,他在繁忙豐田汽車廠工作。她打小就知道工作很重要,因為沒有工作就活不下去。小小的她一臉認真地說,成功就要做得更好,失敗了就要加倍努力。
圖片來自影片
而真希和惠里就比較佛系了,她們是一對好朋友。兩家人都生活在沖繩美軍基地。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兩人自然厭惡戰爭,對生活的憧憬就是歲月靜好, 結婚生子。
圖片來自影片
7歲的年紀單純又美好,那時候每個孩子都抱著嶄新的,對世界的向往,也從一開始就背負著家庭對他們的期許。
不難看出,人生的最開始,出身的環境和家庭已經在塑造他們對未來的想法,但一切都會按照計劃發展,夢想都會得償所愿么?
14歲-21歲:初入社會,夢想撞擊現實
14歲到21歲是人生初露崢嶸的時期,孩子們也開始在社會上試探深淺。
十多年過去,時代變遷,日本社會經歷了經濟危機、人口老齡化、地震、海嘯……時代的烙印不可避免地,對其中的每一位個體產生了影響。
那個喜歡打游戲的直樹,在14歲的時候對未來有了更明確的想法。他說自己以后要做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做到最好。中學后,他來到東京上大學,抱著未來成為一個檢察官的理想而努力學習。
圖片來自影片
畢業后卻遭到了迎頭一棒,21歲的他沒有通過關鍵的法律考試,不得不在一家連鎖咖啡店打工,從理想到現實,一落千丈。
圖片來自影片
由美跟小時候一樣不服輸,在中學里學習刻苦,妥妥的學霸。大學畢業后,她卻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一直沒有找到理想中的出版社工作,投出去的簡歷封封石沉大海。
圖片來自影片
21歲時,已經被20多家出版社拒絕,只好先在一家自助餐廳做營養師。但她在采訪中說,即使父母反對,她也“無法放棄夢想”。由美每個周末都到招聘會找工作,獨自在繁華寂寞的東京堅持著這份理想。
圖片來自影片
從小接受精英教育的貴子,并沒有按照父母的期許成為天之驕子。她屢屢受挫,初中,高中,大學都沒能進入目標的學校。她一直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失敗對她來說都成了習慣,以至于她在找工作的時候,也準備好了遭受拒絕。
圖片來自影片
可出乎意料,她終于迎來了一次高光時刻,拿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成為了一名航空公司的空姐。當時她的第一反應是給爸媽電話,告訴他們,自己終于可以讓他們驕傲了。
圖片來自影片
而生在農村的在健太,面臨著完全不同的課題。
在他長大的這十幾年,日本人的主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健太家種植大米的收入已大不如從前。他說自己怎么也看不到做一個農民的出路。
最終,他背離父輩的期許,到工廠做了建材工人。
圖片來自影片
曾經驕傲地說自己是爸爸的傳人的光平,眼看著家里的制陶作坊因為經濟低迷最終倒閉。他開始說我厭倦了制陶,再也別讓我制陶了。
后來因為技校輟學,迫于生計,他不得不重拾這門手藝。
但制陶對他來說只是糊口,而不是驕傲。
圖片來自影片
那對厭惡戰爭的好姐妹,則觸碰到了現實生活中的“戰爭”。
小時候和母親無話不談的惠里,高中畢業后和母親開始爭吵不斷,一氣之下自己搬出去獨居,她說“我要自己好好生活,要堅強起來。”
圖片來自影片
而惠里的兒時好友真希,更是經歷坎坷,早婚生女,丈夫嗜賭成性,而后離婚。
21歲的她帶著女兒住在父母家,作為單親媽媽撫養女兒長大。
圖片來自影片
家庭背景,社會變動,個人的選擇,能力的局限,人生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他們奮力向前,但事與愿違,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二十出頭的年紀,現實人生開始展現它撲朔迷離的謎團。
我們站在社會的浪尖,兒時的憧憬或是卷起成更高的海浪,帶來更大的挑戰,或是破碎成迷茫和失意。
圖片來自影片
同為東亞文化下的中國,同樣面對應試教育,激烈競爭的社會,我們也是從小就背負希望,要努力當優秀學生,要考985,211, 要去北上廣,要進大廠……但事實是,全國只有前6%的孩子有機會考取一本,能進211的只有2.41%,能進985的只有0.79%,想進清華北大,你必須進入全國前0.03%。
小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到了這個年紀,我們開始明白世界之大,山外有山,或許我們就是一個普通人。
28歲:與自己和解,人生會有新的方向
不過走過迷茫就是新生,當時間來到他們的28歲。這些孩子雖然大多歷經挫敗,但并沒有消沉下去,在彷徨中,他們摸索著新的方向。
28歲,放棄了檢察官夢想的直樹,找到了新的跑道。
他已經是一家分店店長。他的店在一千家連鎖店中銷售額排名第一,提到這個,他眼神很驕傲。他也在工作中認識了自己,當初想做檢察官只是因為體面有地位,而不是真的喜歡。
圖片來自影片
現在他有了新的夢想,自信地說“我知道自己未來五年到十年想做什么,我要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店,獨立自主,嘗試新事物”。
圖片來自影片
不服輸的由美堅持不懈地努力,在24歲時終于得到了回報,一家一流出版社向她發出了邀請。
如今像千千萬萬的都市白領一樣,由美在東京忙碌著,單身,對未來有些焦慮,她的朋友很多都結婚生子了,而她也開始期待能有自己的家庭。
圖片來自影片
而當初達成所愿的貴子,在兢兢業業工作了三年后,她所在的航空公司遭遇破產。“公司破產改變了我”,這份看似光鮮的工作背后也有諸多不易。
她要時刻微笑,稍有不注意就會被人指著鼻子罵,就像每一個辛苦討生活的社畜一樣,隨時緊繃著。
圖片來自影片
現在的她,理想的生活是有更多的時間跟朋友們一起跳舞,歡笑,喝酒,讓樂觀的態度帶走生活的灰色。
改變了心態,她看起來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快樂了。
圖片來自影片
最令人唏噓的是那個從小立志當職棒球員的三重。
從小聯盟球隊的隊長到大學棒球隊的投手,他的精彩人生似乎正鋪展開來。可28歲采訪時,他說自己已經放棄了做職棒球員的夢想。
對于原因,只是說事情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樣。他退出了球隊,甚至退了學,之后在多份短工之間兜兜轉轉。
談及當年,他流露出深深的懊悔和自責。
圖片來自影片
對他來說,人生已經完全“脫軌”。但這不是終點,面對低谷和至暗時刻,我們依然努力前進,找到新的方向。
28歲的他在父母的印刷廠工作,跟著哥哥學做生意,看起來平靜了很多。他說,“為了父母辛勤工作很重要”。
如今,他希望廠子的業務能越做越大。
圖片來自影片
被迫回家制陶的光平也找到了自己的風格,有別于父親,他的陶器單純活潑。
他說,幸好父親將這門手藝傳給了他,他才能有立足之地。
圖片來自影片
逃離農田的健太也在建材廠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成為了正式員工,周末回家幫助耕種。
圖片來自影片
沖繩美軍基地的那對好姐妹,也在歲月里平和了下來。
惠里如今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嫁給了一個小學老師,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圖片來自影片
初為人母,也讓她理解了自己的母親,“媽媽給了我很多幫助”,每個人都是第一次,摸索著去做母親。
單親媽媽真希帶著女兒紗也搬出了父母家,在公寓居住。
她的前夫沒有看望過女兒,也沒有寄來撫養費。但是她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靠在會計公司的工作支持家用。
真希的堅強獨立感染著女兒,她的女兒會一樣幸福地長大。
圖片來自影片
周國平曾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么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看著這些孩子們的經歷,就像看著我們自己,我們都曾夢想過波瀾壯闊,卻在歲月蹉跎中,低下高傲的頭,與生活和自己和解。
用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圖片來自影片
每個人或許都或多或少痛恨過自己的無能為力,撞上過怎么也越不過的南墻,我們不甘平凡,尋尋覓覓。
其實追求卓越需要勇氣,甘于平凡,坦然接受生活的種種,更需要勇氣,需要成熟的心態和圓融的智慧。
紀錄片中有一個叫高江的女孩,不同于其他孩子。她從小的愿望就是照顧老人。
圖片來自影片
善良的她覺得爺爺奶奶們生活孤獨不便,應該有人來照顧。
長大后她真的成了一名養老院的護理員。
她對生活的追求就像兒時的愿望一樣充滿平和的善意,她想做一個母親,有自己的家庭。如今她和家人過著平淡的生活。她帶著恬淡的笑容說,這就是我想要的。
圖片來自影片
如今的社會過度強調成功,仿佛不是精英的人生就不值一過,但這已經背離了生活的本質。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人生軌跡。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帶著不同的課題要去完成,有些是成就豐功偉業,有些是專注匠心,有些是安守家庭,有些是照顧他人......
圖片來自影片
平凡人生也同樣波瀾壯闊。
找到自己內心的滿足感,而后自洽,是每個人達到幸福必要經歷的過程。
人生有意氣風發,也會有彷惶失意,重要是要一直向前看,終有一時,會迎來那一份平和與從容,看云卷云舒。
作者:Astrid,精英說作者,英國小碩,碼字是個快樂營生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里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原標題:《28年追蹤13個雞娃家庭,揭露扎心真相: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注定平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