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農業,為何政府怎么扶也扶不起?
原創 本星君 讀懂本星球
作者▏肉 絲
出品▏本星君
2020年12月25日,印度裔美國國會女議員普拉米拉·賈亞帕爾及其他六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要求蓬佩奧向印度政府施壓以幫助解決印度國內正在進行的農民抗議問題。
事實上,就在12月初,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紀念錫克教創始人古魯·那納克誕辰551周年的活動上也對近期發生在印度的農民抗議問題表示了關切,并且表示支持那些抗議的農民。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中)身著印度錫克教服飾。錫克教徒幾乎成為加拿大第三大文化社群,這也是特魯多不得不對印度農民抗議之事進行表態的原因
是什么讓旅居北美的印度裔,去告洋狀,還要呼吁外國勢力干涉印度國內農民問題呢?
原來,2020年9月20日,由印度議會上議院通過的兩項農業法案:《2020年農產品商貿條例草案》和《2020年價格保證和農業服務條例草案》,此前另外一項《2020基本商品(修正)法案》也獲得了通過。
這三項法案一通過,印度的農民就不干了。11月末,來自旁遮普邦和哈利亞納邦的錫克教農民,帶著大米、洋蔥和咖喱,坐著拖拉機,30萬人浩浩蕩蕩開進首都新德里進行抗議。
由于這些錫克教徒在英語社會影響力很大,于是就有了開頭新聞的中英語國家紛紛對此表示關注的消息。(如何能一眼辨別出錫克教信徒呢?他們頭頂上包的帕子就是最亮眼的名片)
▲以錫克教為主的印度農民在大地主的組織下進行抗議
那么,印度農村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1.印度政府動了農民的奶酪?
為什么這三項法案能夠掀起如此的軒然大波,以至于被印度農民稱為反農民法案呢?
簡而言之,印度這次通過的法案直接廢除了之前廣泛實行的農產品最低收購價(MSP)。
以前,在農產品價格波動中,印度政府為了給脆弱的農民家庭保本,成立了一個農業成本與價格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主要任務就是:制定出一個“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格”。
獲得政府許可的持證中間商,就根據這個最低收購價從農民手里收購農作物。然后會以更低的價格把這些糧食出售給貧困線以下的人群。
相當于說,政府授權的中間商先以高價從農民手上買糧,再以低價賣給貧困人口。
2018到2019年度,印度政府頒布的最低收購價為作物成本的150%。當然也不是什么農產品都能以這個價格收購。只包括大米,小麥,棉花,甘蔗在內的23種農作物。
但是,如今這三項法案一通過,就意味著印度農民以后不能再指望以政府規定的最低收購價來賣出他們的作物了,而只能自己與收購商進行交易,等于讓印度農民直接面對市場,政府不再兜底。
而以印度農民的知識水平和組織能力,幾乎可以肯定,一旦最低收購價被廢除,極有可能被迫以更低的價格被資本收購方薅羊毛。
▲印度農民駕駛著拖拉機前往新德里抗議農業法案
2.印度農業,填不滿的無底洞
事實上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有針對本國農民的各種補貼或者扶植政策,那為什么印度要取消延續了幾十年的最低價格補貼呢?
自2002年開始,由于選舉活動,印度各個黨派為了獲得數量龐大的農民的支持,不斷的提高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格。而對于貧困農民的糧食出售價格(對貧困戶的救濟)則始終沒有變。
以小麥為例,自2002年以來,印度政府針對貧困線以上的人群的出售價格為6100盧比/噸,針對貧困線以下用戶的小麥售價為4150盧比/噸,針對最貧困用戶的小麥售價為2000盧比/噸。
但如果按2006年來算,當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為6500盧比/噸,政府在小麥收購和管理上的成本總計達到12326盧比/噸。
兩者之間的差價就是印度政府對農業的補貼,而這種補貼一直都在實行。2017-2018年,印度各級政府農業補貼總額高達23550億盧比,農業貸款減免達12220億盧比。
▲印度前國會主席拉胡爾·甘地,旁遮普邦首席部長阿瑪琳德·辛格等人在帕蒂亞拉區薩馬納視察農業發展
這些巨大的財政支出一直是印度政府沉重的包袱,2018年,印度的外債總額已經達到1.5萬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卻只有5000億美元。
加上2020年持續了整整一年的新冠疫情。從采礦業到制造業,從電力到服務業都出現了嚴重的衰退。印度去年第二季度經濟萎縮23.9%,第三季度萎縮7.5%。
印度政府財政已經快揭不開鍋了。唯有拿農民開刀,將農業補貼這一沉重的負擔推給市場解決。
話說印度的農民問題和農業問題一直都是印度社會的一塊心病。印度農民抗議那是家常便飯,大多數情況下,那不是作秀,確實是活不下去了。
▲圖為印度農民將自己埋起來以抗議政府的農業政策
▲印度農民用拖拉機擋住火車軌道以抗議政府新的農業政策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印度共有10281名農民和農場工人死于自殺,從1990年算起,共有296438名印度農民自殺,當然實際數字可能還要高得多。至于自殺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還不上欠銀行以及其他借款機構的農業貸款。
此外由于農業生產入不敷出,在印度的許多邦,很多身體健壯的農民投靠大地主成為佃農,其他大多數人則掙扎在貧困線上,要么進入孟買或者加爾各答的貧民窟。
▲除了北方的幾個邦受益于“綠色革命”,農業機械化程度有所提高之外,印度南方許多邦的農民還在以比較原始的牛耕來犁地
3.耕地大國,為何扶不起農業?
無論印度政府如何補貼,農民的境況依舊得不到改善。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人口和生態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印度國內的基礎設施過于落后,無法給農業提供助力。
留心印度國內新聞的朋友一定會有一個印象,印度是一年一小旱,兩年一大旱。2019年,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就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干旱,首府金奈的四座水庫全部干涸。
中印兩國同為人口大國,人口總數相當。印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中國為1.2億公頃,印度達到1.6億公頃。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印度的可再生內陸淡水總量僅為我國的一半,中國是2813,印度是1446(單位都是十億立方米),而且印度降雨時間分布極為不均衡,多集中在6至9月份的雨季。
▲印度的很多水井造的像地下宮殿,因為得挖很深才能取到水,所以越挖越大
這就造成了兩個后果,第一,印度雖然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但是它的糧食產量卻只有我們的一半,跟淡水總量的比例正好吻合。
2017年的數據,中國的糧食總產量為6.17億噸,印度為2.8億噸。印度的農業部長拉達莫汗辛格就曾直截了當的表示,印度的糧食產量低,不能簡單的歸咎于種植技術不先進。大范圍降雨量不足,以及種植季節的短暫,才是技術改進了但潛在產量并未得到挖掘的原因。
如此低的產量直接推高了農民的生產成本,購買化肥、農藥、種子,雖然有政府的各種補貼,但是產量卻不見提高。說白了就是人太多了,水資源或者農業用水不夠分了。
于是印度農業陷入惡性循環,人口在繼續增加,而每家農戶分到的水資源日益減少,農業生產因為干旱和缺乏澆灌導致的減產和歉收情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
這也就是為什么印度農民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依賴政府的救濟和補貼。
▲印度農村有娶“水妻”的習俗,男人娶多個老婆只為取水
印度農業遭遇到的第二個問題便是物流運輸問題,印度農民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在豐收的時候,大量的農作物積壓在農村無法運出去,特別是一些容易腐爛的蔬菜水果,印度的氣候又是全年高溫,損失非常的大。
其原因就在于印度的國內的物流特別是農村地區,過于落后。
▲印度的道路上隨時會出現正在漫步的印度瘤牛
如果你查閱數據,你會發現就公路總里程來說,印度的公路里程比中國還多,印度為560萬公里,中國是484萬公里,但這實際上是個統計標準的問題。印度把所有能夠通過車輛的道路全都算上了,其中包括許多路況很差的泥石路。
在印度被定義為國道的不超過整個公路網的2%,但是卻承擔了40%的交通運輸量。并且在國道網絡中只有3%是四車道公路,85%是雙車道公路,30%的公路只有一條車道。印度的所有道路中只有50%有鋪裝(非泥路或者石子路),鋪裝的公路中也只有20%路況良好。
▲印度火車經常掛滿人,人口與中國相當,鐵路里程為中國的一半
同時印度公路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有40%的小型農村與15%大型農村(1000人以上)沒有全天候的公路網。有很大一部分印度農民只能以牛或者驢等畜力進行物資運輸。
由于交通極為不便,對于很多印度農民來說,豐收的時候他們沒有能力把農產品直接運往城市進行銷售,即便運到的城市,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銷路。
所以對他們而言,將農作物直接以最低收購價賣給由政府授權的中間商,由這些中間商來解決物流與銷售渠道的問題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在針對政府新的農業政策的抗議中,印度農民封鎖了國家高速公路(NH7)上的收費站
對印度來說要解決農民問題,無論是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還是交通運輸等方面的物流問題。它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協調。
比方說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政府可以建造更多的水庫,又比方說解決物流問題,就得建造更多的高質量的公路網。
但是無論哪一種方案,都涉及到土地的征收,土地所有權的變更,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并且獲得高度信任的政府很難推行下去,而印度從英帝國繼承下來的民主議會制度無疑在表明執行類似的政策將極為困難。
原標題:《印度農業,為何政府怎么扶也扶不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