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下傳統武術,需要摘掉“表演體操”的帽子嗎?
近年來不止一位傳統武術家在公開賽場上,被學習格斗搏擊術的運動員揍得毫無還手之力。人們對這樣的事件,似乎已司空見慣。
去年5月18日,“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被民間格斗愛好者一擊倒地
然而,許多人仍然對傳統武術很有信心,不論在知乎上還是在微博上,圍繞著“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屢屢見人們從新的角度給予解釋。
傳統武術賽事,實質就是“體操比賽”
提到傳統武術,人們容易聯想到公園里的太極拳隊,或是電影里武林高手們以命相搏的華麗鏡頭。但現實中最正宗的傳統武術,可能只有在高等級武術賽事中能夠看到。
目前世界范圍內只較量傳統武術的最高級別賽事,是由國際奧委會認證、民政部登記的民間組織國際武術聯合會舉辦的“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World Kungfu Championships)”。
該項賽事,往屆都在中國境內舉辦。最近的一屆在2019年6月,于四川峨眉山成功舉辦,賽事共設立了80多個比武門類,境內選手達6000余人。
從參加者報名情況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當今傳統武術中,哪些項目較為熱門:太極拳與太極劍,無疑是參與者最多的兩個門類。但其他五花八門,聽上去像是在武俠小說里才存在的拳種,乃至各類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也可以在該錦標賽上看得到。
然而,如果你作為一名觀眾,去現場觀看這樣的比賽。你無法看到武術家們實戰搏斗,你能看到的,會是近似于體操比賽一樣的武術表演。
按照比賽章程,所有的比賽基本都要求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演示一種拳術或器械套路,裁判根據其動作是否符合標準的程度來進行打分,這種評判流程,與體操比賽十分相似。
武術評分裁判的扣分依據之一 / 圖片來源:國際武聯《傳統武術套路競賽規則與裁判法》
這80多個比武門類中,有一個聽上去最有對抗性的項目,叫做“武術對練”。然而,對練雙方也就是相互配合,表演出一套流程。這個賽事中,沒有任何項目具有真正的對抗性。
就是作為比賽的武術對練,也是遵循著一定的套路 / 圖片來源:2019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
從該賽事參加者來源和身份上來看,6000多名參加者,大部分都來自于各地參加武術協會的武術愛好者。還有成規模的一部分選手,來自各大中小學校。
或許因為這個賽事,給自己的定位是“集中展示傳統武術魅力的重要國際窗口,促進傳統武術的國際交流與發展,增強武術的國際影響力”。所以,6000多名參賽者們只要不棄權,近半都能獲得一個三等獎,另外還有接近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的參賽者,分別獲得了二等獎和一等獎。
傳統武術家的履歷,決定了大多數人不能打
作為傳統武術的考察工具和指揮棒的國際性賽事,似乎只希望練武者“參加第一、比賽第二”。大部分人都能拿獎,且不強調武術中的對抗環節。
這樣體系下磨煉出來的武者們,“不能打”或許才符合常理。
在第三方網站“中國武術名家人才數據庫”里,澎湃新聞記者發現了經其網站編輯審核過的100多位傳統武術家的履歷。從這些履歷里,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共性:現今的傳統武術家們,功夫招式上承祖業者、匯集百家之奇者比比皆是。可論及武術成就,許多武術家們很少有人認為自己武功高強,能夠用絕招比武打倒多少人。他們的成就,繞不開上文所述的傳統武術賽事。
舉一例來說,我們在一位武術家的習武經歷里,看到了極為貼合大眾對傳統武術想象的一面:
“1978年秋的一天,李彥成上山割草,在深山里遇到了一鶴發童顏的老者,通過攀談,他得知老先生自幼隨父練八卦掌、洪拳等,功力深厚,是一位深諳武術之道的前輩。為得到高人指點,李彥成多次帶著禮物上山拜訪這位老者,并拜其為師。在10多年的習武生涯中,李彥成慢慢感到太極拳是博采眾長、集眾家武術之精髓的武術門類。”
然而畫風一轉,談及他的武術成就時。他個人在哪些比賽中拿過什么獎項,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2007年3月,在駐馬店市舉辦的‘第二屆駐馬店中老年太極拳’大賽中榮獲第一名,6月在省武協舉辦的‘河南省武協杯’傳統武術交流大會陳式太極拳、劍第三名,同年8月攜弟子李政在‘中國石嘴山第二屆國際武術邀請賽’上,分別奪取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傳統套路、太極劍等項目三金一銀一銅獎牌。”
一方面,武術名家會用“傳統”、“江湖”的經歷,貼合大眾對傳統武術的想象,讓人們覺得“他們一定很能打”。另一方面,他們證明自己的舞臺,僅限于武術套路比賽,而非技擊搏斗比賽上。這種現象,或許是當下傳統武術界的核心矛盾之一。
數據顯示,這些武術名家大部分的頭銜,都是教練、賽事裁判、中國武術某段等。這些傳統武術家的頭銜,與他們參加這些套路比賽的結果密不可分。這說明,在武術段位制與套路比賽的指揮棒下,武術家們深度地嵌入了這個武術體系之中。這個體系,從源頭決定了傳統武術家的實戰功夫,并沒有被檢驗過。
在中國,“洋武術”機構數量增長快于傳統武術
世界級別的傳統武術比賽,賽事包羅了80多類武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日一個普通人,如果他想要在北上廣深四個大城市,找一家教傳統武術的武館學武術,他的選擇基本上只能是學太極拳或者詠春拳兩項。那些在比賽中出現的各類其他招數,根本沒有地方傳授。
21世紀的前20年,相較于傳統武術,以跆拳道為首的舶來武術,卻顯得更為風光。從全國層面上看,20年來,以跆拳道為代表的舶來武術,相關機構(企業、社會組織、民間組織等)的增長速度,要遠遠超過與傳統武術相關的機構。
使用大眾點評,查詢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經營武術培訓相關商家的情況,能發現教授跆拳道、泰拳、日本傳統武術等種類的武館,在數量、評論量和評分情況上,總體比教授太極和詠春的武館高很多。作為普通用戶,如果使用大眾點評的搜索引擎,以人氣度排序武術場館先后顯示順序,來查找武館,教授傳統武術的武館,往往被放在頁面非常后面的部分顯示。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華中師范大學的楊建營教授,在其論文《中華傳統武術技藝困境突破的具體方略探析》中,給出了直接的答案,他認為:
“再以源于韓國的跆拳道為例,這種20世紀50年代才形成的新型對抗運動,早已占領了中國各大中城市的青少年培訓市場,并把中華武術踹出都市時尚,北京還曾出現了‘學習跆拳道、體驗中國武術精神’的廣告語。正因為這些對抗類運動以精神教育為立足點,在現代轉型過程中,以文明安全為第一要務,并采用了‘對抗 + 禮儀’的模式,所以才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
大眾和專家,怎樣看待傳統武術?
楊建營認為,對于中華武術的發展,應該是立足于最本源的技擊,還是立足于衍生的健身養身、藝術審美等,一直是當今武術界模糊不清的問題。
他在論文里大聲疾呼,認為傳統武術一定要擁抱真實對抗。然而在近年來,針對傳統武術向何處發展,輿論場上也存在許多不一樣的看法。不少人認為,練武就純粹是一種體育鍛煉,目的是為了保持健康。許多傳統武術名家也在自我履歷中,認為“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武卻不注重鍛煉身體素質,年紀大了身體仍然會很快衰老)。
正如同之前的馬保國事件一般,輿論場上的聲音,大多數反饋都對馬保國的舉動持負面看法。但也有部分網民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位69歲的老人,在演武場上受到如此重擊,但恢復起來卻極為迅速,這是大部分老年人都做不到的。他們認為這從另一個側面,可以證明馬保國練武是有功用的。
近幾年,發生過許多搏擊運動員和傳統武術家私下約架的事件,而中國武術協會對此做出過聲明,認為“不能以打假的名義進行有違武德、涉嫌違法的約架行為,更不能好勇斗狠、惡意炒作”。從中國武術協會對該類事件的聲明中,也能夠看到官方,對傳統武術是否要全面擁抱技擊問題上的一些態度。畢竟當下,私下打架的結局是“打輸住院,打贏坐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