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晴雅集》,談談海外IP的本土化
?鏡像娛樂原創
文丨栗子酒
編輯丨李芊雪
人、妖、欲念、守護,拼接起一場東方玄幻大戲的前奏。
從晴明辭別師父忠行前往東土,到四大法師齊聚懸案頻現,再到禍蛇現世勾連出一樁“陰陽”虐戀,《晴雅集》中,郭敬明再度將華美而精致的“郭氏美學”一以貫之。
上映不到兩天,《晴雅集》的票房已然突破了兩億關口。貓眼、燈塔等數據平臺上,《晴雅集》開分都在9分左右。據燈塔統計,截至12月27日,全網輿情中,該片88%的評論為正向評價。
圖源:燈塔專業版
由此可以看到,盡管在整個輿論環境中,伴隨著郭敬明的爭議尚未停止,但不少人對其在造型、畫面、配樂等方面的審美還是給予了肯定,而這些方面的探索也使得市場對《晴雅集》的故事本身有了更強的接受度。
要知道,《晴雅集》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原著IP《陰陽師》。在此之前,國內同樣嘗試改編其作品的導演只有陳凱歌,《妖貓傳》中還原的大唐盛景更是滿足了不少觀眾對唐朝盛世的想象。
而今,《晴雅集》再度啟用《妖貓傳》的美術指導屠楠,通過與日本陰陽師文化相嫁接,展現玄幻視角下別具風格的大唐。不止如此,片中還以東方文化同源作為基礎連接點,引入女皇、公主等人物形象,以半架空的方式打破異域文化的語境差異,在保留不同文化優勢的基礎之上,探索海外IP本土化的新路徑,而這也是《晴雅集》帶給行業真正值得思考的關鍵所在。
打破語境差異
《晴雅集》是郭敬明時隔四年的“回歸之作”。無論是趙又廷、鄧倫等演員的票房號召力,還是夢枕貘IP《陰陽師》的廣泛認知,抑或是影片導演郭敬明的輿論影響力,都使影片很快站上了市場關注點的中心。
然而,四年之后,關于郭敬明自身的爭議,仍然會伴隨著輿論環境蔓延至其作品之上?!肚缪偶飞嫌城昂螅瑯邮盏搅烁鞣N各樣的聲音。郭敬明也在影片公映首日發微博道:“感謝所有的批評和鼓勵。”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各有態度的評價中,盡管爭議依然存在,但《晴雅集》在造型、畫面、配樂等方面的審美還是受到了不少好評,公主(王子文飾)與忠行(汪鐸飾)之間的感情線也成為不少觀眾的催淚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拋開市場對影片之外的爭議,看過影片的大多觀眾對《晴雅集》接受度并不低。
換言之,大多觀眾能夠被《晴雅集》的故事代入其中,并沒有因為中日不同語境下的文化差異而產生違和感,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影片的本土化探索有關。
《晴雅集》采用半架空的設定,將歷史上真實存在人物與玄幻故事相嫁接。影片雖未明言時代背景,但女皇、長平公主的出現,讓觀眾很自然地聯想到大唐盛世。加之美術指導屠楠在《妖貓傳》中的積累,也更易于其在唐朝的基礎設定下還原歷史環境和場景,給影片的玄幻內容注入更多讓人信服的代入感。
而在陰陽師這一職業的造型設計上,《晴雅集》也沒有強行加入中國元素以“魔改”,而是參考其歷史形象,并借助開篇中晴明與師父忠行的對話,以一句“去東土吧”,交代清楚晴明并非國人的基本設定,幫助觀眾更快地接受其異邦形象。
在此基礎上,《晴雅集》還請到日本頂級配樂大師川井憲次擔任音樂指導,此前的《繡春刀·修羅戰場》《葉問》系列、《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等國產影片皆由其配樂,影響力可見一斑。而在《晴雅集》的配樂中,除了烘托氛圍之外,所采用的琵琶、鼓、笛等皆為中國傳統樂器,亦從細節處拉近了海外IP與國內消費市場的距離。
由此可見,《晴雅集》的本土化嘗試體現在影片的各個層面,以諸多細節鋪陳逐漸打破中日不同語境下的文化差異。基于這樣的本土化嘗試,《晴雅集》也快速輻射到下沉市場,燈塔數據顯示,影片的想看用戶畫像中,二線城市群體占比高達47.7%,三四線城市人群累計占比也達到37.7%。
圖源:燈塔專業版
顯然,《陰陽師》雖是海外IP,但在本土化過程中并沒有與下沉市場產生隔閡,而是將這部分人群納為驅動票房增長的潛在增量。反之,大多消費群體對《晴雅集》審美的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對影片本土化探索方向的認同。
建立異域連接
事實上,若向前追溯,曾在日本風靡的陰陽師這一職業,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頗深。
早在唐朝時期,日本曾派遣使者入唐,修習陰陽五行之術,也就是日本陰陽師的前身。后來,這一修行職派傳入日本,并逐漸流傳開來,陰陽師的職業身份甚至成為一種尊貴地位的象征。
歷史上,安倍晴明即是日本平安時代著名的陰陽師,其師父忠行亦有史可循,源博雅則為同一時期的武士。值得注意的是,那個時期,中日關系交好,文化互通。夢枕貘的《陰陽師》即取材于此。
需要了解的是,夢枕貘自身也是一個“中國迷”,他曾公開說過,自己作品的許多創作靈感都來自中國的神話小說和民間傳說。而在國內,志怪傳說的受眾群體并不在少數。正是由于相通的文化背景,《陰陽師》所建立的東方玄幻世界,與國內消費群體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蛾庩枎煛废盗行≌f在豆瓣的評分大多都在8.5分以上,便在于此。
不過,就《陰陽師》這一IP的影視化創作來說,同樣需要在原著的基礎框架之上重新建立文本和視覺語言體系。這個過程亦是IP本土化改編的必經之路,而《晴雅集》抓住文化同源的基本連接點,選擇同樣熱衷于陰陽之術的唐朝女皇為切入口,在新的敘事語言下架構故事,以弱化兩個地域之間群體認知的差異。
具體而言,《晴雅集》基于新的市場環境,搭建起兩條關于“守護”的發展脈絡。一條是,原創忠行的式神鶴守月這一角色,詮釋女皇與忠行之間愛而不得卻至死守護的愛情;另一條則將原著中的晴明與博雅改編為“雙強”設定,演繹兩者之間惺惺相惜、相互扶持的守護。以此為落點,《晴雅集》的IP本土化探索進一步從基礎框架向情感內核延伸。
由此也不難理解,《晴雅集》在同根同源的文化認知之下,嘗試以國內消費群體更易于產生共鳴的內容做填充,不僅打破了地域界限,也在海外IP與國內消費群體之間建立起更豐富的連接點。
融兩者之所長
近年來,隨著國內相關政策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將海外IP引入國內進行影視化創作逐漸成為新的風潮。
《嫌疑人X的獻身》《麻煩家族》《解憂雜貨店》《妖貓傳》《深夜食堂》……海外IP不斷被搬到國內的大銀幕之上。然而,與之相伴的是,“跟風式”的發展熱潮并沒有快速匹配相應的本土化改編能力,導致海外IP在國內影視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多。此前,郭敬明在采訪中也曾談到,本土化是《晴雅集》改編程中的一大難點。
反映到目前整個市場的發展上,海外IP在本土化的過程中,要么容易割裂地域差異,照搬內容;要么則容易拋開原作,改編浮夸,大多與原作口碑相去甚遠。
歸根結底,諸多創作者對海外IP本土化的探索,還很難找到原著內核在不同地域環境中的表達方式,以及兩者文化差異間的平衡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晴雅集》的本土化創作或許更值得參考。一方面,影片并沒有強行將異域文化置于國內文化的語境之中,而是通過文化嫁接、情節鋪墊等方式,使同一語境下的文化碰撞合理化,既保留了原著的和風元素,又以國內傳統文化為基點連接消費市場。
另一方面,《晴雅集》的本土化改編也沒有停留在表面的服飾、環境等基礎元素之上,而是以“守護”的精神內核為支點架構故事,并通過影視語言呈現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晴雅集》創造性地將兩種文化融于同一場景之中,以文化交融取代相互割裂,集兩者之所長重新創作適合本土市場的內容,目前來看,也不失為海外IP探尋本土化路徑的一種可行方式。
鏡像娛樂原創文章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