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庫動態|中國高校拔尖人才培養試驗成果如何
12月26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主辦的“新時代拔尖人才培養”論壇在杭州召開。來自清華大學錢班,以及北京大學元培等八所高校榮譽學院的負責人作主旨報告,探討如何進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以解中國高等教育“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吳朝暉表示,拔尖人才培養是高教領域的重要課題,已經成為高校的普遍共識。
吳朝暉認為,在工業化、現代化、全球化浪潮疊加下,尤其隨著工業化的持續演進,對拔尖人才培養產生了深刻影響,推動了拔尖人才培養的范式轉型。由于技術深層次的交叉滲透正在加快推進,因此與之相適應的復合型拔尖人才的培養,日益朝著個性化方向發展,培養精英型人才成為大勢所趨。
吳朝暉表示,拔尖人才培養,更加需要引入“能力、素質、知識、人格”并重的教育理念,進而推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清華大學鄭泉水院士是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首席教授,他表示,培養頂尖創新人才,要滿足 “三大要素”——是否具備特定的歷史機遇?學生是否對某個方向或問題充滿激情?學生能否獲得杰出導師提供的引導?
鄭泉水認為,“錢學森之問”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識別并招入具有巨大創新潛質的人才,清華錢班總結出了5個維度的測評體系用于錢班招生、本科培養和畢業后的長期追蹤。這5個維度分別是內生動力、開放性、堅毅力、智慧、領導力。
鄭泉水發現,80%學生畢業時,甚至包括博士畢業生都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所以要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再到研究性學習的轉變,最核心、最重要的是學生找到自己真正熱愛、擅長的發展方向。鄭泉水用了很多方法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比如小班上課、海外研修、不同院系間的流動機制、邀請不同方向的學術大師介紹最前沿的研究等。
為了讓年輕人更具科技創造力,目前,清華大學正以錢學森力學班為試點,圍繞“學生”“培養”“導師”“引領”等要素,探索“大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
鄭泉水表示,只依靠高校發現具有創新潛質的“苗子”,并不足以回答“錢學森之問”,還需改革中學、小學、幼兒園和家庭的教育體系,這將是一場教育的大變革。
鄭泉水表示,目前清華錢班規模還不足夠大,還需要擴大試點規模。
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常務副院長葛堅對竺可楨學院的具體運行做了介紹。浙江大學在廣泛調研、綜合分析國內著名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優秀人才培養方案, 在浙大設立混合班、工高班和強化班,并于2000年在前者的基礎上創立了竺可楨學院,每屆在全校選拔800人展開拔尖人才教育。
竺可楨學院的主修班分為三個大類和特色輔修班,在每個大類下設立混合班,開設了圖靈班、智慧能源班、數字金融班、公共管理英才班、新神農班等交叉創新平臺;搭建榮譽系統平臺,深度融合學生選拔、學生分流、學生學業評價、深度科研訓練、導師制、院友交流等八大模塊;鏈接全球資源,引進國際一流師資,實現學生國際交流率100%,其中赴境外Top20 高校和Top5學科交流率在25%以上;探索書院制管理模式,建設新型學習生活共同體。
其培養模式可以總結為厚基礎、寬口徑的通識教育;結合自主性、個性化的專業培養。
竺可楨學院對所有培養類別實行全員導師制,每一個本科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導師,甚至可以按自己的研究意愿,跨學科選擇導師。
同時,學院引入高層次人才參與拔尖人才培養,以計算機科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實驗班——圖靈班為例,導師團隊由1位圖靈獎得主、4位院士領銜,高層次人才指導占60%。
2017年至2020年,竺可楨學院學生科研創新成果共計1551項,國家、國際學科競賽獲獎388項,產生論文專利等學術成果144項。
吳朝暉評價竺可楨學院,“經過20年的發展,竺可楨學院扮演了浙大夢之隊、試驗田和引領者的角色,成為浙大因材施教、精英培養的金字招牌。”
當天下午,還舉行了主題為立德樹人、榮譽教育、拔尖計劃、強基計劃的分論壇和校友論壇,以及浙江大學校友總會竺可楨學院分會揭牌儀式。
拔尖人才教育始于2009年,為解答錢學森之問,教育部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在入圍高校展開拔尖人才培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