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重癥肌無力研究 |《柳葉刀-區域健康》
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
“《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是柳葉刀旗下一本開放獲取期刊,是促進“世界各地平等獲取優質衛生保健服務”這一柳葉刀全球倡議的一部分。本刊的終極目標是改善西太平洋地區人群的健康結局,并將致力于推動西太平洋地區臨床實踐的改善和衛生政策的進步與發展。最終期望能夠提高該區域及相關國家的衛生質量。”
論文精選
1
中國重癥肌無力的發病率、死亡率和經濟負擔:一項基于全國人群的研究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最常見的原發性神經肌肉接頭疾病,但其在中國的發病率尚不清楚。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的王擁軍院士及施福東教授團隊在中國進行了首次全國范圍研究,以確定MG在中國各年齡段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研究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院質量監測系統數據庫為基礎進行全國人群登記研究,該系統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1665家收治MG患者的醫院。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59,243名MG患者94,638人次住院。在59,243名患者中,30,503人被新診斷為MG。年齡和性別調整后的MG發病率為0.68/10萬人年,70~74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女性發病率為0.76/10萬,男性為0.60/10萬。住院死亡率為14.69‰。呼吸衰竭是MG危象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共有14,840人患有胸腺瘤,包括14,636名成人和204名兒童,分別占各自26.5%和7.1%。其中9453名胸腺瘤患者(63.7%)接受了胸腺瘤切除術。平均住院日為8天(四分位數間距為4~15天),住院費用中位數為1037美元(四分位數間距為493~2925美元)。基本醫療保險是最常見的支付方式,覆蓋率為67.4%。該研究提示,中國MG發病率為0.68/10萬人年。住院死亡率為14.69‰。大多數新發MG病例發生在70歲左右。
2
全國性封鎖對新西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住院情況的影響
在COVID-19高發國家發現急性冠心病(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的住院人數會發生減少。Middlemore醫院研究人員描述了新西蘭(COVID-19的低發國家)實施全國性封鎖后對ACS住院患者入院的影響。研究比較了新西蘭封鎖和非封鎖期間救護車出勤率和區域性社區肌鈣蛋白I檢測的情況。研究發現,在5周的封鎖期間內,ACS患者的住院率較之前低,這是由于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住院人數發生減少。與封鎖前相比,這兩類患者的臨床特征和住院死亡率相似;同時,患者首次球囊擴張時間也基本相同;對于NSTE-ACS患者,通過經皮血管重建術治療的患者比例增加,但通過外科血管重建術治療的患者比例減少。封鎖期間,用于轉移心臟驟停患者的救護車出勤率降低,但疑似ACS患者的數量與封鎖前并無顯著差異。在整個封鎖期間,社區肌鈣蛋白檢測的患者人數也降低。研究提示,盡管在新西蘭COVID-19的發生率較低,但在封鎖期間,全國ACS患者的住院人數有所減少。這些發現對未來疫情大流行的相關政策規劃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3
薩摩亞群島腎功能衰竭的流行病調查研究
盡管在某些太平洋島國中腎臟疾病被認為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但鮮有太平洋地區腎臟疾病的文獻報道。目前只有少數太平洋島嶼地區可提供腎臟替代療法用于治療。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人員報道了薩摩亞群島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研究發現,自薩摩亞國家腎臟基金會于2005年成立以來至2019年8月,共有393名患者接受了長期血液透析治療。血液透析人群中有43%是女性,平均透析年齡為54.9歲。薩摩亞群島腎衰竭的平均發病率為每百萬人口224例,粗發病率為每百萬人口629例。其中,因糖尿病導致的腎病(69.4%)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薩摩亞群島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迫切需要對薩摩亞群島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和腎功能衰竭程度進行深入研究,以針對性地制定國家層面的預防性策略,以減輕該地區日益加重的疾病負擔并優化護理條件。
4
中國成年癌癥患者精神藥物的使用情況:一項基于國家健康保險數據庫的橫斷面研究
癌癥患者精神障礙的識別率與治療率很低。精神類藥物可用于治療癌癥患者的精神障礙。現有研究缺乏中國癌癥患者精神類藥物使用情況的實證證據。北京大學藥學院史錄文和管曉東發表了一項中國成年癌癥患者的精神類藥物使用率及其潛在影響因素的研究。本研究利用2015-2017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醫療服務利用數據,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編碼“C00-C97”(惡性腫瘤)識別年齡不低于18周歲的成年癌癥患者,通過解剖學治療學及化學分類系統識別精神類藥物(抗精神病藥,抗焦慮藥,鎮靜催眠藥以及抗抑郁藥),計算中國成年癌癥患者精神類藥物的使用率,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對癌癥患者精神類藥物使用的潛在影響因素進行探究。本研究共識別出成年癌癥患者260,364位,其中48,111位(18·5%)患者至少使用了一種精神類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3,763,1·4%)、抗焦慮藥(15,902,6·1%)、鎮靜催眠藥(37,040,14·2%)和抗抑郁藥(2,379,0·9%)。研究發現,實體瘤患者相較于血液腫瘤患者具有更高的精神類藥物使用率,如女性生殖器官腫瘤(OR=2·25,95%CI=2·09-2·44);東部地區癌癥患者精神類藥物使用率顯著高于西部地區;相較于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患者,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患者的精神類藥物使用率顯著更高。在所有使用精神類藥物的癌癥患者中,咪達唑侖使用人數最多(21,728,45·2%),而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是使用人數最多的抗抑郁藥(1,176, 2·4%)。研究提示,中國癌癥患者精神類藥物使用存在差異性,需要加強對中國癌癥患者精神健康的關注。
5
韓國COVID-19患者的臨床特征和治療情況:一項全國性回顧性觀察研究
據報道,韓國已有超過13,000例COVID-19患者。盡管大多數研究都報道了COVID-19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但尚未全面描述該疾病嚴重程度的全貌。韓國疾病與控制中心研究人員分析了從隔離區中發現的COVID-19陽性患者的早期臨床癥狀、臨床進展和影響疾病嚴重性的因素。研究發現:入院時,有7383名(94.5%)患者無癥狀或有輕度疾病,而372名(4.8%)患者為重癥;另外,有48名(0.6%)被診斷為危重病患者。入院時大多數無癥狀或輕度疾病的患者在出院前一直保持輕微癥狀,但仍有253名(3.4%)患者病情嚴重,住院時死亡83名(1.1%)。其中,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的病死率分別為29.8%和62.5%。入院時,73.0%的住院患者有癥狀:最常見的是咳嗽(42.5%),多痰(28.8%)和發燒(20.1%)。在接受臨時護理機構檢測的COVID-19感染患者中,僅有35.2%的患者有癥狀。危重病情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較大(70歲以上),男性,發燒和呼吸急促。同時,COVID-19感染患者的合并癥顯著增加了重病或死亡的風險。研究提示,大多數COVID-19感染病例可因無癥狀出院或從輕度疾病中康復,只有9.7%的患者需要通過吸氧或其他更多的手段治療。COVID-19在韓國的病死率為2.9%,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死亡率顯著增加。年齡、性別、發燒、呼吸急促及基礎疾病等風險因素可用于預測未來COVID-19的臨床嚴重性。此外,無癥狀的COVID-19患者會加劇疫情的持續傳播。
6
一項對母乳喂養方法、SARS-CoV-2病毒及其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母乳中抗體的研究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否能通過母乳傳播給新生兒的可能性仍未得到證實。湖北省婦嬰保健醫院夏世文教授及其他研究人員報道了在湖北省進行中的一項縱向研究的中期結果。截至2020年4月1日,共招募了24名確診為COVID-19的母親,19名疑似COVID-19但聚合酶鏈反應陰性的母親,以及21名沒有被COVID-19感染的母親(對照組)及其分娩的新生兒。至2020年4月30日,本研究電話隨訪收集了有關母乳喂養的信息。從24名確診為COVID-19的母親中收集了16名的母乳樣本,并檢測了COVID-19病毒的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和抗體(IgM和IgG)。確診為COVID-19的母親平均母嬰隔離時間為36·7 ± 21·1天,高于疑似組(16·6 ± 13·1 天)和對照組(10·5 ± 8·2 days)。COVID-19確診組(58·3%)和疑似組(52·6%)的母乳喂養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95·2%)。所收集的44份母乳樣本的COVID-19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對38份母乳樣本進行了抗體檢測,IgG均為陰性。來自8位女性的21份母乳樣本IgM呈陽性,而來自11位女性的17份樣本IgM呈陰性。研究提示,考慮到缺乏通過母乳傳播COVID-19的證據,建議向所有孕產婦及其家庭提供充分的母乳喂養咨詢和支持,并采取適當的衛生預防措施。
7
COVID-19疫情期間病毒暴露的環境及其對傳播網絡的影響
SARS-CoV-2的傳播動力學因病毒暴露的環境而異。了解暴露環境和傳播網絡之間的相互關系可為制定公共衛生控制策略提供基礎。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的Eng-Kiong Yeoh等人收集了來自中國香港第一波COVID-19爆發的監測和臨床數據。該研究界定并區分了十二種暴露環境類型:家庭、鄰域、餐館、娛樂場所、聚會、購物、個人服務、工作間、教育、宗教活動、醫療保健及交通運輸。利用社交網絡方法重建有關連個案之間的傳播級聯,并研究了其聚類的特征,并通過統計分析中比較了有關連和沒有關連個案的特性。2020年1月23日至6月19日間中國香港共報告了1128例。在與本地傳播有關的324例中,研究確定了123個群組(包含兩個或以上有流行病學關系的病例)。有關連個案的Ct值比沒有關連的個案低(p <0.001)。家庭類型占全部有關連個案的63%,占傳播級聯主要暴露環境類型的50%,而娛樂場所占主要環境類型的數量最多。共有19個傳播級聯涉及多于一個環境類型,有效繁殖率中值為3(IQR:2-4),而36個只涉及一個環境類型的級聯為1(IQR:1-2)。最長的傳播級聯以酒吧(娛樂場所)為主要暴露環境類型,可傳播至其他7種暴露環境類型 (30個群組),反映了該傳播類型廣泛散布的傾向和難以控制的情況。研究提示, SARS-CoV-2傳播級聯的特征存在顯著的不均一性,并與不同的暴露環境有關;以網絡流行病學分析的傳播級聯可以作為風險評估工具用于調整社交距離措施的決策。
*中文翻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文為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