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董其昌等“云間三友”特展,看影響三百多年的南北宗論
上海博物館前年的“董其昌大展”至今仍被文化界人士津津樂道,事實上,董其昌的產生并不是偶然的,他與上海松江深厚的人文底蘊及師友圈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從12月15日在上海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對外展出的“云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可以見出。
澎湃新聞獲悉,這是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首個以“云間三友”為主題的書畫特展,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12件真跡,包括莫是龍《山水圖》冊、董其昌《“漁舟”詩札》頁、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等。
董其昌
展覽現場,上海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
三人畫像(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
從西晉書法家陸機到元代曹知白而后明代董其昌,松江這一江南地區一直文風極盛,人才輩出。
據相關文獻記載,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早年拜師同鄉莫如忠,在莫家私塾就讀,得以結識其子莫是龍,與他談書論畫,奠定了日后的書畫理論基礎。董其昌25歲時,觀莫是龍作畫,“咄咄稱賞”(《畫禪室隨筆》卷二題莫秋水畫),他對莫氏父子都頗為贊賞:“始知公(即莫如忠)深于二王,其子云卿亦工書。”(《評法書》)他曾這樣評價莫是龍,“風流跌宕,俊爽多姿,醞釀諸家,匠心獨妙”、“如五陵豪俠,寶劍金丸,意氣自喜”、“游道既廣,鑒賞之家無不遍歷”。雖然莫是龍的才情與功力同樣較高,然而由于未能躋身仕途,政治地位與董其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在書畫史上似乎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他是松江畫派的第一代畫家,對松江畫派的形成和發展厥功至偉。董其昌影響巨大的“南北宗論”,早年即是由莫是龍提出,后董其昌繼承莫是龍的思想,按著南宗發展的脈絡,集齊元四家、董源、王維的真跡,利用自己的書畫造詣和影響力,將“南北宗論”推至畫壇正宗。
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局部)
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局部)
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局部)
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局部)
但此時的“南北宗論”并不完善,之后陳繼儒對南北宗風格、技法上的一系列詳細闡述,才使得“南北宗論”真正完成,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以觀念和風格區分、擁有較為完整歷史的流派。三位大師在書畫創作上志同道合,薪火相傳,由他們帶領的松江畫派、云間書派取代吳門畫派、書派,把持明末清初書畫正統。
“南北宗論”凝結了“云間三友”全部人的智慧,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云間三友,逸筆丹青”書畫特展就是上海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對松江畫派、云間書派研究的首次成果展示。
2015年12月開始籌建的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地處松江醉白池公園內),歷經三年建設,于2018年底對外開放,當時的開館展覽,共展出各類展品90余件套,其中,書畫作品80件套。在這些書畫作品中,含有董其昌和松江書派、畫派作品真跡30件套。2020年12月15日開幕的“云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延續了這一以董其昌為名的博物館的策展思路。
據介紹,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從2019年底開始策劃此次展覽,2020年初立項籌備,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與上海博物館通力合作,充分挖掘松江畫派、云間書派資源,終于成功開展,這也是自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開館以來雙方的第二次合作。
展覽的內容分為“云間三友”生平交游、“云間三友”書畫藝術、“云間三友”畫學思想、“云間三友”鴻儒凡夫四個主要部分,以“友”字為線索,向觀眾展示“云間三友”的書畫成就和志同道合的藝術生涯。
莫是龍扇頁
展出的真跡均由上海博物館借展,包括莫是龍《山水圖》冊、莫是龍《行書詩》扇、董其昌《仿古山水圖》冊、董其昌《“漁舟”詩札》頁、董其昌《“寒塘沉沉柳葉疏”詩扇》頁、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陳繼儒《梅花圖》冊。
董其昌扇頁
董其昌詩扎頁
董其昌《仿古山水冊》
一些作品曾在上博的董其昌大展中展出,其中陳繼儒、董其昌《霧村圖、仙壇記書畫合璧卷》中,陳繼儒畫《霧村圖》,云母箋光潔晶瑩。陳氏用“米氏云山”畫法,以各類墨點點染山石樹木,水分飽滿,尤顯江南山水蔥郁、煙嵐縹緲之貌。雖然題識中提及趙孟頫《雨村圖》為冬景意境,但是陳氏所畫更似夏山之景。畫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陳氏五十九歲。后段董其昌節錄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大字行草,書風以閣帖為主,略帶米芾意趣。董、陳二人為白首至交,后人感其友誼,故合為一卷。
展覽現場
松江畫派、云間書派是松江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擁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三人是明代書畫大師,是松江畫派、云間書派的核心人物,是明末松江文化藝術的代表。他們在書畫理論和書畫實踐上承古創新,代表松江畫派、云間書派,引領了明末清初以來幾百年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主流。
莫是龍(1537-1587),松江華亭人,明代書畫家,出身仕宦之家,其父莫如忠,嘉靖戊戌(1538)進士,是個學問淵博的人。莫是龍從小就顯示超人的感悟能力,相傳莫是龍十歲能文,擅長書畫。著有詩集《石秀齋集》十卷,《四庫總目》又著《畫說》,并傳于世。書中各條,并見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諸書,文句小有出入。書中論畫宗旨倡導南北宗論,褒“文人士大夫畫”,主張“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貶“刻畫”和“畫史縱橫習氣”,強調“畫家以古為師已自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學古人亦需“一變古法”,不能“一與臨本同”。這些論點對后世具有深遠影響。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人。明朝后期大臣、一代書畫大師。中進士后,授翰林院編修。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歷任湖廣提學副使、福建提學副使、河南參政,因病辭職。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因事辭官。崇禎五年(1632年),出任太子詹事。崇禎七年(1634年),回歸鄉里。崇禎九年,去世,謚號“文敏”。
醉白池
董其昌擅于山水畫,師法于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作及畫論對明末以后的畫壇影響極大。
陳繼儒(1558年-1639年),字仲醇,號眉公、麋公,松江府華亭人。明朝文學家、畫家。諸生出身,二十九歲開始,隱居在小昆山,后居東佘山,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學習蘇軾和米芾,兼能繪事,屢次皇詔征用,皆以疾辭。 擅長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云山卷》等傳世。著有《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吳葛將軍墓碑》《妮古錄》。
三位同籍書畫家一生相契,情誼篤厚,亦師亦友。莫是龍年長董其昌、陳繼儒十幾歲,是他們藝術道路上的領路人,在書法、繪畫、書畫理論上對兩人產生了深遠影響。董其昌與陳繼儒年齡相仿,少而執手、長而隨肩,兩人的友誼從年少開始一直持續至人生結束。
陳繼儒《梅花圖》冊(局部)
松江文脈源遠流長,松江文人群體在藝術史上曾數次創造輝煌。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三位大師的藝術,是志趣相投的君子之交,是為構建松江藝術流派做出的共同努力,是變革傳統、創造新形式的雄心壯志,凝聚著明末松江文人的群體智慧,顯示著松江地區從古至今不斷的文脈繼承。
莫是龍《山水圖》冊(局部)
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負責人表示,舉辦這一展覽的目的是彰顯松江特色、 體現松江底蘊,讓松江文化藝術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使江南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在未來,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研究將以“云間三友,逸筆丹青“書畫藝術特展為起點,繼續深化研究展示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云間書派。
配合此次展覽,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于12月14日舉辦了簡短的開展儀式暨藝委會專家聘任儀式和藏品捐贈儀式。松江區政協副主席、松江區文化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籌備過程,人文松江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陸春彪為單國霖、凌利中等專家頒發藝委會專家聘任證書。
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代表藝委會專家表示,董其昌不僅是松江的,還是上海的,也必將是世界的,期望未來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能夠舉辦越來越多的好展。
“松江區在構建‘人文松江’方面有著堅定決心。松江區在五年前就對松江歷史文化做了整體的梳理,整理出陸機、董其昌、程十發三位不同時期的藝術代表。并基于此建立了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以‘文化復興’為己任,以研究董其昌藝術為重點,研究宣傳松江文化,因此本次展覽讓‘云間三友’作品回家,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松江區政協副主席、松江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金冬云說。
展期將跨年持續至2021年3月15日。
陳繼儒霧村圖、董其昌仙壇記 書畫合卷
陳繼儒霧村圖、董其昌仙壇記 書畫合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