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會法術,但會“拉踩、靈魂暴擊”:唐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原創 北辰 國家人文歷史
本 文 約 7420 字
閱 讀 需 要 22 min
唐僧最近又“火”了,聽說電視劇中的他“拉踩”能力一流。
唐僧“拉踩”現場
電視劇畢竟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不知《西游記》原著中的唐僧形象是否也這般“毒舌”?
其實,電視劇《西游記》才是唐僧形象的美化版。
作為如來佛二徒“金蟬子”之轉世、經九九八十一難而“甚有功果”的唐僧,在《西游記》原著中更為立體真實。原著中的唐僧不僅一心向佛、慈悲為懷,還比電視劇中的形象更加毒舌,哭鼻子、使性子、“甩鍋”等名場面比比皆是。
唐僧之真性情
唐僧一開口,不僅是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更是句句戳心的把把“小刀”。
其一,動不動就說人家長得丑。
話說在唐僧取經之初、師徒四人還未聚齊之時,唐僧與孫悟空相伴而行。一晚,師徒二人行至一觀音禪院,便想在此留宿。見到孫悟空的臉,禪院里的和尚被嚇了一跳,于是問:“那個牽馬的是個什么東西?”唐僧聽到后,立刻壓著嗓子說:“悄聲低言,他的性急,若聽見你說是甚么東西,他就惱了。他是我的徒弟。”和尚聽了就納悶了:“這般一個丑頭怪腦的,好招他做徒弟?”
按說一個外人當著師父的面說徒弟長得丑,師父可能會出于“護短”之意維護一番。可是,唐僧是這樣說的:“你看不出來哩,丑自丑,甚是有用。”所以,長得丑沒關系,有用就行。
唐僧說完了孫悟空丑,還要說豬八戒丑。在電視劇《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越過重山來到了烏雞國,一晃行至午時,眾人腹中空空。八戒見狀,自告奮勇地提出自己去借宿,不料不僅被唐僧一口回絕,還遭到了靈魂暴擊:
八戒遭到的“靈魂暴擊” >
如此一番,八戒只能暫且遮住自己生動的面龐。不過,在《西游記》原著中,唐僧可不止“暴擊”了八戒一人。師父的“毒舌”,三位徒兒無一幸免:
行者收了法身,道:“師父,這寺里誰進去借宿?”三藏道:“我進去。你們的嘴臉丑陋,言語粗疏,性剛氣傲,倘或沖撞了本處僧人,不容借宿,反為不美。”行者道:“既如此,請師父進去,不必多言。”
在師父眼中,三位徒弟皆“嘴臉丑陋,言語粗疏”。不過,此處孫悟空為何要“收了法身”呢?在電視劇中,師徒四人來到“敕建寶林寺”門前時,唐僧主動向大家介紹寺名后,八戒便提出借宿。而原著中,這里的唐僧是頗有些小情緒的:
行者道:“師父,這一座是甚么寺?”
三藏道:“我的馬蹄才然停住,腳尖還未出鐙,就問我是甚么寺,好沒分曉!”
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為僧,須曾講過儒書,方才去演經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的恩宥,門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認得?”
長老罵道:“潑猢猻!說話無知!我才面西催馬,被那太陽影射,奈何門雖有字,又被塵垢朦朧,所以未曾看見。”行者聞言,把腰兒躬一躬,長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塵道:“師父,請看。”上有五個大字,乃是敕建寶林寺。
經過這樣一番心理活動,估計唐僧說徒兒們長得丑,也有氣話的成分在吧!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其二,突如其來的人身攻擊。
《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唐僧師徒來到了白骨精的地盤。此處“峰巖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無數獐豝鉆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霧氣彌漫的陡峭山峰
唐僧一行人磕磕絆絆地走著,正行至陡峭高崖,唐僧突然說:“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饑了,你去那里化些齋吃?”孫悟空看看四周,撓撓頭,苦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里尋齋?”不料,唐僧勃然大怒:“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
孫悟空只是說出了不便化緣的實情,沒想到被師父劈頭蓋臉地大罵為“懶惰”之人,甚至還背上了“忘恩負義”的罪名。見此,孫悟空委屈得不行:“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可是師父正在氣頭上,話題又繞回了原點:“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饑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么得上雷音?”不過也是,肚子餓了,是挺難受的。
但是,電視劇改編了這一情節,將喊“肚子餓”的主人公變成了豬八戒,唐僧則隱忍堅毅地走在前面。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八戒喊餓
其三,“看熱鬧不嫌事大”。
電視劇中,師徒四人入獅駝嶺時,唐僧說八戒長得丑。而原著中,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是孫悟空,只是唐僧的臺詞倒是沒什么差別:“你的相貌丑陋,言語粗俗,怕沖撞了他,問不出個實信。”雖然這段對話與原著不符,唐僧并未“拉踩”二徒,但他“拉踩”的功夫在原著中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西行途中,孫悟空和唐僧吵架的次數相當多,偶爾還會“離家出走”。這其中一次,就讓六耳獼猴鉆了空子。趁八戒和悟凈不在,六耳獼猴假扮成孫悟空的模樣打暈唐僧、搶走行李。待八戒和悟凈回來,唐僧吃了幾口冷飯后,情緒低落地問:“那個去討行李?”八戒一心要找孫悟空要行李,便答道:“我前年因師父趕他回去,我曾尋他一次,認得他花果山水簾洞,等我去!等我去!”沒想到,此言一出,師父再次阻攔了他,八戒又遭“暴擊”:“你去不得。那猢猻原與你不和,你又說話粗魯,或一言兩句之間,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著悟凈去罷。”唐長老不僅直說八戒和悟空關系不好,還說八戒說話粗魯,無形之中甚至要點明八戒打不過孫悟空的事實。而且,唐僧對八戒和悟空的“拉踩”,之后還在繼續。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八戒日常被悟空揪耳朵
在獅駝嶺與眾妖斗法時,八戒遭悟空“整蠱”,被妖怪拖回洞中。孫悟空回去見到唐僧,唐僧便責怪他對自己的師弟沒有相親相愛之心。孫悟空可不愿聽唐僧這樣袒護八戒:“師父也忒護短,忒偏心!罷了,象老孫拿去時,你略不掛念,左右是舍命之材;這呆子才自遭擒,你就怪我。也教他受些苦惱,方見取經之難。”
聽聞此言,唐僧的語氣放軟了些,開始實施“拉踩”戰術:“徒弟啊,你去,我豈不掛念?想著你會變化,斷然不至傷身。那呆子生得狼犺,又不會騰那,這一去,少吉多兇,你還去救他一救。”所以,八戒又被說了,這次是與靈巧的大師兄相比,他身材肥碩、動作笨拙。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不過,唐僧說話雖然帶“拉踩”之意,可是語境往往是比較危急的關頭。而細品說話動機,其實不難看出唐僧對徒弟的呵護之意。
唐僧之劃清界限
唐僧雖然始終慈悲為懷、善良仁厚,但是他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電視劇對唐僧這一特質的表現是比較稀少且隱晦的,做了不少美化。
電視劇中,唐僧師徒路遇強盜,孫悟空被他們綁在了樹上,留下與一伙強盜周旋。唐僧臨走時一再叮囑悟空“千萬別殺生呀”,可是嫉惡如仇的悟空還是打死了一眾強盜。當他正要對那強盜頭目當頭一棒時,唐僧騎馬返回,恰好看到強盜人頭落地,當即嚇得跌落馬下。這怎了得!盛怒的唐僧立刻念起了緊箍咒,疼得孫悟空一下子暈了過去。師父一看,悔意漫上心頭,心疼地抱著倒在地上的悟空,呼喚著徒兒的姓名。可是畢竟觀念不同,孫悟空清醒后又與唐僧大吵一架,之后被趕走,負氣回到了花果山。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這個片段將唐僧善惡分明、心懷慈悲的性格特征描繪得非常生動。而在原著中,此時的唐僧雖然也有點圣人的光環,但是同時也表現出了非常自私的一面。見悟空打死了強盜,唐僧責怪徒弟的同時,趕快挖開土堆,將一伙人葬了。隨后,他滿含悔意地在強盜墳頭焚香禱告:
“拜惟好漢,聽禱原因:念我弟子,東土唐人……我以好話,哀告殷勤。爾等不聽,返善生嗔……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八戒聽后,當場笑出了聲,并直言:“師父推了干凈,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唐僧一聽,覺得有幾分道理,畢竟“冤有頭債有主”。于是這長老趕忙又補了一句,搓土禱告道:“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真可謂思慮周全、行事干凈。
唐僧不僅怕鬼怪,還怕婦人發怒。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試禪心”中,黎山老母、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四圣”想考驗唐僧師徒的取經之心是否堅定,于是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設了一戶莊院,這莊院的女主人則熱情地招唐僧師徒為女婿。面對女施主的一再邀請,唐僧數次直言拒絕,甚至還以“勝似在家貪血食,老來墜落臭皮囊”來貶低凡俗之人。那婦人一聽,火冒三丈:
“這潑和尚無禮!我若不看你東土遠來,就該叱出。我倒是個真心實意,要把家緣招贅汝等,你倒反將言語傷我。你就是受了戒,發了愿,永不還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個。你怎么這般執法?”
唐僧見自己說錯了話,剛才吟詩懟人的氣勢一下全無;但無論如何,自己肯定是不能留下的,不如依女施主的愿問問徒弟們。于是他扭頭轉向悟空,小聲說道:“悟空,你在這里罷。”悟空一聽,怎么這話頭到了自己身上,于是機靈地現場學習師父“甩鍋”的本事,答道:“我從小兒不曉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這里罷。”八戒或許心動過,不過此時也不樂意,他建議大家要“從長計議”。看此光景,唐僧瞥向了沙僧,對八戒和悟空說:“你兩個不肯,便教悟凈在這里罷。”好家伙,這師父不僅找到了解局的人,還分分鐘集結了利益小團體。不過,劇中讓悟凈留下的是悟空,頗帶些開玩笑的意味。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唐僧之一言不合就落淚
可以看出,《西游記》原著中的唐僧與電視劇相比,因為有了較多貼近普通人的真實優缺點,所以更加立體和豐滿。唐僧不僅毒舌、會“甩鍋”,還喜歡哭鼻子。
《西游記》的一百回中,五分之一的章節都有唐僧流淚,其形態包括“噙著淚”“含淚無言”“眼中垂淚”“滴淚難言”“哭”“放聲大哭”等等。只是每次流淚的背后,都有不盡相同的原因。大多數時候,唐僧是被妖魔鬼怪和草莽強寇嚇哭的。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讓我們再回到獅駝嶺,畢竟這是取經路上妖怪最多的一回。話說唐僧師徒不敵三怪,最終被抓。二更天時,唐僧被帶進妖怪殿前,發現燈光之下躺著三個徒弟。周圍全是妖怪,能保護自己的徒兒們又都被綁在這里,唐僧立刻崩潰了:
老師父伏于行者身邊,哭道:“徒弟啊!常時逢難,你卻在外運用神通,到那里取救降魔,今番你亦遭擒,我貧僧怎么得命!”八戒、沙僧聽見師父這般苦楚,便也一齊放聲痛哭。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這等陰森絕望之境地,也只有藝高人膽大的“樂天派”孫悟空能夠擠出一絲微笑了,放聲大哭乃是人之常情。只是,唐僧的淚點可比這低多了,甚至說來就來。
第六十七回,八戒、悟空仗義出手,幫陀羅莊的老百姓們降滅了蛇妖,歡歡喜喜地在眾人的擁簇下再次啟程。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只是陀羅莊西南面的稀柿衕有座七絕山,因盛產柿子而又無人采摘,因此常年累月爛在地里的千萬顆柿子變成了一條臭氣熏天的淤泥河,由此擋住了師徒去路。縱使在前六十六回已經歷了數十次劫難、看遍了一眾妖魔鬼怪,唐僧也沒繃住:
一路上喜喜歡歡,不時到了七絕山稀柿同口。三藏聞得那般惡穢,又見路道填塞,道:“悟空,似此怎生度得?”行者侮著鼻子道:“這個卻難也。”三藏見行者說難,便就眼中垂淚。
因道路遇阻、氣味難聞,加之孫悟空也感嘆“卻難也”,唐僧前一秒高高興興,后一秒就獨自垂淚。不過,這也可從側面看出唐僧對孫悟空的依賴與信任。
過稀柿衕這個橋段被電視劇略去了,師徒四人在陀羅莊“完美收官”后,接受了鄉親們熱情送出的干糧,就又元氣滿滿地踏上了新的旅程。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其實作為師父,唐僧不僅為自己落淚,也為徒兒落淚。
“師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唐僧聽八戒這么說,一下子跌坐在地,恍惚了許久,才捶胸頓足地說:“徒弟呀!只說你善會降妖,領我西天見佛,怎知今日死于此怪之手!苦哉,苦哉!我弟子同眾的功勞,如今都化作塵土矣!”想著悟空受難,唐僧心里一陣酸楚。可八戒送來了消息后,就不顧師父的情緒了。他走到一旁,叫沙師弟一起分行李,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還要給師父買棺材:
“分開了,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還去吃人;我往高老莊,看看我渾家。將白馬賣了,與師父買個壽器送終。”長老氣呼呼的,聞得此言,叫皇天,放聲大哭。
一心記掛著身陷囹圄的大徒弟,可眼前二徒弟又要分家,本就憂傷不能言的唐僧瞬間被八戒氣得嚎啕大哭。雖然這一哭也包含了對自己可能不能繼續安全前行取經的憂慮,但是也不乏對徒弟的牽掛與關愛。這份愛在之后唐僧向旁人述說自己的經歷時,明明白白地展現了出來:“貧僧在路,耽閣的日子多,行的日子少。常遭毒魔狠怪,萬苦千辛,甚虧我三個徒弟保護,共計一十四遍寒暑,方得至寶方。”
而在電視劇中,哭鼻子的唐僧并未出現在這個場景中,他正待在孔雀公主家里。當場嚎啕大哭的人,變成了豬八戒一人。只是哭鼻子的八戒還是提議要與沙僧分行李,不過被沙僧嚴詞拒絕了。
>
嚎啕大哭的八戒 >
唐僧之善良明理、一心向佛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唐僧畢竟是東土大唐的高僧。既然能夠矢志不渝地歷經磨難取得真經,那么他一定有堅定的信念和虔誠的信仰。也正是這種精神,讓唐僧說出了“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的誓言。不僅如此,胸有大志的唐僧并非僅是個愛哭、自私、膽小的弱者,他也時常流露出善良明理的一面。
唐僧心智堅定體現得頗為經典的一回便是“三藏不忘本 四圣試禪心”,前文已述,此處不提。而在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中,唐僧既明理又堅定。
若說在三打白骨精那回,唐僧還因肚子餓而大罵無處化緣的孫悟空,到了盤絲洞這里,唐僧則通達了很多。別了朱紫國王后,師徒四人“行彀多少山原,歷盡無窮水道,不覺的秋去冬殘,又值春光明媚”。一行人正在踏青玩景時,看到了一座庵林,唐僧一個翻身,下了馬向前遠眺。被唐僧罵慣了的悟空以為師父又不想前進了,于是問道:“師父,這條路平坦無邪,因何不走?”八戒借機懟道:“師兄好不通情!師父在馬上坐得困了,也讓他下來關關風是。”不過,唐僧下馬并非“關風”:
“不是關風,我看那里是個人家,意欲自去化些齋吃。”行者笑道:“你看師父說的是那里話。你要吃齋,我自去化,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三藏道:“不是這等說。平日間一望無邊無際,你們沒遠沒近的去化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應,也讓我去化一個來。”
理解徒弟、體恤徒弟,唐僧在此處下馬,原來是想親自去化緣。后來,八戒也說應該由徒弟幫師傅化緣,又被唐僧回絕:“徒弟啊,今日天氣晴明,與那風雨之時不同。那時節,汝等必定遠去,此個人家,等我去,有齋無齋,可以就回走路。”
電視劇《西游記》截圖
于是,徒弟們便應了師傅,讓師傅自己去化一次緣。唐僧抓住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一路愉快前行,見橋那邊茅草屋中有座木香亭,亭中三個女子“飄揚翠袖,搖拽緗裙。飄揚翠袖,低籠著玉筍纖纖;搖拽緗裙,半露出金蓮窄窄”,正在酣暢淋漓地嬉戲玩耍。唐僧見此狀,走上橋頭,應聲高叫:“女菩薩,貧僧這里隨緣布施些兒齋吃。”一眾女子聽到聲音后,拋了手中之物,紛紛前來迎接:“長老,失迎了,今到荒莊,決不敢攔路齋僧,請里面坐。”
至此,電視劇的還原度是很高的,只不過亭中的三個女子是在橋后的小樹林中玩捉迷藏,唐僧躲在了樹后,卻還是被她們發現了。這時,唐僧才唯唯諾諾地從樹后走出,說出了化緣請求。與原著中一樣,她們熱情地邀請唐僧進屋就座。
那么,羞赧的唐僧此時心里在想什么呢?電視劇里看不出來,而原著則說出了一切:“善哉,善哉!西方正是佛地!女流尚且注意齋僧,男子豈不虔心向佛?”原來,一心向佛的唐僧沒有任何雜念,他在這里收獲了平凡又由衷的感動。
不止如此,在這之前,縱使有著“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秋波湛湛妖嬈態,春筍纖纖妖媚姿。斜紅綃飄彩艷,高簪珠翠顯光輝。說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柳腰微展鳴金珮,蓮步輕移動玉肢。月里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非凡類,誠然王母降瑤池”之姿的女兒國國王想嫁給他,唐僧仍然一心向佛:
同攜素手,共坐龍車。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并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而唐僧對佛祖的堅定信仰,還體現在諸多細節中。比如,唐僧每到一處便要先自報家門,而每次都以“去西天大雷音求經者”“差往大西天天竺國雷音寺見佛求經的和尚”“差往雷音拜佛求經者”等表述講明去處。除了明確交待自己的目的地,唐僧因心中記掛著雷音寺所以憂心忡忡的情景在書中也不鮮見。比如他們在寇員外家好吃好住,唐僧幫寇員外做了法事后仍舊“想著雷音,一心要去,又相辭謝”;他們在山野中行走,路遇荊棘猛獸,唐僧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是“況此地山嵐瘴氣,怎么得上雷音”。
此外,早前在浮屠山,唐僧聽聞烏巢禪師在前,一陣快馬加鞭。見到禪師后,唐僧更是虛心求教,處處體現著佛家弟子的虔誠:
卻說那禪師見他三眾前來,即便離了巢穴,跳下樹來。三藏下馬奉拜,那禪師用手攙道:“圣僧請起,失迎,失迎。”……三藏再拜,請問西天大雷音寺還在那里。禪師道:“遠哩,遠哩!只是路多虎豹難行。”三藏殷勤致意,再問:“路途果有多遠?”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三藏拜伏于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
行十萬八千里路程,經一十四遍寒暑。“我僧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乘危遠邁,一心向佛。
可以說,《西游記》電視劇和原著中的唐僧都是一個德行高遠、修養深厚、沒有個人欲求、對佛家態度虔誠、有獻身精神的高僧。不過,在原著中,唐僧并非只是個不接地氣的“圣人”,他同樣是有情緒、有性格的陳姓取經人。也正因如此,《西游記》才在各個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中藝術價值非凡;而唐僧這一人物形象跨越千年,仍然鮮活生動、常議常新。
你心目中的唐僧,又是什么樣的呢?
參考文獻:
[1] 吳承恩:《西游記》
[2] 趙秀紅:《<西游記>題材中唐僧人物形象流變的文化意蘊》
END
作者丨北辰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古月
排版 | 李媛
原標題:《不會法術,但會“靈魂暴擊”:唐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