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單 | 穿越十個甲子,故宮的故事都在這里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編者按】大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頒布詔書,將營建北京宮殿告成的喜訊鄭重地昭告天下,我們把這一天看作是北京城與紫禁城的誕辰,按公歷來算就是 1420 年 12 月 8 日,到 2020 年已經整整六百年了。
近500 年的皇宮,近100 年的故宮博物院,在這漫長歲月里,故宮經歷了無數風云變幻與時代更迭,但最終都在數代人的努力和守護下保留了下來,成為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中國皇宮建筑群,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近500 年的皇宮,近100 年的故宮博物院。 資料圖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為您送上這份書單,為您娓娓道來故宮600年的精彩故事。
《故宮營建六百年》:寫給“故宮迷”的故宮建筑史
《故宮營建六百年》,晉宏逵(著);中華書局出版;2020年10月
為紀念這座六百年的偉大古代建筑群,古建筑學家、故宮前副院長晉宏逵先生親自執筆,創作了《故宮營建六百年》一書,向讀者講述了從元明兩朝建城開始到宮殿落成的漫長的營建歷史。
這段歷史從12世紀中期開始,金代對燕京的建設和漕運水源的開發做出重要貢獻。13世紀下半葉,元代世祖開始建設燕京,1272年命名新城為大都,開啟了北京城作為首都的歷史。明代從1406年到1447年,完成了改造元大都為明北京的工程,其中故宮的建設就是這一宏大工程的核心。
太和殿 資料圖
著名的“北京中軸線”是如何規劃而成的?初創時期的北京宮城是如何布局的?明清時期的歷代皇帝對故宮又做了怎樣的改造?故宮建筑的裝飾藝術又有怎樣的特點……本書將從建筑學與建筑文化的角度,介紹故宮的營建布局和以故宮為代表的中國古建筑藝術,揭開人們如何對故宮進行的長期保護,讓故宮建筑完整地延續到今天的秘密。
這是一本由專業學者寫給 “故宮迷”的故宮建筑入門書,從“營建”的視角為您掀開這座偉大建筑的神秘面紗。
《故宮里的博物學》:乾隆主編的宮廷百科全書
《故宮里的博物學》(全三冊),小海/夏雪 著 , (清)余省/(清)張為邦/(清)聶璜 繪;?故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
西海龍王三太子白龍馬究竟長什么樣呢?開明獸為什么長著九個腦袋呢?成語“飛黃騰達”里的“飛黃”到底是什么動物呢?答案都在《故宮里的博物學》里。
雖然是專為孩子打造的中華文化通識讀本,但這套書的來頭可不小,其藍本是由乾隆親自主編的《獸譜》、《鳥譜》、《海錯圖》,幾百年來,僅供皇家子弟翻閱,之后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直到前幾年才公開。打開這本書,你就好像穿越到古代,去了一趟清朝的動物園,書中收錄的不少神獸甚至都可在故宮里找到原型。
《獸譜》中的獅子 中信出版社 圖
長勁鹿 中信出版社 圖
鬣狗 中信出版社 圖
本套書共分為3冊,分別是《故宮里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故宮里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和《故宮里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精選了其中120種奇珍異獸,在原文的基礎上,用現代博物學的方式進行講解有趣有料的動物傳奇故事。
不僅文字精彩,里面的120 幅插畫也是出自清代著名宮廷畫師——余省和張為邦之手,每一幅都是精美的藝術作品。
《故宮觀止》:故宮的故事,從傳承者說起
《故宮觀止》,丘濂 /曾焱 / 吳麗瑋(著);現代出版社;2020年10月1日
故宮陶瓷鑒賞專家耿寶昌先生曾說:“故宮過去稱孫瀛洲、陳萬里和韓淮準是‘三希堂’,意思是,這三位大師就像故宮三希堂的珍寶一樣寶貴。”
他們都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陶瓷專家,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的一批故宮博物院研究者。正是他們守護并收集故宮珍品,故宮多年來文物收藏才能日見豐富、文物發掘工作才能逐步繁榮,他們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香火,延續著故宮博物院的精神。
故宮博物院 資料圖
《故宮觀止》講述的就是這些薪火傳遞者的故事,不僅是上面提到的 “三希堂”,還有張伯駒守護孤品《游春圖》的曲折命運、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易培基的風雨人生,故宮文物南遷、西遷的重要歷史,新中國故宮修繕第三代工匠李永革的匠心故事……
守護與傳承、修繕與鑒定,故宮600年的文化根脈在書中一一展開,邀讀者進入一場故宮文博視覺盛宴,領略故宮令人“嘆為觀止”的美。
《紫禁城六百年》:建筑背后那些道不盡的權力與美學
《紫禁城六百年》 李文儒(著);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7月1日
紫禁城,它曾是為帝王建造的宮殿,在歷史的涌動中,上演了多少君主與民主、集權與公權的對峙與交替。幾百年后,同樣在一個空間中,這里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了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游覽勝地,每天數以百計的游客涌進昔日的皇家禁地,自由自在地參觀。
然而,當很多人抱著獵奇的心態來到故宮,又有多少人理性地解讀這座古老的紫禁城?又有多少人了解故宮每一處布局背后的權力美學?思索其背后的歷史碰撞與糾結?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沒有中軸線,紫禁城就失去了靈魂。 資料圖
于是在《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中,李院長引領讀者,順著紫禁城的中軸線,沿線探訪每一處皇家建筑,解讀“帝王之軸”的真正意義——它既是紫禁城營建的空間定位,又連接時空,暗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陰陽平衡的對稱之美,可以說沒有中軸線,紫禁城就失去了靈魂。
在《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中,東宮是儲君居住之所,象征著“繼承”,西宮是后宮妃嬪們的住所,東宮西宮構建之初講究嚴整對稱,也是出于規范皇帝與后妃關系的考慮。然而,這種平衡被西宮西太后慈禧打破,為了慶祝壽辰、聽戲和“垂簾聽政”,慈禧將太極殿與長春宮、儲秀宮與翊坤宮被兩兩打通,西六宮就這么變成了“西四宮”。
慈禧打破了東宮西宮的平衡。資料圖
塵封的歷史,至偉的建筑,精妙的細節,六百年的時光里,故宮的故事還在隨著時間步步前進沉淀,但過往的故事總需要人去娓娓道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