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應采兒當眾罵哭兒子被70萬人點贊,她的教育贏在哪
原創 窈窕媽媽 窈窕媽媽
Jasper犯錯,70萬人點贊。
你信嗎?
新一期《新生日記》,Jasper擅自刪掉節目組拍攝好的素材,惹應采兒質問:為什么要這么做?
Jasper沉默不語眼含淚花,獨自回房間反思。冷靜后,他主動與節目溝通取得原諒。因為太過自責躲進被子壓低聲音偷偷哭泣,平復心情后對著房間每個攝像機認真道歉。
知錯、自責、反思、快速找到解決方案,整個過程Jasper表現出驚人的心理素質與情緒管理能力。還有人在討論著,愛笑的應采兒人設終于崩了,她才不是什么好媽媽。在教育問題上就該像她那樣,用愛和溫柔「養」孩子,用狠心和講道理「教」孩子,如此才能讓下一代擁有好的教養。
在她看來沒有經歷過壓力的孩子,面對挫折更容易被摧毀,她希望Jasper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樹立自信。
Jasper被怒斥后沒有沉浸在自責中,而是冷靜解決問題,就是因為應采兒的教子有方讓他非常信任媽媽。這種親密關系的建立,得益于應采兒從不忽視孩子成長中的情感需求。
01 應采兒的教育贏在哪
應采兒雖以“虎媽”自居,大大咧咧的她對待孩子情緒卻格外敏感。
某節目中,Jasper抱怨割草又累又餓,應采兒沒有打罵而是耐著性子勸他“別人沒有義務替你承擔懶惰”。
參加游戲連輸幾次,應采兒注意到Jasper情緒低落不停抱怨,一把攬過將他抱在懷里溫柔安撫:人生不會總贏,開心就好。
她不會讓孩子無故失望,答應孩子的事情如果做不到也會先跟孩子道歉,再想辦法兌現承諾。與Jasper約定出去玩,再困再累也督促自己爬起來。
她會大大方方曬孩子做的披薩,吐槽橄欖放太多,也不忘夸贊好吃。雖然陳小春滿臉寫著生人勿進,照顧孩子情緒同樣溫柔。面對Jasper犯錯他一般先指出問題,告誡下次不能再這樣。除了特別關注孩子的情緒,家庭和睦有愛也很重要。
最近,應采兒帶Jasper探班陳小春,應采兒當面大方親吻陳小春,笑得燦爛的Jasper立馬變臉狂翻白眼,場面甜蜜有趣。
在關愛下長大的Jasper自信陽光,樂觀積極,毫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愛。很多孩子卻沒這么幸運,他們的情緒不被重視不被看見,生氣或哭泣只能被被更加粗暴對待,這就是情感忽視。“在一個家庭中,當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回應,孩子只能隱藏或者壓抑真實感受”。
生活在情感荒原中的孩子習慣獨立消化孤獨和失望,大多成為父母眼中沒有情緒的乖孩子。
02 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父母對我說過最多的話是:我都養你,你還想怎樣。”
“記憶里,自己陪自己玩,孤獨長大。”
“父母幾乎沒有問過我:你開不開心。”
......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傷害,許多孩子的“懂事”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
作家“惡魔奶爸”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的一位朋友兩三歲時,穿著厚重的棉褲不方便,經常尿濕褲子。
他第一次跟父母說,父母滿臉嫌棄幫他換,第二次卻遭到一頓毒打。
那時候蘇北的冬天零下五度,沒暖氣。
他尿濕棉褲后不敢告訴父母只能用身體焐干,冬天沒少生病。
一個三歲的孩子還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卻先學會隱瞞痛苦。
這么多年過去,他每次回憶仍舊唏噓。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需要被看見,孩子也如此。然而,很多父母卻不具備“看見孩子”的能力。
某視頻中,一位父親當街斥責孩子吸引眾多群眾圍觀,整個過程孩子低著頭一句話不說。
父親罵完轉身就走,孩子在身后小心翼翼地跟著。
這位父親沒有回頭關心孩子失落的情緒,也沒有幫孩子撿起掉落一地的尊嚴。湖北宜昌,下雨天。一位爸爸騎電動車太快,孩子從后座掉下。
他沒有哭鬧,起身踉踉蹌蹌背著書包追。
面對氣喘吁吁的孩子,父親沒有關心傷勢也沒有詢問原因,而是把怒氣粗暴撒在孩子身上一腳將其踹倒。
整個過程孩子表現出的成熟讓人心疼。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孩子健康成長需要足夠的情感互動當作營養。
很多父母認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事實并非如此,許多孩子的心思比大人還要敏感細膩。
03 被忽視的孩子都怎么樣了
網友@Java Xu 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小學一年級,父親在電梯里當著別人的面嘲笑我只考96分,我語文考100他卻只字不提。
中考前夕爭取保送名額我極度焦慮,卻沒有人來過問過我的狀態。最后考上,父母只淡淡一句:我就知道你肯定會考上的。
長大后我將這件事說給她聽,她笑笑說:我們讀書少哪像你們懂那么多,反正做什么都是為你好。
從小被父母無視,沒人在意她的情緒更不會試圖理解她,這種傷害像刺扎在心里隱隱作痛。
金像獎影后春夏氣質上自帶疏離感,與她小時候經歷也有關系。自小父母離異,母親整日為生活奔波很少在意她。
長大后,她極度敏感脆弱,淡漠的臉上寫滿堅韌與倔強,難以與別人建立親密關系。
武志紅說:一個人的脆弱,很少是寵出來的,大多是幼年被情感忽視造成的。
一名北大學子發布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情感上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以市狀元的身份進入北大,畢業后留學美國,從小到大他是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光環的背后,卻是他與父母決裂。
以下是簡要總結:
小學一年級,因為動手能力比較差被同學嘲笑,向父母尋求幫助后被冷漠回絕。
二年級文藝表演,班主任要求同學們穿短褲參加,但母親逼他穿長褲,導致他被老師當眾怒斥。
五六年級,奧數學習資料被人劃壞涂抹,母親譏諷他: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吧。
他甚至沒有權力選擇穿喜歡的衣服,顏色和款式都要按照父母的審美置辦。
上高中時,向父母反映調座位后學習環境沒以前好,遭到父親打罵:同桌能有什么影響,最卑賤的狗才想要公平。
......
每次向父母傾訴或求助毫無意外都被潑冷水,深刻影響他的性格與成長。身披名校光環卻患有嚴重的社交障礙,無法疏導情緒讓他痛苦不堪。哪怕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還是無法治愈自己。
從來不被父母在意,冰冷情感化為利劍,在心里剜個疤刻進生命影響一生。
04 愛孩子 請先愛自己
“看見孩子”情緒——每一位父母都應該重視起來,下面幾點建議或許會讓你有所啟發:
1、培養與孩子的共情能力
鄰居家寶寶3歲半,她經常對孩子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孩子只會哭得更大聲。
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大人隨便說一句威脅或者恐嚇的話,孩子往往當真并為此難過很久。
不要忽視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當我們拋棄成年人身份,學會換位思考就會發現他們真的沒那么無理取鬧。
孩子鬧情緒不要一味責備他們,弄明白發生什么、問題出在哪里,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
2、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流露出情緒,一般是想引起父母關注。
倘若放任不管不顧,孩子會走向兩個極端:情緒表現更強烈或者干脆壓抑自己。
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快速回應很重要,否則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
當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是給他關愛增進彼此感情最佳時機。
3、注重自身的情緒管理很難相信連自己情緒都控制不好會關注孩子的情緒。
媽媽們閑來無事可以看看電影,約上閨蜜逛街...放松緊繃的神經。
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會嚴重影響親子關系,所以愛孩子前記得愛自己。
說到底,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原生家庭。所以,父母相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感情。
在父母的愛里長大的孩子,自然懂得如何愛別人。
兒時不被父母關注的王朔,在《致女兒書》里寫道:我不記得我愛過我的父母;
小的時候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后來躲著他們。
覺得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
關注孩子又何嘗不是善待自己。
最后,窈窕媽媽想問一個問題:
小時候被父母忽視的時候,我們常常暗自發誓:以后我一定不這樣對待孩子。
多年以后,很多人已經與父母和解。
當年的誓言你做到了嗎?
不要讓情感忽視在下一代重演。
圖片來源:《不完美的她》、微博@應采兒、抖音。
? End ?
原標題:《應采兒當眾罵哭?Jasper,人設崩塌:她算什么好媽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